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争霸
File:StarCraft.front cover.jpg
《星际争霸》包装封面
类型即时战略
平台WindowsMac OSN64
开发商暴雪娱乐PC
Mass MediaN64
发行商PC - 暴雪娱乐
N64 - 任天堂
设计师James Phinney
Chris Metzen
系列星际争霸系列
模式单机游戏多人游戏
发行日Windows - 1998年3月31日[1]
Mac OS - 1999年3月[2]
N642000年6月13日[3]

星际争霸》(StarCraft)是暴雪娱乐有限公司(Blizzard Entertainment)制作并发行的一款著名即时战略游戏

《星际争霸》是星际争霸系列的第一款游戏,于1998年3月31日正式发行。[1]截至2009年2月,《星际争霸》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售出了超过1100万套,是PC平台上销量最高的游戏之一。[4]大部分媒体给予了《星际争霸》很高的评价,并认为其是一部经典的即时战略游戏[5]

《星际争霸》描述了26世纪中三个种族之间的故事,分别是:人族(Terran),作为地球人的后裔出现;神族(Protoss),高度文明并具有心灵力量的远古种族;以及虫族(Zerg),一种迅速进化的生物群体。三个种族在银河系中心的克普鲁星际空间权。

《星际争霸》提供了一个游戏战场,用以玩家之间进行对抗。这也是《星际争霸》以及所有即时战略游戏的核心内容。在这个游戏战场中,玩家可以操纵任何一个种族,在特定的战场上采集资源,生产兵力,并摧毁对手的基地取得胜利。[6]《星际争霸》同样提供了多人对战模式。在韩国这一项目尤为盛行,并发展出了职业的游戏比赛。大量选手在电视上进行对抗,赢得了很好的名声。

游戏内容

编辑

《星际争霸》的游戏内容几近完美的平衡性堪称即时战略游戏中的典范。[7]三个种族虽然拥有不同的建筑、单位和科技,但在对抗过程中却处于完全平衡的状态,没有哪个种族具有先天的优势。[8]一场游戏会在一个特定的游戏地图上进行。玩家通过采集资源来生产各种部队,并操纵部队进行进攻,最终摧毁对手的基地以取得胜利。每一种部队都具有不同的能力和属性,也在科技树上具有不同的位置。玩家需要恰当地运用战术来操纵各种部队获得胜利。

其中,人族的部队价格适中,机动性较好,但单兵作战能力普遍一般。如果恰当地对部队进行组合,则人族将具有最强大的联合作战能力。[9]相比之下,神族的部队普遍较为昂贵,但单兵作战能力强,并且拥有丰富的魔法技能。这使得玩家需要采用特定的战术,并精细地操作每一个部队。[10]而虫族拥有最强大的部队繁殖速度,部队廉价,单兵作战能力较弱,不过可以从数量上弥补。这要求了玩家大规模控制的能力,以及对兵种的组合能力。[11]

星际争霸地图Lost Temple全貌,图中的长方形即为资源点。

战场概述

编辑

《星际争霸》中所有的游戏都发生在一片特定的战场上,被称作“地图”。玩家的初始基地出现在地图的特定方向,旁边是一些水晶矿石(Mineral)和一座维斯彭气矿(Vespene Geyser)。所有的种族都要依靠采集这些资源来进行发展。水晶矿石用于生产基础的部队和建筑,而维斯彭气矿则用来研发更高级的科技和生产更强大的兵种。两种资源都通过一种称作“农民”(Worker)的部队——人族的SCV、神族的Probe、虫族的Drone——进行采集。其中水晶矿石可以直接开采,而维斯彭气矿则需要在天然气矿(Vespene Geyser)之上修建一个精炼器方可采集。[6]

建造任何部队和建筑都需要消耗上述两种资源。除此之外,三个种族还具有“人口”的限制。每生产一个单位需要消耗一定的人口,而一些特定的建筑单位可以提供人口,这种建筑或单位统称为“房子”,分别对应着人族的补给站(Supply Depot)[9]、神族的水晶塔(Pylon)[10]以及虫族的“王虫”(Overlord)。[11]尽管玩家可以生产无数个“房子”,但其总人口却有一个上限——200。也就是说:一场游戏中一个玩家最多拥有200人口的部队。

每一张地图上都有数个资源点(或称“矿区”)。一般情况下,玩家的资源采集速度与其占领的资源点数目成正比。因此,占领的资源点越多,玩家的部队就可生产得越快,从而获得兵力上的优势,进而击败对手。因而在游戏中,大多数的局部战斗都发生在资源点的争夺上。

