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衡(1881年6月20日—1955年3月26日),叔平別署無咎凡將齋主浙江鄞縣人。金石學家,篆刻家,新浙派藝術的代表人物。曾任輔仁大學教授、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精於金石篆刻碑帖的研究,在方法上承襲清朝乾嘉學派學統,並注重文獻研究與實地考察相結合。

生平

編輯

清朝光緒七年五月二十四日(6月20日)生於寧波鄞縣,曾就讀於南洋公學。1922年,任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考古研究室主任兼導師,同時任教於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北京多所高等院校。1924年11月,清室善後委員會成立,馬衡受聘參與故宮文物清點。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任古物館副館長,此後便一直在故宮從事中國文物、歷史研究管理工作,長達27年,其中任院長19年,為中國文物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1933年7月,代理故宮博物院院長。1934年4月,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在日本侵華時,故宮文物告急而急需南遷,時任古物館副館長的馬衡親自督導數量最巨大的一批故宮文物(共計4635箱余)轉運到上海,保障了國寶的安全。其後在國寶西遷時,馬衡又冒着生命危險躲避戰火及敵機轟炸,親自帶領工作人員跋山涉水、不分日夜地轉運文物。

中共以和平方式佔領北平後,為確保故宮古建築與文物的安全,馬衡奔走呼籲保護北平文物,後繼續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一職。1952年,任北京市文物整理委員會主任委員。1952年從故宮博物院院長卸任。1954年,中國史學會公布第一屆理事會名單,郭沫若擔任主席,吳玉章范文瀾擔任副主席,馬衡擔任常務理事[1][2][3]。1955年3月,於北京病逝,享年74歲。馬衡將自己多年收藏的大量珍貴文物無償捐獻給國家,並立遺囑吩咐身後捐贈收藏(合計九千餘件)的文物予故宮博物院。

著作

編輯

著有《中國金石學概要》、《凡將齋金石叢稿》等。

影視作品演繹

編輯
學術機關職務
前任:
易培基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1933年—1949年
繼任:
裴文中
(故宮博物院
臨時辦事處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職務
新頭銜 故宮博物院院長
1949年-1954年
繼任:
吳仲超
  1. ^ 錢蓉主編. 观点 历史2004.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06: 6. ISBN 7-211-05020-9. 
  2. ^ 戴學稷,徐如編. 邵循正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续编. 2009.11: 301. 
  3. ^ 張蓬舟張儀鄭編輯. 1955人民手册. 大公報社. 1955.01: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