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龙 (中国)

(重定向自Alxasaurus

阿拉善龙属属名Alxasaurus),是镰刀龙超科下的一个,生活于下白垩纪中国内蒙古。它是镰刀龙超科内最早发现的恐龙之一,化石仍然保有其形状:包括长颈、短尾及长指爪。与其他的后期镰刀龙类恐龙一样,它是双足的草食性恐龙,有着大型的内脏来处理植物食物。目前已经发现几个标本,当中最大型的是一头幼龙,身长超过3.8米长[1]

阿拉善龙属
化石时期:白垩纪前期, 112–100 Ma
正模标本的骨骼重建图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兽脚亚目 Theropoda
科: 阿拉善龙科 Alxasauridae
属: 阿拉善龙属 Alxasaurus
Russell & Dong, 1993
模式种
阿乐斯台阿拉善龙
Alxasaurus elesitaiensis

Russell & Dong, 1993

阿拉善龙最初由加拿大古生物学家戴尔·罗素(Dale Russell)及他的中国同僚董枝明于1993年的一份论文中被描述及命名。虽然这份论文原先是包括在加拿大地球科学杂志1993年的期刊内,但这期刊却要到1994年才出版,所以有些文献会引用为1994年。

命名

编辑
 
阿拉善龙的骨架模型,位于加拿大皇家蒂勒尔博物馆
 
阿拉善龙与人类的体型比较

阿拉善龙的属名意为“来自阿拉善的蜥蜴”,其中“阿拉善”是以中国内蒙古阿拉善沙漠来命名,同时亦指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两者都是阿拉善龙的发现地。模式种阿乐斯台阿拉善龙A. elesitaiensis),也是目前的唯一种,种名意指化石发现地位于阿乐斯台村。

化石

编辑

阿拉善龙的五个标本发现在内蒙古阿拉善沙漠图克木地区的巴音戈壁组(Bayin-Gobi Formation)地层,年代被估计是于下白垩纪阿尔布阶,距今约1亿1200万到1亿年前。正模标本(编号IVPP V88402)是其中最大型及最完整的标本,包含:下颌、一些牙齿、一些四肢的骨头、肋骨脊椎、以及所有5节荐椎、前19节尾椎。这些骨骼几乎包含大部分身体的骨头,除了头颅骨外。

分类

编辑

阿拉善龙的身型及牙齿有一般镰刀龙超科的特征,同时也有着典型的兽脚亚目特征,提供了足够证据显示镰刀龙类是群发展独特的兽脚亚目恐龙。尤其是半月状的腕骨,这特征只有在手盗龙类出现,手盗龙类包括窃蛋龙下目驰龙科伤齿龙科鸟类等演化支。而更原始的镰刀龙超科(例如铸镰龙及有羽毛的北票龙)被发现后,提供了更多兽脚亚目的特征,并且巩固了这个分类观念。阿拉善龙被认为是介乎在早期的北票龙及晚期的镰刀龙超科(例如死神龙慢龙镰刀龙)之间[2]

参考资料

编辑
  1. ^ Russell, D.A. & Dong Z. The affinities of a new theropod from the Alxa Desert, Inner Mongolia,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1993, 30 (10): 2107—2127 [2012-10-17]. doi:10.1139/e93-18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2. ^ Clark, J.M., Maryanska, T., & Barsbold, R. 2004. Therizinosauroidea. In: Weishampel, D.B., Dodson, P., & Osmolska, H. (Eds.). The Dinosauria (2nd Editi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p. 15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