游戏阶段

编辑

正常的《星际争霸》游戏对战按照时间顺序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和大后期。

游戏的前期通常指游戏开始至玩家的第二片分矿完成的时期,大约在0-6分钟。这一段时间中,玩家通常会最大限度地发展经济;另外一种相反的选择则是快攻Rush),利用前期的兵力优势击败对手或者取得整场比赛的优势。[12]游戏的6至15分钟属于中期,指玩家双矿成型,大规模地生产兵力,升级科技,继续占领资源点的时期,也被称作“运营期”;与此同时双方的部队也会不断地发生小规模接触,并且互相干扰发展。游戏的后期双方的部队开始爆发大规模交战,或者互相进攻基地。通常一方会取得明显的兵力优势因而获胜。如果30分钟后双方仍然僵持不下,则游戏进入“大后期”。地图上的资源多半已经采集殆尽,玩家利用有限的存余资源继续对抗,直至一方退出游戏。迄今为止,最长的一场职业星际比赛持续了3个小时13分钟。[13]

多人游戏

编辑

“多人游戏”指不同的玩家通过互联网局域网连接同时进行游戏;多人游戏中也可以包含电脑玩家。暴雪为《星际争霸》提供了五种进行多人游戏的途径:

  • 战网对战平台(最多8人)
  • IPX协议局域网连接(最多8人)
  • Modem连接(最多2人)
  • 直接电缆连接(最多4人)
  • UDP协议局域网连接(最多8人)

此外,中国大陆的许多游戏对战平台通过特殊的方法使用UDP协议让玩家在互联网上进行游戏。[14]在多人游戏中,除了常规的以摧毁对手所有建筑为目标的对战,还包括了组队对抗(Top vs. Bottom)、夺旗模式(Capture the Flag)等等。玩家还可以通过StarEdit地图编辑器来自己编写任务或者其他有趣的模式,比如类似RPG的游戏,甚至模拟足球比赛。[15] 《星际争霸》同样是少数包含“附版本”(Spawn Version)的游戏。一个产品序列号可以在最多8台电脑上安装附版本。这种附版本无需光盘即可运行,但只能进行多人游戏,不具备进行单人任务和编辑地图的能力。[16]

一场神族Vs神族的游戏录像。录像中可以看到双方的视野,可以点选每一个单位查看属性。

游戏录像

编辑

自1.08版本以后,《星际争霸》包含了录像(Replay)功能。[17]该功能允许玩家在游戏结束后将整场游戏存储为一个录像,便于以后观看。录像中包含了游戏地图、玩家信息,以及游戏的全过程。《星际争霸》录像文件以rep结尾,可以与他人共享。录像的回放需要《星际争霸》的主程序,因为录像文件只是记录了游戏地图及玩家操作,而不是游戏画面。录像的播放界面类似于游戏界面,玩家可以自由观看地图的每一个方位,也可以控制播放进度。一系列的第三方插件被开发出来,用于更好地分析录像中的信息(如APM)。

游戏情节

编辑

除了游戏战场,《星际争霸》同样包含了一套生动精彩的科幻风格的游戏剧情。游戏情节设定在公元25世纪末至26世纪初,位于遥远的银河系中心的克普鲁星区。玩家通过扮演三个种族中的匿名角色,完成给定的任务以通过剧情。详细的情节内容通过游戏内的任务摘要、对话、关键点上的过场动画以及游戏手册向玩家呈现。

种族

编辑

《星际争霸》的游戏情节围绕着三个主要的种族展开:TerranProtossZerg

人族(Terran)

编辑

《星际争霸》中的“人族”是未来世界中的人类的一个想象版本。他们是一群被放逐到克普鲁星区中的人类,分裂为数个政权,并很快陷入内战。人族联邦一度赢得了战争,成为星区内最强大的人族政权。但是随后人族联邦在与阿克图尔斯·蒙斯克所领导的“柯哈之子”反政府组织的对抗中失败。最终,柯哈之子取代了人族联邦,并建立了新的人族帝国[18]

在游戏对战中,人族的战术多样,通常可以选择步兵和机械化部队两条科技路线。前者对经济需求较低,机动性好,但对操作水平要求较高;后者对经济需求明显,但一旦成型威力巨大。特别地,人族的建筑在遭到严重破坏后会起火燃烧,直至烧毁。[19]

