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香港島專線小巴1號線

{{delete|g5|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14/02/10}}

{{公共汽车路线资讯 |路线名称=香港岛专线小巴1号线 |外文名称= |代表图像= |图像尺寸=280px |经营者=景益有限公司 |所属车厂= |路线用车=丰田Coaster |路线资讯= |起点站=中环香港站 |途经地点=马己仙峡道 |终点站=山顶 |路线性质=双向路线 |起点站服务时间=06:30-00:00 |终点站服务时间=06:45-00:25 |班次频率=5-12分钟一班 |全程收费=$10.2 |去程分段收费站点=详见下面 |回程分段收费站点=详见下面 |服务时间以外替代路线= |主要竞争交通=新巴15线 |备注= }}

香港岛专线小巴1号线香港一条港岛区专线小巴路线,由景益营运,来往中环香港站山顶,途经马己仙峡道,部分班次分别会绕经侨福道加列山道(明德国际医院),为香港境内首条专线小巴路线。

此路线起讫点和新巴15线相若,但取道较直接往来山顶及中环的马己仙峡道(该道路只准3吨以下车辆进入),因此巴士必须绕经湾仔区方可上下山,本路线因而显得较巴士直接。

简介及历史

编辑

1967年六七暴动期间,当时香港境内不少巴士路线被迫停驶或只能维持有限度服务,市区交通陷于瘫痪,加上当时香港人口正在膨胀,有见及此政府容许原本只准于新界地区行走的9座位的士和由客货车改成的非法白牌车进入市区提供服务,成为今日红色小巴的雏型。

1969年,当时的港英政府交通处长曾提出于山顶试行私营豪华小巴制度,以求令日常使用私家车往来者改乘小巴,以舒缓山顶区交通挤塞;其时除袁氏外另有Mr. John Wu参与竞投该服务之经营权,并同样获批10个牌照,后来其因故退出,遂由袁获得专营权。最终该豪华小巴路线于1972年5月1日10:00起投入服务,由袁照独资经营的亚袁豪华小型巴士公司(Ah Yuen Super Light Bus Company)营办,用车10辆,收费港币1元。私营豪华小巴初时试办1年,其后每年申请续办。其后有关制度试验成功,并于1974年改制为专线小巴,本路线因而奠定今日专线小巴的基础。

1978年11月24日,亚袁豪华小巴公司获政府批出3年专营权,经营本路线、2号线及3号线,以取代原先以特别经营权试办之安排。1981年10月23日政府收回亚袁的专营权,3线一并重新公开招标,同年12月1日起由苏祺接办,至1986年改由新联接手。

1982年9月5日,假日增设特别班次,于07:30-19:30间由中环(添马舰)循环来往麦当劳道,每15分钟一班,收费港币1元,该班次在1987年8月26日获编为1A

2005年5月15日,中环的总站迁往香港站

服务时间及班次

编辑

{{col}}

日期 服务时间
(往山顶)
服务时间
(往香港站)
班次
(分钟)
星期一至星期六 06:30-23:59 06:45-00:25 5-12
星期日及公众假期 07:00-24:00 07:25-00:25 5-12

收费

编辑
  • 全程收费:$10.2
    • 侨福道往山顶:$4.8
    • 明德医院往山顶:$1.2
    • 侨福道往中环:$4.8
    • 毕打街往中环:$1.2

行车路线

编辑
 
1路线的走线图
山顶方向

途经:金融街、民吉街、民祥街、民耀街、康乐广场、干诺道中、夏悫道、红棉路、花园道、马己仙峡道、山顶道[、侨福道、文辉道、侨福道、山顶道][、宾吉道、加列山道及山顶道]

  • 07:00-09:30及18:00-20:00改经龙和道及爱丁堡广场,不经桃红色字街道
  • 蓝字的道路表示有关道路在平日22:25前,星期日及公众假期09:00-13:00途经,其余时间因应乘客需求绕经
  • 橙字的道路表示有关道路在星期日及公众假期13:00-19:00因应乘客需求绕经
香港站方向

途经:山顶道[、侨福道、文辉道、侨福道、山顶道]、马己仙峡道、花园道、下亚厘毕道、雪厂街、皇后大道中、毕打街、康乐广场、民耀街及金融街。

  • 蓝字的道路表示有关道路在平日22:25前,星期日及公众假期09:00-13:00途经,其余时间因应乘客需求绕经

主要客源

编辑
  • 山顶地区及马己仙峡道沿线居民
  • 到山顶游览的香港市民及外地游客

外部链接

编辑

{{香港中西区小巴路线列表}} 0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