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选锋(1856年8月30日—1944年),字穉英,号拔庵,亦号醒斋[2],原籍福建安溪[2]台湾兴雅庄二张人[2],清代举人。

高选锋所撰之〈开道碑〉[1]

家族

编辑

其父为高毓文,原籍泉州安溪,道光年间曾在台湾做生意[2]

生平

编辑

高选锋出生于咸丰六年(1856年)八月初一日,光绪十二年(1886年)考取台北府学第二名,时年31岁[2]。1895年乙未战争爆发,清朝签订马关条约,宣布台澎地区割让给日本,高选峰不愿接受异族统治,曾训练民兵对抗日军,但失败[3],于是举家迁居安溪老家[2],并于厦门创办紫阳书院[4]。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举第二十三名[2]。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担任紫阳国小校长[4],之后被推选为中华民国参议院议员,然因不满袁世凯称帝,便辞去官位,后返乡,不再担任任何官职[2]。1944年逝世,享寿88岁[2]

参考资料

编辑
  1. ^ 〈開道碑〉. 国家文化资产网.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王月镜、吴伯雄. 《臺北市志.卷九:人物賢德篇》. 台北市文献委员会. 1988: 21页. 
  3. ^ 陈雅伶. 「台灣華僑」的代言人——高銘鴻. 《台湾光华杂志》 (行政院新闻局). 1994-01. 
  4. ^ 4.0 4.1 张丽芬、林孟欣、林丽美、施懿琳、高佩英、张美樱、张静宜、张丽芬、许明珠、陈晓宜、陈静宽、黄思超、杨书濠、杨博渊、刘淑玲、蔡蕙如 (编). 《臺閩文化概論》. 五南. 2013-09-30: 162页. ISBN 978-9571-17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