神族(Protoss)

编辑

神族是宇宙中的一种高度发达的智能生命种族。他们被认为是宇宙中科技最为领先的种族,掌握了时空传送(Warp Gate)、等离子护罩等技能。在远古时期,他们曾经接受过萨尔娜迦族的改造,因而以艾尔行星为中心产生了完整的种族心灵链接。神族同样分为两个社会,传统的信奉“Khala”(意为The Path of Ascension,升天之路)的神族,和被流放的黑暗圣堂武士。神族的建筑同样依靠心灵链接,因此必须修建在水晶塔(Pylon)的能量范围之内。一旦水晶塔被毁,则建筑无法正常运作。

在对战中,神族的单兵作战能力最强,且魔法技能极为丰富和强大。但是神族的机动性普遍一般,并且对经济和人口消耗较大。[10]

虫族(Zerg)

编辑

虫族由大量进化迅速的生命体组成。它们由远古的萨尔娜迦族创造,通过吸取其他生物的基因来进化自身。所有的虫群都服从于一个智能生命体“主宰”。虫群没有思想,直接服从于主宰的命令。他们可以在任何极端环境下生存,并且依靠不断地选择性地吸收和同化更高等的生物以达到基因上的完美纯净。他们所有的部队都通过幼虫孵化而成,而虫族的栖息地周围蔓延着一种有机质“Creep”,虫族的建筑亦必须在这层Creep上建造。

在游戏中,虫族拥有最惊人的兵力繁殖速度,但单兵作战能力普遍较低,讲求兵种的搭配以及数量,且要求玩家的操作和大局观。[11]

萨尔娜迦族(Xel'Naga)

编辑

“萨尔娜迦”是一个仅在剧情中提到的远古种族,在游戏中只留下了遗迹,不能为玩家操作。萨尔娜迦人不断尝试创造“完美”的种族,并在神族和虫族的进化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对于“纯净”的诉求下,他们在艾尔行星上成功改造出了形式完美(Purity of Form)的神族,然而神族却由于单体能力过强而陷入内战。[20]失望的萨尔娜迦人离开了艾尔,转而来到泽烙斯行星创造了一种本质完美(Purity of Essence)的生物种族——虫族。未曾料到的是,进化过于强大的虫族最终摧毁了几乎所有的萨尔娜迦人。[21]

大部分游戏情节通过任务简介向玩家呈现,包含人物的头像和他们的对话语音。

情节内容

编辑

《星际争霸》的剧情内容主要由Chris Metzen和James Phinney所创。根据游戏手册中的内容,21世纪后期,人类文明飞速发展,而伴随而来的人口问题迫使一个国际组织“地球联合理事会”流放了一批有能力在太空中生活的罪犯。[22]最终他们抵达了克普鲁星区,但随即陷入互相的争斗中。一个名为“人族联邦”的政府最终取得胜利,成为星区内最强大的政权。与此同时,一个名为“柯哈之子”的反政府组织也在聚集力量。然而,就在游戏开始之前的2499年,联邦的边境殖民地查尔·莎拉玛尔·莎拉先后遭到虫族的入侵,随后又被神族舰队所焚毁。由于同时遭遇两种外星人的进攻,人族陷入了极度的恐慌。[23]

原版《星际争霸》剧情分为三个章节。在第一章节《反抗的号角》(Rebel's Yell)中,玩家与吉姆·雷纳意图拯救遭到虫族入侵的玛尔·莎拉殖民地,但在消灭虫族的感染时雷纳却被联邦以破坏军事设施为名逮捕。再加之所在的殖民地彻底为虫族所摧毁,玩家加入了阿克图尔斯·蒙斯克的“柯哈之子”组织。[24]雷纳同时被营救出来,并继续与玩家并肩作战。随后,凭借在玛尔·莎拉上窃取的联邦科技,蒙斯克将虫族吸引到了一颗联邦行星上,并消灭了这里的所有联邦军队。[25]在劝降了埃德蒙·杜克将军后,蒙斯克再次使用这一科技,将虫族吸引到了联邦的首都行星塔桑妮上。此举彻底摧毁了联邦。蒙斯克随即成立了新的政府“人族帝国”,并登基为“皇帝”。然而,由于蒙斯克将莎拉·凯丽甘遗弃在了塔桑妮致使其被虫族捕获,愤怒的吉姆·雷纳率领了一支小型舰队脱离了柯哈之子。[26]

