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呼

汉语音韵学概念
(重定向自齊齒呼

四呼是近现代汉语音韵学的概念,用以指称近现代汉语的介音系统。四呼指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其本质是汉语韵母的四种类型。举现代标准汉语为例,韵母不是 [i]、[u]、[y],又没有 [i]、[u]、[y] 介音的,称为开口呼;[i]或有[i]介音的韵母称为齐齿呼;[u]或有[u]介音的韵母称为合口呼;[y]或有[y]介音的韵母称为撮口呼。实际上不严格如此,因为考虑了语音系统和历史传承的因素。例如汉语拼音中ong属合口呼,iong属撮口呼,是把它们分别分析为[uŋ][yŋ]的变体。而注音符号则依照传统汉语音韵,忠实反映四呼之分类。[1][2][3]

起源

编辑

四呼,这是比较后起的术语(大约起于明末清初),和“四等”不能混为一谈。所谓四呼,是指开口呼(开)、合口呼(合)、齐齿呼(齐)和撮口呼(撮)。在宋代的韵图中,只有开口合口两呼。“四呼”是把开口呼分为两类(开口和齐齿),合口呼分为两类(合口和撮口)。照传统的说法,开口一二等是开口呼,开口三四等是齐齿呼,合口一二等是合口呼,合口三四等是撮口呼。这个说法基本上是可以承认的,只是在二等字上,宋代的等呼和明代的四呼稍有出入。

产生“四呼”的说法的原因是语音演变:四等韵已经为三等所同化,二者合而为一;二等韵或者为一等所同化,或者为三等所同化,也往往不再能独立成为一类,于是成了一个简单化的局面。原来两呼四等共有八类,现在四呼只有四类了。

四呼分类表

编辑
现代标准汉语四呼分类表
开口呼 齐齿呼 合口呼 撮口呼
国际音标 注音符号 汉语拼音 国际音标 注音符号 汉语拼音 国际音标 注音符号 汉语拼音 国际音标 注音符号 汉语拼音
ä a ia ㄧㄚ ya/-ia ㄨㄚ wa/-ua
ɔ [注 1] o uo ㄨㄛ wo/-uo
ɤ e
ɛ [注 2] ê ㄧㄝ ye/-ie ㄩㄝ yue/-üe
ɨ -i i yi/-i u wu/-u y yu/-ü
ai iaɪ ㄧㄞ yai[注 3] uaɪ ㄨㄞ wai/-uai
ei ueɪ ㄨㄟ wei/-ui
ɑʊ ao iɑʊ ㄧㄠ iao
ou ioʊ ㄧㄡ you/-iu
an an iɛn ㄧㄢ yan/-ian uan ㄨㄢ wan/-uan yœn ㄩㄢ yuan/-üan
ən en in ㄧㄣ yin/-in uən ㄨㄣ wen/-un yn ㄩㄣ yun/-ün
ɑŋ ang iɑŋ ㄧㄤ yang/-iang uɑŋ ㄨㄤ wang/-uang
əŋ eng ㄧㄥ ying/-ing uəŋ ㄨㄥ weng iʊŋ ㄩㄥ yong/-iong[注 4]
ʊŋ ㄨㄥ -ong[注 5]
äɚ er
  1. ^ 仅存在“喔”、“哦”、“嚄”等字。拼在“ㄅ/b、ㄆ/p、ㄇ/m、ㄈ/f”之后“ㄛ/o”实际上读成“ㄨㄛ/uo”。
  2. ^ 仅存在“诶”、“欸”两字。
  3. ^ 仅存在台湾中华民国国语中“崖”等七字,中国大陆之普通话标准读音已修改为yá。
  4. ^ 汉语拼音列为齐齿呼。
  5. ^ 汉语拼音列为合口呼。

与中古汉语等呼的关系

编辑

近现代汉语的四呼是由中古汉语等呼演变而成的。大致来说,中古的开口一二等演变成开口呼;合口一二等演变成合口呼;开口三四等演变成齐齿呼;合口三四等演变成撮口呼。

中古汉语等呼与四呼对应关系
带*为入声字特有
中古韵摄 开口 合口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合口 合口、撮口
合口、齐齿、*撮口
开口、齐齿 合口
合口 撮口
开口 开口、齐齿 齐齿 齐齿 合口 合口 开口、合口 合口
开口 开口 开口、齐齿 开口、合口 开口、合口、撮口
开口 开口、齐齿 开口、齐齿 齐齿 合口 合口 齐齿、合口、撮口 撮口
开口 开口、齐齿 开口、齐齿 齐齿
开口、合口 开口、合口 撮口
开口、齐齿 开口、齐齿 合口
开口、*合口 开口、齐齿、*撮口 合口 开口、合口
开口 开口、齐齿 齐齿 合口 齐齿 齐齿
开口 开口、齐齿 合口
开口 开口、齐齿
开口、齐齿
开口 开口、齐齿 开口、齐齿 齐齿 开口

注释

编辑
  1. ^ Norman, Jerry. Chines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142. ISBN 978-0-521-29653-3. 
  2. ^ Pulleyblank, Edwin G. Middle Chinese: a study in historical phonology. Vancouve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1984: 47. ISBN 978-0-7748-0192-8. 
  3. ^ 國語注音符號手冊(數位版). 台北市: 中华民国教育部. 2017 [2022-10-22]. ISBN 978-986-051-4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3). 

参考文献

编辑
  • Lee, Wai-Sum; Zee, Eric. Standard Chinese (Beijing).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2003, 33 (1): 109–112. doi:10.1017/S0025100303001208 . 
  • Duanmu, San. The Phonology of Standard Chinese 2n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 Lin, Yen-Hwei. The Sounds of Chines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参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