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佯谬

59.39.127.26在话题“优良条目评选”中的最新留言:9年前
优良条目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佯谬因符合标准而获列入优良条目。如有需要,请勇于更新页面如条目不再达标可提出重新评选
2015年4月24日优良条目评选入选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优良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物理学专题 (获评优良级高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物理学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物理学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优良级优良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优良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看不太懂的部分

编辑

在“历史”一段有提到,“薛定谔觉得,爱因斯坦已经捉到了量子力学的燕尾。”,其中的燕尾连结到燕尾服,但这一句不论其最后一个词是燕尾或是燕尾服,我都看不太懂意思,不知是否可以有人解惑?--Wolfch (留言)-欢迎扩充基础条目 2013年9月29日 (日) 06:48 (UTC)回复

这句话是来自于Kumar的著作《Quantum: Einstein, Bohr, and the Great Debate about the Nature of Reality 》第313页,“Shortly after the EPR paper appeared in print, Einstein received a letter from Schroedinger:"I was very happy that in the paper just published in Physics Review, you have evidently caught dogmatic quantum mechanics by the coat-tails"。”更通俗地说,爱因斯坦已捉到了正统量子力学的小尾巴了!再严重地说,爱因斯坦已捉到了正统量子力学的要害了!但是,后来物理学者做实验检测证实量子力学的预测正确。再好的理论,没有实验支持,也是惘然的。这句话的翻译可能不甚令人满意,不知您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建议?谢谢批评,请多指教!--老陈留言2013年9月29日 (日) 13:45 (UTC)回复
我在想这一句也许可以改为“薛定谔觉得,爱因斯坦已经发现了正统量子力学的缺陷之处。”,不知您认为如何?(PS有关量子力学,我也只能在这类无关理论的文句上提供建议呢:P)--Wolfch (留言)-欢迎扩充基础条目 2013年9月29日 (日) 14:04 (UTC)回复
我觉得您的建议很好,因为这悖论主要是在指出量子力学并不完备。但是,大师薛定谔的思虑更为周详缜密,他很可能想到了一些我们平常人尚未想到的问题,如果直接这样翻译大师的话语,他所想要透露的信息恐怕会被遗漏。爱因斯坦提出的悖论很可能是量子力学的缺陷,也可能更为奥妙,可以开启一扇新的大门。我觉得,这句话可以这样修改:
"薛定谔表示,爱因斯坦可能已经捉到了量子力学的燕尾。在燕尾服的后下端有一片被剪开的布,形状像燕尾一般,称为“燕尾”,在这里,燕尾象征的可能是量子力学的缺陷。"
不知您的意见如何?--老陈留言2013年10月1日 (二) 04:52 (UTC)回复

优良条目评选

编辑

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佯谬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物理学,提名人:老陈留言2015年4月17日 (五) 05:44 (UTC)回复

投票期:2015年4月17日 (五) 05:44 (UTC) 至 2015年4月24日 (五) 05:44 (UTC)
(:)回应,谢谢建议!已翻译出来了。--老陈留言2015年4月17日 (五) 23:40 (UTC)回复
  •   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1、维基百科不是教科书:“什么是物理实在?爱因斯坦特别注意到物理实在与物理概念的区分:物理实在是物体的客观性质,跟物理理论、物理理论内含的物理概念无关。物理概念必须客观地对应物理实在。通过物理概念,人们可以了解物理理论所描述的物理实在。”“什么是完备性?举例而言,假设一本字典声称收集了所有中文单字,这字典对于中文单字具有完备性。现在,某化学实验团队又发现了一种新化学元素,为此,特别设计了一个新单字来标记这新化学元素,但这个新单字并不在这字典内,因此,这字典对于中文单字不再具有完备性。”条目行文仍然像以往的所有物理条目一样,字里行间处处可见到这种老师在课堂上般的教导,这样的内容无论多么有用和重要,都只适合放在姐妹计划维基教科书,而不是维基百科。“在EPR论文发表之前,测量时常被视为是一种物理搅扰,直接作用于被测量系统[来源请求]。例如,测量电子的位置可以想像为照射一束光波于电子,这会搅扰电子,造成电子位置动量的不确定性[来源请求]。在谈述量子力学的科普文章里,时常会遇见这类解释[来源请求]。”--7留言2015年4月17日 (五) 09:29 (UTC)回复
(:)回应,谢谢您的批评!已删除了这两句话。对于第二个问题,或许以下引述可以解释您的质疑:"[Bohr] had relied on disturbance to undermine Einstein's previous thought experiments by demonstrating that it was impossible to know simultaneously the exact momentum and position of a particle because the act of measuring one caused an uncontrollable disturbance that ruled out an exact measurement of the other. Bohr knew perfectly well that EPR did not seek to challenge Heisenberg's uncertaninty principle...",参考来源:309。--老陈留言2015年4月17日 (五) 22:06 (UTC)回复
(:)回应,谢谢建议!
  1. 已翻译出来了。
  2. 可能有瑕疵:
  3. 已删除了。--老陈留言2015年4月17日 (五) 22:33 (UTC)回复
(:)回应,这是繁简转换问题,应该是愛波羅悖論。网络搜索结果在这里。--老陈留言2015年4月19日 (日) 22:46 (UTC)回复
15支持,1反对,入选。--59.39.127.26留言2015年4月24日 (五) 06:51 (UTC)回复
返回到“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佯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