第二章节《主宰》(The Overmind)中,玩家负责照料虫群捕获来的,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的莎拉·凯丽甘。很快,凯丽甘重生并成为了虫族的一员。重生后,她的力量得到了完全的释放,比从前强大了许多。[27]与此同时,神族领袖塔萨达发现了只有那些被称为“异教徒”的黑暗圣堂武士才真正有能力杀死虫族的脑虫。因此,他联合了黑暗圣堂武士泽拉图尔刺杀了查尔行星上的一只脑虫。这使得部分虫群陷入了混乱,但很快被虫族肃清。然而,此举同样使主宰获知了他寻找了数个世纪的神族母星艾尔行星的准确位置。很快,虫族突破了神族的强大防线成功入侵了艾尔,主宰的本体亦现身在一座萨尔娜迦神庙的遗迹上。[28]

在第三章节《堕落》(The Fall)中,玩家与神族执法官奥达里斯 、执政官菲尼克斯并肩保卫着艾尔。同时,最高议会也在追捕联合了异教徒的塔萨达。然而,玩家和菲尼克斯在追捕的过程中,选择了帮助塔萨达。[29]神族于是爆发了内战。塔萨达由于不忍看到兄弟互相残杀一度进入了最高议会的监牢,但很快被菲尼克斯救出。随后,泽拉图尔再次刺杀了艾尔上的两只脑虫,向最高议会展示了只有黑暗圣堂武士的能量才能击败虫族,双方和解。[30]最后,塔萨达发动了对虫族的决战。在吉姆·雷纳的帮助下,神族尽管遭到了重创仍然突破了虫族的最后防线,并摧毁了主宰的外壳。在最后关头,塔萨达在旗舰中聚集了光明与黑暗的双重圣堂力量,并毅然撞向了主宰。双方同归于尽。[31]

随后的剧情包含在《星际争霸:母巢之战》中。

File:StarCraft AlphaBuild.png

游戏开发

编辑

暴雪娱乐1995年开始着手《星际争霸》的开发。[32]起初,《星际争霸》使用了《魔兽争霸II》的引擎,并首先在1996年电子娱乐大展Expo)上公开展示。当时的版本由该团队的首席程序设计师Bob Fitch完成,但得到了很低的评价,并被讥讽为“太空中的魔兽争霸”。[33]于是整个游戏被重新设计,专注于建立三个差异性大的种族。Bill Roper曾经提到《星际争霸》将会改变《魔兽争霸》两个阵营的设计,使玩家能够创造独一无二的战略战术,思考新的战术来对付其他两个种族。[34]1997年初,一个新版本的《星际争霸》重新公布,获得了大部分的正面评价。

然而,此时的《星际争霸》仍然面临着许多技术性问题。Bob Fitch随即在两个月内重新设计了游戏引擎,实现了许多原先设计师期望的特技,如隐形与钻地。随后,通过预渲染的人物形象和背景图像提升了游戏品质,并将游戏视角从正上视角改为45度的立体斜向视角。此外,《星际争霸》使用了暴雪娱乐的作曲家Jason Hayes与Derek Duke所创作的高品质音乐,并聘请了专业的配音演员。[35]

尽管如此,《星际争霸》的开发进度仍然缓慢。这使得官方论坛上一群自称“Operation Can't Wait Any Longer”(行动!不能再等了)星际争霸迷们撰写了一系列科幻小说,意图尝试从加州欧文的暴雪总部拿到《星际争霸》的Beta版本,但行动并未成功。[36]然而,出于对他们的狂热的敬意,暴雪娱乐将这个团体的名字缩写作为了一个能够加速单位生产速度的作弊码“Operation CWAL”,[37]并在游戏的开发人员名录中给予了对他们的感谢。最终,《星际争霸》于1998年3月31日正式发行,[1]Mac OS版本亦在一年后的1999年3月发行。[2]1999年,《星际争霸》的任天堂64版本《星际争霸64》开始由Mass Media开发,并于2000年6月13日美国)、2000年6月16日欧洲)由任天堂发行。[3]

游戏音乐

编辑
《星际争霸》游戏音乐专辑1
File:S
原声带
发行日期2000年
录制时间Net Vision Entertainment
时长56:49
制作人见曲目清单

