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异性恋酷儿

最新留言:28天前由注荼在话题未通过的新条目推荐讨论内发布


未通过的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 哪些异性恋行为或身份有争议地被归类为“酷儿”?
    异性恋酷儿条目由Kitabc12345讨论 | 贡献)提名,其作者为Kitabc12345讨论 | 贡献),属于“culture”类型,提名于2024年3月22日 15:54 (UTC)。
    • (+)支持。--Jiosea留言2024年3月24日 (日) 10:18 (UTC)回复
    • (+)支持--维基病夫邀请您加入❤️边缘人小组·🖊️签到 2024年3月25日 (一) 01:37 (UTC)回复
    • (+)支持--Benho7599 | Talk | 热烈庆贺恶法23条杀到香港 2024年3月27日 (三) 13:39 (UTC)回复
    • (+)支持。——George6VI留言2024年3月28日 (四) 03:17 (UTC)回复
    • (-)反对
      1. 谜题“有争议地被归类”几字翻译腔略重;
      2. 条目首句即不通顺:酷儿异性恋(英语:Queer heterosexuality)是一种自称酷儿的异性恋者或身份认同、备受争议。条目名称为“异性恋酷儿”,首句为何作“酷儿异性恋”?是“异性恋”修饰“酷儿”,还是“酷儿”修饰“异性恋”?为何将“备受争议”置于句末并以顿号隔开?
      3. 第二句:其泛指展现非传统性别表达,或采纳有别于其特定文化中霸权式男性气概和女性气质性别角色的异性恋者、顺性别者和有性恋者(Allosexual)。何谓“特定文化”(未解释)、“非传统性别表达”(未解释)、“霸权男性气概”(内链至无来源小小作品)?本句来源的哪一条能够支持本句陈述?
      4. 此概念始于1990年代中期,虽遭激进女权主义批评,但克莱德·斯密(Clyde Smith)于1997年在阿姆斯特丹一会议中,将之视为正面身份认同。2003年,《村声》(The Village Voice)刊载〈酷儿异性恋者〉("The Queer Heterosexual")一文,此后为使用该术语者所引述。谁“虽遭激进女权主义批评”,是“此概念”还是“克莱德·斯密”?后者又是什么来路?“阿姆斯特丹一会议”重要吗?“此后为使用该术语者所引述”一句是什么表达逻辑?
      5. 任何异性恋者自称“酷儿”的说法饱受质疑。什么饱受质疑,是异性恋者还是这种说法?“任何”一词的意义是什么?部分LGBTQ+群体认为,异性恋者使用“酷儿”一词是冒犯性的挪用行为,涉及未因性倾向或性别认同而受压迫者,仅挪用酷儿身份中被视为“时尚”或吸引人的面向,忽视酷儿群体同时经历的压迫。可否使用相对标准的现代汉语精简此句?
      6. 以上是条目的导言。这几段话既未解释清楚“异性恋酷儿”或“酷儿异性恋”的定义,也没能同条目后文内容相印证;
      7. 谜题与条目都基于“酷儿”的概念,但条目酷儿更不完善;
      8. 综上,谜题、条目均不堪阅读,遑论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不宜推荐。--注荼 2024年3月29日 (五) 14:21 (UTC)回复
返回到“異性戀酷兒”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