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伯国

(重定向自马克伯爵领地

马克伯国(德语:Grafschaft Mark)是神圣罗马帝国下莱茵-威斯特法伦行政圈内的一个伯国帝国政治体。其领地范围包括鲁尔河两岸,沿福尔默河伦讷河英语Lenne地区。它是神圣罗马帝国在威斯特法伦最重要和最有势力的一个诸侯。

马克伯国
Grafschaft Mark (de)
约1198年–1807年
马克国徽
国徽
约1560年的下莱茵-威斯特法伦行政圈地图, 马克伯国以红色表示
约1560年的下莱茵-威斯特法伦行政圈地图,
马克伯国以红色表示
地位伯国
首都哈姆
政府伯国
历史时期中世纪
文艺复兴
• 建立
十二世纪
• 与克莱沃统一
1391年
1500年
• 成为于利希-克莱沃-贝格一部分
1521年
• 被并入勃兰登堡
1614年
• 被赠予贝格
1806年
• 被并入普鲁士
1815年
前身
继承
萨克森公国
贝格大公国

“马克”这个名称源自于现今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联邦州,鲁尔河南岸的梅基施县地区。这区的北半部(利珀河以北)现今仍被称为Hohe Mark(“上马克”),而以前的“下马克”地区(鲁尔河和利珀河之间的地区)则大部分融入了现今的鲁尔区。

地理

编辑

马克伯国的面积共3000平方公里左右,领地从利珀河阿格河(北至南)及盖尔森基兴巴特萨森多夫(西至东)之间延伸大约75公里。从东至西流过的鲁尔河将伯国分成两片区域: 北部是肥沃的低地光明之路盆地英语Hellweg Börde;南部是苏德尔高原英语Süder Uplands丘陵地区(绍尔兰英语Sauerland地区)。在南北方向,伦讷河穿过伯国的南部地区。伦讷河下游地区是林堡-霍恩林堡英语Limburg-Hohenlimburg伯国(1243年–1808年),是贝格伯国的领地。

马克伯爵家族拉马克家族最初的所在地是位于绍尔兰英语Sauerland地区的阿尔特纳城堡,1220年代搬到哈姆附近的“马克城堡”。伯国与与费斯特雷克林豪森英语Vest Recklinghausen多蒙特伯国明斯特主教采邑、林堡伯国、维尔登修道院埃森修道院接壤。

纹章

编辑

伯国的纹章是“金色盾牌上以方格组成三条横条”。自1226年以来,哈姆就使用了这个纹章。该地区的许多其他地方都在纹章中使用了红白相间的方格图案,以此作为源自伯国或其奠基者的凭据。

历史

编辑
 
马克伯国纹章

马克伯爵最初属于贝格伯爵位于阿尔特纳的旁系,1160年以“贝格-阿尔特纳伯爵”的名义出现。大约于1198年伯爵腓特烈一世购买了“马克-奥伯霍夫”(Mark Oberhof),是科隆大主教海因斯贝格的腓特烈英语Philip I (archbishop of Cologne)下属,卢登堡男爵的一块教会土地(Feldmark)。在这里,伯爵腓特烈一世下令建造马克城堡(Burg Mark)作为新“马克伯爵”的住所。附近的哈姆镇由他的儿子阿道夫一世于1226年建立,它很快成为伯国内最重要的定居点,并经常被用作伯爵的住所。

在1288年瓦林根战役英语Battle of Worringen中,马克伯爵埃伯哈德一世站在布拉班特公爵若望一世和贝格伯爵阿道夫五世一边并肩作战,反抗他的领主,名义上的威斯特法伦公爵,科隆大主教韦斯特堡的西格弗里德二世英语Siegfried II of Westerburg。随着布拉班特公爵及其盟友的胜利,马克伯爵领在威斯特法伦南部取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并独立于科隆大主教。马克伯国的领土长期以来仅限于鲁尔河和利珀河之间的土地(“下马克”)。北部的新领土(“上马克”)是在十四世纪与明斯特采邑主教区的战争中获得的。

