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榴弹发射器

反坦克武器
(重定向自Panzerfaust

铁拳德语:Panzerfaust)又称作装甲拳反坦克榴弹发射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德国研发与制造的火药推进无后座力反装甲武器。此武器具体类型为一种小型且廉价的预装填无后座力炮,并非坊间所认为的火箭发射器。它可能是较早开发完成的拳弹(Faustpatrone)发射器的改良型,而铁拳众多的型号也一直存在至战争结束。反坦克榴弹发射器的部分设计思想在二次大战后影响了著名的火箭推进榴弹系列,像是RPG-2RPG-7的设计方向。

Panzerfaust
四枚“30式反坦克榴弹发射器”(Panzerfaust 30),摄于赫尔辛基(Helsinki)军事博物馆
类型无后座力炮
原产地 纳粹德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43-1945年
使用方纳粹德国,芬兰
参与战争/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苏战争
继续战争
生产历史
生产商雨果暨阿佛烈·施奈德股份有限公司英语HASAG
生产日期1943-1945年
制造数量
  • Panzerfaust 30 Klein/Faustpatrone:155万件
  • 其他各型(Panzerfaust 30,60,100):660万
  • Panzerfaust 150:10万件
  • 全系列合计:825万件
衍生型Panzerfaust 30 Klein/Faustpatrone,Panzerfaust 30,60,100,150,250
基本规格
重量
  • Panzerfaust 30 Klein/Faustpatrone:3.2千克(7.05磅)
  • Panzerfaust 30:5.1千克(11.24磅)
  • Panzerfaust 60:6.1千克(13.45磅)
  • Panzerfaust 100:6.8千克(14.99磅)
  • Panzerfaust 150:7千克(15.42磅)
长度
  • Panzerfaust 30 Klein/Faustpatrone: 0.985米
  • 其余型号(Panzerfaust 30,60,100,150)均约1米
枪管长度
  • 所有型号身管长度均为:809毫米(31.85寸)
直径身管
  • Panzerfaust 30 Klein/Faustpatrone:33毫米 (1.3寸)
  • Panzerfaust 30:44毫米(1.73寸)
  • Panzerfaust 60:49毫米(1.93寸)
  • Panzerfaust 100:60毫米(2.36寸)

口径
  • Panzerfaust 30 Klein/Faustpatrone:101毫米
  • Panzerfaust 30、60、100:149毫米
  • Panzerfaust 150:105毫米
发射模式单发
枪口初速
  • Panzerfaust 30 Klein/Faustpatrone:28米/秒
  • Panzerfaust 30:30米/秒
  • Panzerfaust 60:45米/秒
  • Panzerfaust 100:60米/秒
  • Panzerfaust 150:85米/秒
有效射程
  • Panzerfaust 30 Klein/Faustpatrone、Panzerfaust 30:30米
  • Panzerfaust 60:60米
  • Panzerfaust 100:100米
  • Panzerfaust 150:150米
  • Panzerfaust 250:250米
供弹方式用完即弃
瞄具准星、立式标尺

历史及设计

编辑

自开战以来,德国陆军发现现有的步兵携行反装甲武器已无力对抗敌军装甲部队,特别是1941年6月入侵苏联后,这种状况更加严重。为了挽回颓势,德国陆军提出新式步兵携行反装甲武器的需求,这种新武器应该要让步兵执行反装甲任务时,能够与敌方装甲车辆保持一段距离发射破甲榴弹,于是在1942年11月要求雨果暨阿佛烈·施奈德股份有限公司英语HASAG(以下简称HASAG)这家总部位于莱比锡的军火生产公司,开发一款发射破甲榴弹无后座力炮[1](pp. 12-13)

目前关于铁拳早期的开发细节与公司内部测试过程仍然不是很清楚,因为1945年4月,美军即将推进至莱比锡之际,HASAG的总经理与他的妻子在总部大楼引爆炸弹自杀,部分公司档案因而焚毁,连带使铁拳系列的早期开发纪录佚失。[1](p. 12)[2]

前导型

编辑

HASAG研发部主任海因里希·兰格威勒博士(Dr. Heinrich Langweiler)率领其研发小组,开发出“42式拳弹”(Faustpatrone 42,以下简称FP 42)[1](p. 13)[3](p. 336)[4]。这款武器也有个昵称叫做“小葛丽特”((德文)Gretchen)[5]。FP 42的构造,大致是个直径8厘米的半圆形破甲榴弹弹头,插入直径2.8厘米的身管中,管内填装30克黑火药做为发射药。弹头加身管总长35厘米,重约1千克,有效射程仅有20至30米。命中时可击穿30毫米的轧压均质装甲(RHA)[1](p. 64)。这是种单次射击武器,射出弹头后,身管即丢弃。FP 42不易操作,也不易瞄准,士兵操作时甚至被迫穿戴手套,以免手掌遭尾焰灼伤。少量FP 42曾在1943年初送往东线进行实战测试,结果前线士兵很难接受这种新武器。[1](pp. 13-14)

