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钢琴协奏曲

(重定向自黄河协奏曲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1968年到1969年间音乐家殷承宗储望华等由改编冼星海黄河大合唱》创作的协奏曲。

冼星海于1939年在延安完成《黄河大合唱》,1941年往莫斯科进修,把此曲重新编写及配器。其后分别由李焕之瞿维严良堃等先后加工整理。

黄河钢琴协奏曲由殷承宗于1970年5月1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首演,于1971年灌制成唱片,成为传播最广的中国大陆交响乐作品之一。[1][2]

作者

编辑

1968年,中央文革小组计划把《黄河大合唱》改编为钢琴协奏曲《黄河》,由当时因《钢琴伴唱〈红灯记〉》出名的[2]殷承宗主持。殷承宗和盛礼洪(主持配乐工作)、储望华刘庄一起,在李德伦石叔诚的协助下于1969年完成。

储望华于文革期间的大部分作曲都是基于个人创作,但当时在文革中国却流行“集体创作”,钢琴协奏曲《黄河》被宣传成为“按江青指示,跟殷承宗刘庄盛礼洪石叔诚许斐星六人合力将黄河大合唱改编凑合而成”。[来源请求]

结构

编辑
  1. 《黄河船夫曲》:回旋曲式,改编自《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D大调。描述黄河惊涛骇浪的险峻与气势,乐章当中运用大量快速半音音阶渐强音型,定音鼓大钹的长擂等手法模仿黄河传来的浪声和雷声,皆为文化大革命时期样板戏所惯用,具有民族音乐特色。[3]
  2. 《黄河颂》:带引子尾声复二部曲式,主要在降B宫调上发展[4],原为男声独唱以雄壮豪迈的旋律,赞叹黄河的历史与气势。曲作者透过此段广阔的中国式宣叙调,配合大提琴合奏的音色,带出该曲的民族风格。
  3. 《黄河愤》:以竹笛伴以竖琴吹奏陕北风格的引子,旋律是温婉的《黄水谣》,紧接悲愤深沉的《黄河愤》。[4]
  4. 《保卫黄河》:变奏曲式,改编自《黄河大合唱》第八乐章《保卫黄河》和第九乐章《怒吼吧!黄河》,先由铜管乐器C大调上吹出引子,随后沿用大合唱的复调卡农(canon)手法,各声部互相模仿追逐[5],以扩展气氛及情绪,表达“保家卫国”之主题;而《东方红》的音调贯穿整乐章。包括殷承宗的电影版本及其他流通的版本,于此乐章高潮乐队齐奏《东方红》后,运用中国传统音乐的“换尾”手法,使钢琴再次奏出《保卫黄河》主题,与弦乐卡农竞奏后由小号奏出“东方红”第一句后,接上《国际歌》的尾句和钢琴三连音华彩为结束。[6][3]

总体上,该曲情感丰富并结合了中国大陆民族音乐特色。

重要影响

编辑

2007年10月,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中,也特别搭载这首乐曲登上月球。[7]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殷承宗 传奇钢琴家和他的《黄河》_卫视频道_凤凰网. 凤凰网卫视. [2022-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0). 
  2. ^ 2.0 2.1 北京晚报. 弹指三十五年(图)_影音娱乐_新浪网. 新浪网. [2022-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0). 
  3. ^ 3.0 3.1 刘菁菁. 钢琴协奏曲《黄河》的艺术探究. 北方音乐. [2022-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0). 
  4. ^ 4.0 4.1 孙艺文. 论钢琴协奏曲《黄河》中演奏的时代特征. 戏剧之家. [2022-07-10]. 
  5. ^ 毕雪春. 拥抱—钢琴与红色经典. 博览群书. [2022-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0). 第四乐章《保卫黄河》中,运用了“竞奏”的表现手法 
  6. ^ 中国制造_1969年_《黄河》钢琴协奏曲_网易娱乐. 网易娱乐. [2022-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6). 
  7. ^ “嫦娥一号”卫星将搭载32首歌曲奔向月球. Gov.cn. [2022-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0).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