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08自走炮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6月2日) |
M108自走炮(英文:M108 howitzer),为美国研制的自走炮,M108设计思路与当时开发的美国自走炮相同,采取共用底盘、不同口径的榴弹炮降低后勤复杂度,因此在动力机件上与M109自走炮共通。但105毫米榴弹炮随后因重型直升机问世后朝垂直机动作战转型,自走炮型随即遭美军汰换,但在国外的M108仍陆续服役到2010年代才陆续除役。
M108自走炮 | |
---|---|
类型 | 自走炮 |
原产地 | 美国 |
服役记录 | |
参与战争/冲突 | 越战 |
生产历史 | |
研发日期 | 1957 |
生产日期 | 1962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21 吨 |
长度 | 6.11 米 |
宽度 | 3.15 米 |
高度 | 3.28 米 |
操作人数 | 5 (车长、驾驶、炮手、两名填装手) |
装甲 | 铝合金 |
主武器 | M103 105mm榴弹炮 |
副武器 | M2 .50 caliber(12.7mm)重机枪 |
发动机 | 底特律柴油公司8V71T二行程液冷涡轮增压柴油引擎 405匹马力/2300转 |
功率/重量 | 17.7匹马力/吨 |
悬挂 | 扭力杆 |
作战范围 | 360公里 |
速度 | 56 公里/小时 |
概要
编辑M108开发始于1952年,在冷战逐步升温的年代,西方国家的战具朝向全机械化,甚至有全装甲化的构想。当时开发的新型自走炮除了要比前世代使用M41轻型坦克底盘改装的系列作品(M52自走炮(105mm)、M53自走炮(155mm)、M55自走炮(203mm))更优秀的机动能力表现,以符合机械化战争节奏;同时也需要一个适合榴弹炮操作的专用底盘,避免出现前代自走炮因迁就车体而让战斗室设计不良的情形。1953年4月,美国陆军决定开发新式自走炮,原型代号T195/T196,预定在1960年代取代当时服役的M52/53系列。1954年相关的设计构想由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兵工厂公布。最初的T195/T196将要运用全新的火炮规格:110毫米/156毫米的新口径。
新式自走炮的相关技术在1953-1956年陆续成熟,但是代号T203的110毫米榴弹炮因技术问题无法克服最终放弃计划,T195原型车因此继续采用当时普及的105毫米榴炮,1956年10月原型车开始由底特律战车兵工厂打造,1958年10月问世。T195与相近时间登场的M113装甲运兵车使用了类似的技术:5083铝合金、AO-628-1汽油发动机与不成熟的变速箱,同时还有设计不良的悬吊装置,而这让T195在诺克斯堡测评时耗费相当时日处理工程瑕疵,使得新式自走炮未如美军最初预定在1960年验收通过进入量产;T195随后暂停测评,原定生产4辆测试的计划因反馈了问题丛生的1号车(T195),后续的原型车在制造过程开始换用当时开发成熟的新技术增强机械可靠度,如8V71T涡轮增压柴油引擎、艾利森XTG-411-2A液压变速箱等。1960年12月,美军决定再增产2辆改良版原型车,代号T195E1。T195E1在1961年2月问世,至1961年12月通过大部分测试,美军同意该型炮车进入小规模量产;1962年10月首辆正式量产车出厂,美军赋予正式军用编号M108,M108量产在1963年7月旋告中止,最终仅生产了355辆,车辆单价244,000美金。
美军操作M108主要集中在1960年代的越南战场,1966年6月开始布署。虽然全焊式铝合金车身防御效果堪虑,但已足够抵御小口径步枪袭扰,且可以浮渡的车体在道路基础建设不高南越地形提供了差强人意的适应能力;主要的问题是M108配备的主炮是以M102榴弹炮改良的M103榴弹炮,使用普通榴弹时射程有限,战术弹性不如当时萌发的直升机垂直吊运,所以美军在1970年将布署越南的M108陆续撤离回国,1974年全数自美军除役,原先M108在美军内的编制由M109自走炮替代。
在美军放弃M108后,随即将这批自走炮车军援海外盟邦,其中取得数量最大者为中华民国与比利时,比利时国防军在这批炮车退役后因仍保有大量的105毫米榴弹库存,曾将炮塔移植至M109A2的车体上作为训练自走炮使用,代号M108A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