原型 Faustpatrone

编辑

FP 42尚未进行实战测试前,兰格威勒博士即在1942年12月提出需要改良之处[1](p. 20)。包括:

  • 较长但不超过1米的身管。
  • 在身管上方设置简易瞄准表尺。
  • 将发射钮置于瞄准表尺后方。
  • 弹头尾管加装折叠尾翼。

HASAG研发部根据这几个需要改良之处,于1943年初重新设计出一种射后即丢的无后座力破甲榴弹发射器,可看成放大的FP 42,此即“铁拳”的原型。[1](p. 14)这款原型铁拳的名称为30式小型拳弹(Faustpatrone Klein 30),除此之外,也可称之为1式拳弹(Faustpatrone 1,简称FP 1),或小型30式铁拳(Panzerfaust 30 Klein),因型号多达三种,所以后来全部简化通称为拳弹(Faustpatrone)。[5]

正式定名

编辑

HASAG研发部根据研发及测试拳弹时发现的缺点再进行改良,而发展出拳弹的后继型,最初称为2式拳弹(Faustpatrone 2,简称FP 2),稍后改名为30式铁拳(Panzerfaust 30),这款新武器也因此正式定名为铁拳。[5]

30式铁拳自1942年年底开发,算是较早开发的拳弹放大版,最终的成品是重不到10千克(约5.1至5.3千克)的一种简单武器[1](p. 21)。身管由便宜的低等钢材制造,长约一米,内径根据版本在4至6厘米不等,内部预装少量的黑火药作为发射药。身管上方装有简单的瞄准表尺和发射装置。由于没有前准星,射手通常利用弹头的轮廓来瞄准。弹头内装800克的TNT/RDX混合炸药,前端为平头金属整流罩,弹头后部以钢制弹簧夹紧扣装有折叠尾翼的木质尾管,再插入身管管口,整颗弹头总重约3千克[1](p. 49)

 
8.8cm RPzBGr 4322 (前) & Panzerfaust 60 (后)

反坦克榴弹发射器在身管的尾部上方标注有红色的警告字样“注意!火焰喷气!”(德语:“Achtung! Feuerstrahl!”)以防止射手被尾焰烧伤。身管在发射后即被抛弃,这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单次使用的反装甲武器。反坦克榴弹发射器通常以手臂夹在腋下发射,它的锥形装药可以击穿倾斜30度200毫米的轧压均质装甲(RHA),能从正面击毁大部分的盟军坦克

小型30式铁拳与30式铁拳这两款新武器最初共造6000挺并在1943年7月开始送往东线进行实战测试,东线部队在该年8月接收这两种新武器,士兵们发现铁拳的构造简单轻巧,威力却大到足以击毁红军重型坦克,没多久即受到基层士兵赞赏;德国陆军下令在1943年10月开始量产铁拳。[1](pp. 17-20)

平行发展观点

编辑

还有另一种观点,这是洛特曼(Gordon L. Rottman)先生在其著作中提出,他认为当初兰格威勒博士对于这款原型铁拳的构想,就是同时平行开发两种榴弹发射器,一种使用小弹头,一种使用一般弹头。小弹头用来对付轻型装甲目标,一般弹头则用来对付重型装甲目标。使用小弹头的发射器原本型号为FP 1,稍后改称拳弹或小型30式铁拳;而使用一般弹头的发射器原本型号为FP 2,后改称30式铁拳。[1](p. 16)

所以平行发展观点认为拳弹与铁拳是同时由FP 42衍生而出,虽然操作原理相同,却是尺寸完全不一样的两种武器,平行发展两种武器可能是基于成本考量所做的高低配。[1](pp. 17-20)这种拳弹与铁拳平行发展观点,比较可以合理解释为何小型30式铁拳一直持续生产至战争结束,而30式铁拳的生产线在1944年9月之后由60式铁拳全面取代。

拳弹与铁拳不论是一脉相传或者平行发展,铁拳的早期开发纪录大部分已毁于战火,这部分可能只有期待未来会有未遭战火摧毁的新史料出现。

大量生产

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HASAG至少有十二座工厂负责生产铁拳,其中十一座位于德国,一座位于波兰。HASAG强迫大量奴工在这些生产铁拳的工厂工作,他们大部分来自波兰,且多数是妇女,住在紧临工厂旁的劳动集中营里,恶劣的工作环境造成这些奴工只能存活二到三个半月;1945年开始,战局严重恶化,SS强迫残存的奴工往西或往南迁徙至其他劳动集中营,不少人死于迁徙途中。[1](pp. 26-27)[2]

