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白书

(重定向自飛白體

飞白,又名飞白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技法,指在书写时,毛笔笔头没有完全出,出现枯笔,使得笔划中留有拖丝或留白的现象。因令人以飞动之感,故称飞白。

张怀瓘《书断》载,“飞白书者,后汉左中郎将蔡邕所作也”。黄伯思在《东观余论》中解释飞白之名为“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为之飞”。飞白盛行于唐代,唐太宗本人即善飞白,笔力遒劲,尤为一时之绝[1]。贞观十八年二月十七日(644年3月30日), 太宗赐宴于玄武门,三品以上的政要全部出席。太宗操笔作飞白书,群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相竞,散骑常侍刘洎登御床引手然后得之。有人称刘洎当处死。太宗却说:“昔闻婕妤辞辇,今见常侍登床。”竟不加罪[2]。唐高宗亦雅好飞白,曾赐戴至德郝处俊李敬玄崔知悌等人。欧阳询致力飞白的写作,《书断》认为他的“飞白冠绝,峻于后人,有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浓之势,风旋电激,掀举若神。”

飞白的成熟期在于宋朝,“五代以来,书札无体,钟、王之法几乎绝矣。(宋)太宗在南宫,留意翰墨,自是学者书体丕变。”[3]宋太宗在雍熙三年(986年)始学“飞白”,“出飞白二十轴赐宰相吕端等,人五轴,又以四十轴藏秘阁,字皆方圆数尺。”朱长文认为“飞白之法,始于蔡邕,工于羲、献、肖子云,而大盛于二圣(宋太宗、仁宗)间。自古飞白罕有传者,惟先帝(宋太宗)兴之于已坠,永耀于将来。”[4]北宋吴中复担任殿中侍御史,风节峻厉,曾弹劾宰相梁适甲沆等权贵,宋仁宗以飞白体写“铁御史”赐之。晏殊写有四篇书法言论,《飞白书赋》、《御飞白书扇赋》、《谢赐飞白书表》、《御飞白书记》。苏轼赞美飞白说:“其飞白,美哉多乎,其尽万物之态也。霏霏乎若轻云之蔽月,翻翻乎若长风之卷旆也。猗猗乎其若游丝之萦柳絮,袅袅乎其若流水之舞荇带也。”[5]宋太宗虽好飞白,却认为“飞白字势难工”[6],后代有“废绝”的可能,北宋曹皇后出身将门,也善书飞白书。清人陆绍曾辑《飞白录》,收入飞白作者102人。

注释

编辑
  1. ^ 《书史会要》
  2. ^ 唐会要》卷三十五《书法》
  3. ^ 章如愚:《山堂考索》
  4. ^ 《续书断》
  5. ^ 《武古堂书画汇考‧东坡文与可飞白赞》
  6. ^ 《墨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