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衡

(重定向自馬衡

马衡(1881年6月20日—1955年3月26日),叔平别署无咎凡将斋主浙江鄞县人。金石学家,篆刻家,新浙派艺术的代表人物。曾任辅仁大学教授、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精于金石篆刻碑帖的研究,在方法上承袭清朝乾嘉学派学统,并注重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相结合。

生平

编辑

清朝光绪七年五月二十四日(6月20日)生于宁波鄞县,曾就读于南洋公学。1922年,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考古研究室主任兼导师,同时任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北京多所高等院校。1924年11月,清室善后委员会成立,马衡受聘参与故宫文物清点。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任古物馆副馆长,此后便一直在故宫从事中国文物、历史研究管理工作,长达27年,其中任院长19年,为中国文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3年7月,代理故宫博物院院长。1934年4月,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在日本侵华时,故宫文物告急而急需南迁,时任古物馆副馆长的马衡亲自督导数量最巨大的一批故宫文物(共计4635箱余)转运到上海,保障了国宝的安全。其后在国宝西迁时,马衡又冒着生命危险躲避战火及敌机轰炸,亲自带领工作人员跋山涉水、不分日夜地转运文物。

中共以和平方式占领北平后,为确保故宫古建筑与文物的安全,马衡奔走呼吁保护北平文物,后继续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一职。1952年,任北京市文物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1952年从故宫博物院院长卸任。1954年,中国史学会公布第一届理事会名单,郭沫若担任主席,吴玉章范文澜担任副主席,马衡担任常务理事[1][2][3]。1955年3月,于北京病逝,享年74岁。马衡将自己多年收藏的大量珍贵文物无偿捐献给国家,并立遗嘱吩咐身后捐赠收藏(合计九千余件)的文物予故宫博物院。

著作

编辑

著有《中国金石学概要》、《凡将斋金石丛稿》等。

影视作品演绎

编辑
学术机关职务
前任:
易培基
国立故宫博物院院长
1933年—1949年
继任:
裴文中
(故宫博物院
临时办事处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职务
新头衔 故宫博物院院长
1949年-1954年
继任:
吴仲超
  1. ^ 钱蓉主编. 观点 历史2004.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06: 6. ISBN 7-211-05020-9. 
  2. ^ 戴学稷,徐如编. 邵循正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续编. 2009.11: 301. 
  3. ^ 张蓬舟张仪郑编辑. 1955人民手册. 大公报社. 1955.01: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