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鳖目爬行动物的一科
(重定向自

(biē,又作)是对鳖科学名Trionychidae)的一类软壳龟的统称[注 1],隶属龟鳖目下的曲颈龟亚目中文俗称甲鱼团鱼水鱼泥龟王八等。约在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发源于亚洲,并在6,000万年前的古新世中期扩散至北美洲非洲等地,多栖息于河流、池沼、稻田等淡水生境。现存2亚科、13、约30,其中一些种类是现存体型最大的淡水龟鳖目动物。

鳖科
250px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爬行纲 Reptilia
目: 龟鳖目 Testudines
亚目: 曲颈龟亚目 Cryptodira
下目: 真曲颈龟下目 Eucryptodira
演化支 近代曲颈龟类 Polycryptodira
总科: 鳖总科 Trionychoidea
科: 鳖科 Trionychidae
Fitzinger, 1826
亚科

鳖科高度适应水下生活,能以腋窝直接吸收水中的氧气,亦可在水中2-3个小时不呼吸。常潜伏在水底的泥沙上,捕食小型水生动物,并会钻进泥沙里冬眠。体呈暗绿色;吻部突出,状似鼻,长度和厚度因种类而异;每足仅有三个趾爪,趾间常有,可助其快速游泳[2]。与龟鳖目中称作“龟”的物种相比,鳖的体形较为扁平,背甲由可见的肋板支撑革质软皮组成,而非坚硬并具有纹理的角质盾片,其外缘柔韧无骨板,称作“裙边”。

鳖科因其肉味鲜美且营养价值较高,常被人类作为补品食用,部分种类已濒临灭绝。

下级分类

根据 Walter 等人在2009年发表的论文,鳖科内部的分化关系如下[3](符号 † 表示已灭绝):

鳖科 Trionychidae
 盘鳖亚科 Cyclanorbinae[注 2] 

盘鳖属 Cyclanorbis

圆鳖属 Cycloderma

缘板鳖属 Lissemys

 †团板鳖亚科 Plastomeninae 

哈奇森鳖属 Hutchemys

团板鳖属 Plastomenus

 鳖亚科 Trionychinae 

鳖属 Trionyx

小头鳖属 Chitra

鼋属 Pelochelys

滑鳖属 Apalone

斑鳖属 Rafetus

软鳖属 Amyda

盾鳖属 Aspideretes[注 3]

丽鳖属 Nilssonia

纹鳖属 Dogania

山瑞鳖属 Palea

中华鳖属 Pelodiscus

本科包括以下属:

分布

 
钓鳖

鳖主要生活在亚洲非洲美洲的淡水湖泊、池塘、水库、三角湾及流动缓慢的河里。

特征

鳖外形似龟,具有圆而平的骨质背甲。和其他龟鳖目动物不同,鳖的背甲不具角质盾片,仅覆以柔软的革质皮肤。腹板退化,舌腹甲(hyoplastron)与下腹甲(hypoplastron)之间的联体上有明显增厚的部分,称作“胼胝体”。背、腹甲以结缔组织相连,背甲边缘为厚实的结缔组织,称作“裙边”[4]。雌性的尾巴一般不达裙边外缘,雄性大都伸出裙边外。

颈长,垂直内缩,头与颈能缩入体内。两被肉质软唇,吻端形成一个吻突。外耳孔不显。四肢粗短稍扁平,为五趾型,趾间有,内侧三个趾有爪[4]

某些大型鳖类的体长可达1米以上[2],雌性通常比雄性大一倍。

食性

鳖为水生杂食动物,性情较为凶猛,喜食动物性饵料。幼鳖以水生昆虫蚯蚓蝌蚪、小等为食。成鳖摄食田螺蛤蜊软体动物、鱼、虾以及动物尸体,也食蔬菜、水果、杂粮等植物性饲料。

繁殖

鳖蛋的孵化温度可以影响鳖的性别。以中华鳖为例:试验结果表明,以29 ℃ 为界,低于这个温度,孵化出来的中华鳖趋向于向雌性转化;而温度高于29 ℃ 后,添加了一定化学诱导剂的中华鳖孵化出来,雄性率达77.03 %。[6]

图册

注释

  1. ^ 通常情况下,鳖指狭义的鳖类,即鳖科(Trionychidae),而广义的鳖类则泛指整个鳖总科(鳖超科 Trionychia,一名 Trionychoidea),包括鳖科与两爪鳖科(Carettochelyidae),以及已灭绝的椽龟科(Adocidae)、南雄龟科(Nanhsiungchelyidae)、2个分类位置未定的化石属 HoplochelysEmarginachelys[1]。本条目的主题为狭义鳖类,仅指鳖科而言。
  2. ^ 又称股瓣鳖亚科[4]
  3. ^ 现已成为丽鳖属Nilssonia)的异名

参考文献

  1. ^ 李录. 中国早白垩世鳖类两新种兼论中国中生代化石鳖类[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3.
  2. ^ 2.0 2.1 Softshell turtl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nc. [2020-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6). 
  3. ^ Joyce, Walter G.; Revan, Ariel; Lyson, Tyler R.; Danilov, Igor G. Two New Plastomenine Softshell Turtles from the Paleocene of Montana and Wyoming. Bulletin of the Peabod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2009-10, 50 (2). ISSN 0079-032X. doi:10.3374/014.050.0202 (英语). 
  4. ^ 4.0 4.1 4.2 张孟闻, 宗愉, 马积藩. 中国动物志: 爬行纲第一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
  5. ^ Haiyan Tong, Julien Claude, Wilailuck Naksri, Varavudh Suteethorn, Eric Buffetaut, Sasidhorn Khansubha, Kamonrak Wongko and Phisit Yuangdetkla. 2009. Basilochelys macrobios n. gen. and n. sp., A Large Cryptodiran Turtle from the Phu Kradung Formation (latest Jurassic-earliest Cretaceous) of the Khorat Plateau, NE Thailand. In: Buffetaut, E.; Cuny, G.; Le Loeuff, J. & Suteethorn, V. (eds.). Late Palaeozoic and Mesozoic Ecosystems in SE Asia.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 Special Publications. 315: 229-243. DOI: 10.1144/SP315.12
  6. ^ 甲鱼说了:我的性别市场说了算. 杭州日报. [2006-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4). 

延伸阅读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鳖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清稗类钞·098》,出自徐珂清稗类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