目前所知,Panzerfaust 30 Klein生产量155万挺;其他型号(Panzerfaust 30、60、100)铁拳生产量660万挺;Panzerfaust 150生产量10万挺。故铁拳的总生产量约为825万挺。[1](p. 28)[6]

反坦克榴弹发射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近距离巷战中。由于制造工艺极其简单,以至于在柏林被围之时仍然有大量的反坦克榴弹发射器出厂并能及时地补充给城防部队和平民志愿者。在柏林被攻陷前,反坦克榴弹发射器击毁了数百辆苏军装甲车辆。如果单就造价对比击杀率来看,这型武器可以算是二次大战中最优秀的反装甲武器。

改进

编辑
 
塔利-伊汉塔拉战役中,使用Panzerfausts 30的芬兰士兵步行经过被击毁的苏联T-34坦克

兰格威勒博士率领的研发小组开发出铁拳系列后,依然持续改良铁拳以增加射程、命中率与机械可靠度,针对铁拳的改良一直进行到战争结束。[1](p. 20) 故反坦克榴弹发射器存在多个逐步改进的版本:

Panzerfaust 30 Klein(小型)/Faustpatrone

编辑

最初的型号,在1943年8月首次装备。“30”表示理论上的30米有效射程。它有一个直径3.3厘米的身管,含54的发射药,用来发射一个载着400TNT/RDX混合炸药的弹头,可穿透倾斜30度140毫米的均质装甲。弹头飞行仅约28米/每秒。全重3.2千克。[1](p. 21)[5]制造反坦克榴弹发射器非常地简单,但是它只能使用一次,然后被丢弃。由于此版本的有效射程过近,射手有被爆炸波及的危险。

本型虽然穿甲威力不如Panzerfaust 30,不过依然持续量产至战争结束,总产量达155万挺。

Panzerfaust 30

编辑

为Faustpatrone和Panzerfaust 30 Klein改良的型号,同样出现在1943年8月。这型号有一个更大的弹头用作改良装甲穿透力至200毫米(7.9寸),但是其有效射程仍只有30米。

由于前线士兵面对敌军各式装甲车辆时,偏好使用威力较大的Panzerfaust 30,所以后续的Panzerfaust 60与Panzerfaust 100全都延用Panzerfaust 30弹头。[1](p. 20)

Panzerfaust 60

编辑

这是最普遍使用的型号,生产开始于1944年8月。它有了更加实用的60米有效射程,但出膛速度仅为45米/每秒,弹头在最大射程到达目标将花费一秒半。为了达到更高的速度,身管的直径增加到了5厘米,而且使用了134克的发射药。它也有了一个改进的准星和扳机结构。全重6.1千克。

Panzerfaust 60的瞄准表尺外型与Panzerfaust 30不同,原本的发射按钮也改成面积较大的压板式扳机,瞄准表尺与压板式扳机之间增设一个保险推杆,要将保险推杆往前推才能按下扳机发射,此举改善Panzerfaust 30容易发生走火意外的缺点。[7](p. 70)

Panzerfaust 100

编辑

1944年11月以后,这是最后的量产型号。它有理论上100米的有效射程。总重190克的发射药分成等重两块,一前一后以15厘米的间隔预先装填于直径6厘米的身管中,当前后的发射药先后引爆时,会以60米/每秒的速度射出弹头。[1](pp. 22-23)瞄准具包括对应于30、60、80和150米的标尺孔,以夜光颜料标记,以使在黑暗中辨识更容易[5]。全重6.8千克。本型外观与Panzerfaust 60几乎完全相同,两者很难分辨[1](p. 68)

Panzerfaust 150

编辑

数量有限的Panzerfaust 150在临近战争结束时被配备,而且是一个更先进的设计。它不仅有与Panzerfaust 100总数一样的发射火药,还有一个重新设计的弹头和两级发射药,最终达到85米/每秒的初速以及增加的装甲穿透力。它可以重新使用10发,生产开始于1945年3月,战争结束的前两月。

该型弹头前端为圆锥型整流罩,弹头主体也改为平直的圆筒状构造,使弹头重量减轻、直径减少为105毫米[1](p. 21),内部炸药容量倒是由过往型号的800克增加为900克,炸药配置方式改采半球型装药(Hemispherical Charge),爆炸时会产生较粗短的金属喷流,增加金属喷流对目标内部的破坏力[7](p. 80)。拜其新外型之赐,Panzerfaust 150的发射药容量虽然与Panzerfaust 100相同,弹头却飞得比较快、比较远,穿甲威力也增加。本型的总产量为十万挺,但来不及配发部队,战争就结束了。[1](p. 24)

