类地行星发现者

类地行星发现者,或翻译为类地行星搜寻者Terrestrial Planet FinderTPF),是一个由NASA提出的太空探测计划。该计划预计建立一个太空望远镜系统以搜寻太阳系外行星中的类地行星。该计划被推迟数次,最后遭到取消[1]。该计划预计使用两组太空望远镜系统,分别是数个小望远镜组成的 TPF-I 和另一个使用单一大望远镜的 TPF-C

艺术家笔下的类地行星发现者,属于红外线干涉仪。
艺术家笔下的类地行星发现者日冕仪。

发展历史

编辑
 
类地行星发现者干涉仪的光收集器。

2002年5月,NASA选择了两个类地行星发现者的概念架构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技术开发。这两个架构概念不同,但目标都是将行星的母恒星光芒遮盖,以寻找比目前能搜寻到的体积更小、更暗的系外行星。这样的技术挑战就像在远处的探照灯光束中寻找一只萤火虫。该任务的另一个目标可能包含了探测新发现行星的大气层与表面特征,并寻找生命存在的化学特征。2004年5月这两个架构都获得批准。2007年1月31日美国众议院第20号决议通过该案,但同年2月14日美国参议院将该案无限期推迟。

这两个架构分别是:

  • 红外线天文干涉仪TPF-I):是多个小型望远镜固定在一个结构上或分散在不同的太空探测器上并在太空中以特定形状排列,模拟一个大口径的望远镜以大幅增加观测能力。这个干涉仪预期将使用化零干涉(Nulling interferometry)将星光的光度缩减为原始的百万分之一,这样就可以侦测来自行星的极暗淡红外线辐射。
  • 可见光日冕仪TPF-C):这是一个镜面面积是哈伯太空望远镜的3到4倍,分辨率至少超过100倍的大型光学望远镜。该望远镜将接收星光和来自反射恒星星光的极暗淡行星光芒。该望远镜将使用特殊的光学设备将恒星光的光度缩减为原始的十亿分之一,使天文学家可以侦测到来自行星的暗淡光芒。

NASA 和喷气推进实验室曾经征求以上两种望远镜架构的技术开发与示范,以及应用在寻找行星相关科学研究的建议书。TPF-C的发射时间原定大约是2014年,而TPF-I原定可能2020年发射。

根据NASA在2006年2月6日公布的2007年预算文件,类地行星发现者计划遭到推迟[2][3]。同年6月2日美国众议院小组委员会投票通过提供资金给类地行星发现者和探测可能有外星生命存在的木卫二的长期计划[4]。但直到2008年6月都没有落实对计划提供资金,因此一直没有确定发射时间[5]。2011年6月时类地行星发现者和太空干涉测量任务在NASA的报告中已经是被取消的状态[1]

前十目标恒星

编辑
排名 [6] 目标恒星 星座 距离
光年
光谱类型
1 南门二A 半人马座 4.3 G2V
2 南门二B 半人马座 4.3 K1V
3 天仓五 鲸鱼座 12 G8V
4 王良三 仙后座 19 G3V
5 蛇尾一 水蛇座 24 G2IV
6 孔雀六 孔雀座 20 G8V
7 参旗六 猎户座 26 F6V
8 厕三 天兔座 29 F7V
9 天苑四 波江座 10 K2V
10 波江座40 波江座 16 K1V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Mullen, Lesli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Astrobiology Magazine. 2 June 2011 [2011-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4). 
  2. ^ NASA budget statement. Planetary Society. 2006-02-06 [2006-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16). 
  3. ^ NASA President's FY 2007 Budget Request (PDF). [2012-09-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2-28). 
  4. ^ House subcommittee helps save our science. Planetary Society. 2006-06-14 [2006-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20). 
  5. ^ Charles Q. Choi. New Technique Will Photograph Earth-Like Planets. Space.com. 2007-04-18 [2007-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17). 
  6. ^ TPF C's Top Target Star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pace Telescope Science Institute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