《星际争霸》中的游戏音效和背景音乐主要由暴雪娱乐的作曲家完成。其中,Derek DukeGlenn Stafford完成了游戏中背景音乐的创作,Jason Hayes则负责了过场视频中的配乐。Tracy W. Bush提供了更多的音乐支持。[38]游戏音乐在评论家中得到了很好的评价,如“Appropriately melodic and dark”(适当的旋律与黑暗)[39]及“impressive”(令人难忘)[40]其中一位评论者指出部分的游戏音乐受到了杰瑞·高史密斯Jerry GoldSmith)配乐的电影《异形》(Alien)的启发。[41]

2000年,暴雪娱乐发布了第一张官方游戏音乐专辑,选取了《星际争霸》和《星际争霸:母巢之战》中的游戏音乐,以及一部分韩国DJ创作的重混曲。这部专辑由Net Vision Entertainment发行。[42]2008年10月,暴雪娱乐在iTunes上又发布了《星际争霸》原声带,包含了所有《星际争霸》、《母巢之战》以及其过场视频中的主题音乐。[43]同年11月,暴雪音乐专辑《战争的回响》发布,包含了数首管弦乐版本的《星际争霸》主题音乐。

《星际争霸》游戏音乐专辑1 曲目列表
曲序曲目时长
1.Prologue: Requiem(暴雪娱乐作曲)2:13
2.Rescue The Marines (重混曲)("Honey Family"作曲)3:47
3.Nuclear Attack(Jung Dana作曲)4:11
4.12th Area (人族主题曲)("Jijix"作曲)4:29
5.Zerg Are Coming (虫族主题曲)(Shin Hae Chul作曲)4:37
6.Kerrigan(暴雪娱乐作曲)4:14
7.I Felt It Was You("Mina"作曲)3:39
8.John's Prediction("MC Sniper"作曲)5:08
9.Overmind Theme(Nam Koong Yun作曲)3:55
10.For Adun (神族主题曲)("Novasonic"作曲)2:46
11.Rescue The Marines (Radio Version)("Honey Family"作曲)3:32
12.Epilogue(暴雪娱乐作曲)5:04
13.Nonstop Remix(暴雪娱乐作曲)6:53
总时长:56:49
《星际争霸》原声带 曲目列表
曲序曲目时长
1.StarCraft Main Title2:26
2.First Contact1:56
3.Terran One4:56
4.Terran Ready Room0:45
5.Terran Two3:56
6.Terran Defeat0:50
7.Terran Three4:24
8.The Death of the Overmind1:49
9.Protoss One4:44
10.Protoss Ready Room1:26
11.Protoss Two4:51
12.Protoss Defeat1:00
13.Protoss Three5:03
14.Zerg Ready Room0:31
15.Zerg One4:40
16.Zerg Defeat0:24
17.Zerg Two5:07
18.Zerg Victory0:34
19.Zerg Three5:06
20.Brood War: Aria2:06
21.Funeral for a Hero0:32
22.Terran Victory0:52
23.Dearest Helena0:54
24.The Ascension0:52
25.Char Falls Under Directorate Control0:43
26.Fury of the Xel'Naga3:07
总时长:63:34

第三方程序

编辑

《星际争霸》发行后,暴雪娱乐并没有停止《星际争霸》的开发。他们不断地发布新的游戏补丁,用来调整平衡性、修复游戏漏洞、改善游戏体验。与此同时,许多游戏爱好者同样开发出了许多第三方程序,实现了许多游戏本身不具备的功能,例如功能更加强大的地图编辑器、录像分析工具和人工智能开发工具。[44]下面列出了常见的《星际争霸》第三方程序。

  • ScmDraft:首款第三方地图编辑器,使用Delphi语言编写。与游戏自带的StarEdit相比,ScmDraft可以进行更多高级的制作。目前韩国职业联赛地图即使用ScmDraft制作。[45]
  • BWChart:一个用于分析游戏录像的软件。它可以分析并计算出玩家的APM,并列出玩家的每一次操作(如选择、攻击、建造等,包括热键)。[46]
  • ChaosLauncher:一个插件,用于在游戏中添加更多的实用功能,如实时显示APM、自动保存录像及聊天记录、屏蔽Windows键、观看者模式等,取代了原先的BWLauncher和AdvLoader。[47]
  • BWAI:多套《星际争霸》人工智能指令,制作出了比原版《星际争霸》强大得多的计算机对手。由于使用了官方的AI脚本,目前未能精确到单位的操作。[48]