一般认为,前苏联于1949年服役的RPG-2火箭推进榴弹所使用的PG-2弹头外形,就是受到Panzerfaust 150弹头的影响。[1](p. 24)

Panzerfaust 250

编辑

Panzerfaust 250计划在1945年9月投入生产,但是战争在研发完成前结束了。

本型仅存在于图纸上,也不清楚全尺寸的模型是否完成。外型可能是个加重的身管,身管上方是重新设计的瞄准表尺,发射装置移往身管下方,且设计成手枪式握把与扳机,所用的弹头则是修改过的Panzerfaust 150弹头,修改成一管一体成型的发射药接在弹头尾管底部,身管内不再预先装填发射药。[1](pp. 24-25)与仅能重复装填10发的Panzerfaust 150不同,Panzerfaust 250是种可以反复重新装填的无后座力炮;类似于Panzerschreck,开发Panzerfaust 250有可能是为了取代较为笨重的Panzerschreck;目前认为Panzerfaust 250部分开发概念影响前苏联火箭推进榴弹早期型号。[1](p. 75)

战后,西德亦曾沿袭铁拳的原理开发名为铁拳2铁拳3全新设计火箭推进的火箭弹发射器

其他

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欧洲战区的同盟国士兵也常使用铁拳。德军为了对抗红军庞大的装甲部队,故优先在东线部署铁拳,俄国人因此俘获大量铁拳,也使得红军士兵有时把铁拳当成本国武器使用;据说,美军第82空降师的伞兵们宁愿改用俘获的铁拳与坦克杀手代替军方配发的巴祖卡火箭筒,该师师长甚至认为美国陆军应该大量仿制铁拳。[1](pp. 69-70)比尔·冈德英语Bill Gunther于1944年12月以补充兵身份加入美军第84步兵师英语84th Division (United States),负责操作巴祖卡火箭筒。他回忆有一次接到高层通知,德军派出虎式重型坦克前往他们的防区,他知道巴祖卡火箭筒虎式重型坦克没什么效果,于是只拿几挺俘获的铁拳进入战斗位置,还好最后德军的装甲部队没攻过来。[8](p. 84)

优点与缺点

编辑

铁拳有以下优点:

  • 容易量产。
  • 价格低廉。
  • 操作容易。
  • 构造简单轻巧。
  • 颇具威力的弹头。

这些优点使德军步兵有能力与敌方装甲部队近距交战,得以抵挡或迟滞同盟国部队的攻势。

铁拳有以下缺点:

  • 射程不长。
  • 命中率不尽如人意。
  • 尾焰极为明显。

从HASAG不断改良铁拳系列的射程与命中率来看,德国人对铁拳的射程与命中率不是很满意。射程与命中率的缺点也使得铁拳比较适合防御作战,特别是用于伏击敌军装甲部队。而发射时产生明显的尾焰造成步兵只要发射铁拳,就会暴露位置吸引敌方士兵注意。

自1943年8月至1945年5月,大量铁拳配发部队,这种状况也表示,德国陆军到战争后期已经缺乏更有效的反装甲手段,不得不靠步兵使用廉价反装甲武器,以血肉之躯阻挡同盟国装甲部队向德国本土进攻。

相关条目

编辑

注脚与参考来源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Gordon, L. Rottman. Panzerfaust and Panzerschreck.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Ltd. 2014. ISBN 978-1-78200-788-3. 
  2. ^ 2.0 2.1 H.E.A.R.T 納粹大屠殺 教育暨文獻研究機構: 納粹佔領下的波蘭HASAG. [2015-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2) (英语). 
  3. ^ Rottman, Gordon L. SNAFU Situation Normal All F***ed Up: Sailor, Airman, and Soldier Slang of World War .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Ltd. 2013. ISBN 978-1-78200-175-1.  本书第336页,该武器型号则写作"Faustpatrone 43"。
  4. ^ IAA 國際彈藥協會: FP 43(FP 42)設計圖照片. [2015-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英语). 
  5. ^ 5.0 5.1 5.2 5.3 5.4 M.Hofbauer. 鐵拳: 二戰德國步兵戰防武器: 鐵拳與拳彈. [2015-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1999-10-06) (英语). 
  6. ^ M.Hofbauer. 鐵拳: 二戰德國步兵戰防武器: 總產量與摧毀數. [2015-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1999-11-11) (英语). 
  7. ^ 7.0 7.1 小林源文. 《武器與炸藥:[夢魘的機械結構圖解]》. 许嘉祥 译. 台北市: 星光出版社. 2008年8月. ISBN 978-957-677-670-0. 
  8. ^ Green, Michael. Tiger Tanks. Osceola: Motorbooks International. 1995. ISBN 0-87938-954-0.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