1332年,伯爵阿道夫二世迎娶了克莱沃伯爵迪特里希八世英语Dietrich VIII, Count of Cleves的女儿玛格丽特。1368年,迪特里希八世的兄弟,克莱沃伯爵约翰逝世无嗣。阿道夫的小儿子阿道夫三世因而获得了莱茵河西岸的克莱沃伯国。1391年,阿道夫三世也从他的哥哥英格尔贝特三世那里继承了马克伯国,并于1394年将两个伯国合并为“克莱沃-马克”。

 
阿尔特纳阿尔特纳城堡英语Altena Castle伦讷河英语Lenne景观

1509年,克莱沃-马克的继承人约翰三世于利希-贝格公爵威廉四世的女儿玛丽亚结婚。1511年,约翰三世继承了他岳父的于利希-贝格,并于1521年从父亲处继承了克莱沃-马克,组成了于利希-克莱沃-贝格联合公国共主邦联。约翰三世统一了现今北莱茵-威斯特法伦联邦州内除主教采邑领地以外的所有领土。于利希-克莱沃-贝格王朝于 1609年灭绝,当时精神失常的最后一位公爵约翰·威廉去世。马克、克莱沃和拉文斯贝格于1614年签订的克桑滕条约(1666年才普遍获各方接受)中被授予勃兰登堡选帝侯约翰·西吉斯蒙德。1701年后,马克随之成为普鲁士王国的一部分。

1807年,根据提尔西特条约,马克伯国从普鲁士移交给了法国。1808年拿破仑将马克伯国给予获提升的贝格大公国,随后贝格大公国又根据法国行政区划被分为四个省份。马克属于鲁尔省,直到1813年法国政权崩溃,马克才回归普鲁士手中。

1815年4月30日的普鲁士行政区划改革中,将马克置于威斯特法伦省阿恩斯贝格行政区之内。直到1918年,霍亨索伦王朝的普鲁士君主一直是“普鲁士马克伯国”的伯爵。“马克伯国”不再有任何官方含义,但仍然被用来代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的地区。

马克伯爵列表

编辑
 
1791年绘制的马克伯国地图

拉马克家族贝格王朝的一个支系。贝格家族的另一条幸存世系(更高级但在欧洲历史上不那么突出)成为埃森伯格英语Isenberg伯爵,亦是后来的林堡伯爵和林堡-施蒂鲁姆英语Limburg Styrum伯爵。

霍亨索伦家族

编辑

1807年根据提尔西特条约,马克伯国被割让予法国,并入贝格大公国

参见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 Julius Menadier: Die Münzen der Grafschaft Mark. Dortmund 1909.
  • Aloys Meister: Die Grafschaft Mark, Festschrift zum Gedächtnis der 300-jährigen Vereinigung mit Brandenburg-Preußen. 2 Bde., Dortmund 1909.
  • Margarete Frisch: Die Grafschaft Mark. Der Aufbau und die innere Gliederung des Gebietes besonders nördlich der Ruhr. Aschendorff, Münster in Westfalen 1937.
  • Margret Westerburg-Frisch (Hrsg.): Die ältesten Lehnbücher der Grafen von der Mark (1392 und 1393). Veröffentlichungen der Historischen Kommission Westfalens, Bd. 28: Westfälische Lehnbücher, Bd. 1, Münster in Westfalen 1967.
  • Uta Vahrenhold-Huland: Grundlagen und Entstehung des Territoriums der Grafschaft Mark. Dortmund 1968.
  • Norbert Reimann: Die Grafen von der Mark und die geistlichen Territorien der Kölner Kirchenprovinz (1313–1368). Historischer Verein, Dortmund 1973.
  • Ernst Dossmann: Auf den Spuren der Grafen von der Mark. Mönnig, Iserlohn 1983, ISBN 3-922885-14-4.
  • Oliver Becher: Herrschaft und autonome Konfessionalisierung. Politik, Religion und Modernisierung in der frühneuzeitlichen Grafschaft Mark. Klartext-Verlag, Essen 2006, ISBN 3-89861-512-X.
  • Stephanie Marra: Grafen von der Mark, Herzöge von Kleve-Mark und Jülich-Kleve (Hof). In: Werner Paravicini (Hrsg.): Fürstliche Höfe und Residenzen im spätmittelalterlichen Reich, Bd. 3, Thorbecke, Ostfildern 2007, ISBN 3-7995-4522-0. online Text

外部链接

编辑

51°40′25″N 7°48′57″E / 51.67361°N 7.81583°E / 51.67361; 7.81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