𥓞口圳
位於高雄市湖內區的水圳
𥓞口圳[注 1]位于台湾高雄市湖内区,是清代由林志钦[注 2]等人兴建的水利设施[2][3]。该水圳水源来自二仁溪,用来灌溉今湖内、茄萣一带的农田[2][3]。
𥓞口圳 | |
---|---|
中华民国(台湾)圳道 | |
概要 | |
隶属单位 | 农田水利署高雄管理处湖内工作站 |
创立者 | 林志钦 |
灌溉区域 | 高雄市湖内区 |
兴建时间 | 清嘉庆廿五年(1820年)[1] |
拦取水源 | 二仁溪 |
在湖内区海埔、海山两里的𥓞口圳沿岸,在二次大战后开始种植莲藕,是高雄地区唯一莲藕产地,极盛时期莲藕田曾达40多甲[4]。
沿革
编辑清代文贤里欠缺水利设施,当地人士林志钦等17人乃发起开凿水圳的规划,于清嘉庆廿五年(1820年)开始动工[1][2][3]。然而工程期间因为水圳用地问题,林志钦遭人控告侵占土地,且被判有罪而影响到工程[2][3]。据说林志钦提起上诉,但仍遭败诉,而每败诉一次身上便会加上一条锁链,最后加到了13条之多[2][3]。到了最后好不容易获得平反,工程才能继续下去[2][3]。𥓞口圳完成时,已是道光廿二年(1842年)九月的事[2][3]。
最初𥓞口圳的灌溉范围是文贤里草仔寮林芳等4人耕地170甲与围仔内庄郑以仁等3人土地170甲,共340甲[2]。灌溉分水方式上采用“水股法”,分成30股,定时轮番灌溉[2]。
日治时期大正十四年(1925年),𥓞口圳水股每股31甲,全灌溉区有930甲[2]。
2014年8月,因为连日豪大雨𥓞口圳水位暴涨溢出,导致湖内海埔、海山、刘家、忠兴等里淹水[5]。另外海埔里长杜丙戊表示当时他曾要求启用下游抽水站,但管理员说要水位达190公分才能启动抽水马达,可是实际上水位达130公分时周边社区便会淹水了[5]。
图片
编辑-
台17甲东侧的𥓞口圳
-
台17甲西侧的𥓞口圳
-
𥓞口圳上的糖铁本州线遗迹
注释
编辑参考来源
编辑- ^ 1.0 1.1 1.2 刘自仁. 涵口圳. 高雄小故事. 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 [2021-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8).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苏禹铭. 〈第五章 湖內鄉的經濟命脈~𥓞口圳〉. 《高县文献》 (高雄县冈山镇冈山南路42号: 高雄县政府文化局). 2006-12, 25: 123–126. ISSN 1727-4435.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苏福男. 幸福湖內小旅行導覽手冊 (PDF). 高雄市湖内区公所. 2020-11: 7 [2021-12-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1-20).
- ^ 苏福男. 〈不只30公分!高雄湖內蓮藕田 種出213公分長「巨藕」〉. 《自由时报》. 2020-08-25 [2021-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5).
- ^ 5.0 5.1 苏福男. 〈湖內大淹水 涵口圳抽水站設計挨批〉. 《自由时报》. 2014-08-20 [2021-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