网页StarCraft tools and ultilities包含一个更加完整的《星际争霸》第三方程序列表。

资料片与其他版本

编辑

PC资料片

编辑

《星际争霸》发布前,暴雪娱乐放出了一个共享版本的游戏试玩。这是一小套单人任务,取名为“隐现”(Loomings),包括一个教学关和三个任务关。剧情发生在刚刚遭受虫族入侵的联邦殖民地Chau Sara|查尔·莎拉,作为《星际争霸》的前传。[50]暴雪随后于1999年将其改制为一套附加剧情在战网上发布。

《星际争霸》同样还包含了另一套附加任务“奴役”(Enslavers),含有人族和神族总共5个关卡。剧情讲述了一个意图控制脑虫的人族罪犯被人族帝国和神族最高议会同时追捕的故事。这套任务同时作为地图编辑器的范例,展示许多编辑器的功能。[51]

《星际争霸》的第一个资料片Insurrection1998年7月31日发布,描述了一群人类殖民者及神族舰队与虫族所发生的战斗。媒体对Insurrection的评价并不高,并被批评“缺乏原作的品质”。[52]数月后资料片Retribution发布,讲述了一段三个种族争夺一块蕴含巨大能量的水晶的情节。此片同样评价一般,仅被认为是“普通但具挑战性的”。[53]

1998年11月30日,暴雪发布了官方的资料片《星际争霸:母巢之战》,作为《星际争霸》的官方资料片。《母巢之战》由暴雪公司与Saffire共同开发,并获得了大量与原作同样高度的评价。特别地,《母巢之战》当中给每个种族增加了数个新的单位、建筑或升级,目前各项星际争霸赛事均采用《星际争霸:母巢之战》作为标准比赛版本,包括WCG[54]

[[:File:StarCraft_64_screenshot.jpg|

《星际争霸64》提供了一个重新设计的低分辨率游戏界面,适用于任天堂64

]]

任天堂64

编辑

2000年,由暴雪娱乐Mass Media合作开发的《星际争霸64》以任天堂64为平台发行。该版本不仅包含了《星际争霸》和《星际争霸:母巢之战》的所有任务关卡,另增加了两个教学关,和一个新的隐藏任务“Resurrection IV”(复活IV)。[55]《复活IV》发生在《母巢之战》剧情之后,讲述了吉姆·雷纳等人在布拉西斯行星上营救被感染的斯图科夫——前地球远征军副总司令的故事。其中,《母巢之战》的任务必须使用N64 4MB扩充卡(Expansion Pak)才能运行。[56]《星际争霸64》重新设计了操作界面,提供了两个玩家控制一个种族的界面。[57]《星际争霸64》的受欢迎程度远不及原作,缺乏多人游戏的能力、任务中的语音对话,过场视频也被缩短。[55]起初暴雪计划在PlayStation平台上开发这一版本,但最终选择了任天堂64[58]

销量与评价

编辑
评价
汇总得分
汇总媒体得分
GameRankings93%[66] (PC & Mac)
77%[67] (Nintendo 64)
Metacritic88%[63] (PC & Mac)
80%[65] (Nintendo 64)
评论得分
媒体得分
AllGame     [59] (PC & Mac)
GamePro4.5/5[41] (PC & Mac)
4.5/5[40] (Nintendo 64)
Game RevolutionB[60] (PC & Mac)
GameSpot9.1/10[39] (PC & Mac)
8.4/10[55] (Nintendo 64)
IGN9.5/10[61] (PC & Mac)
7.7/10[62] (Nintendo 64)
M! Games92%[68] (PC & Mac)
80%[69] (Nintendo 64)
PC Gamer英国92%[63] (PC & Mac)
PC Zone英语PC Zone8.8/10[64] (PC & Mac)
奖项
媒体奖项
有史以来最佳游戏 - GameSpot[70]
年度最佳游戏 - AIAS[71]
年度最佳游戏 - Computer Gaming World[71]
年度最佳游戏 - PC PowerPlay[71]
年度最佳即时战略游戏 - PC Gamer[71]
年度最佳战略游戏 - Games Domain[71]

《星际争霸》于1998年3月31日正式发行,于该年卖出150万套[72],是当年销量最好的PC游戏。而截至2009年2月,《星际争霸》的总销量超过1100万套[4],其中在韩国售出了超过450万套。[73]同时暴雪娱乐指出,自《星际争霸》发售以来,战网上多人对战的用户数量增长至了原先的8倍。[74]《星际争霸》因而也成为了最流行的联机对战游戏之一。[75]

《星际争霸》获得了大量好评。当时的许多评论家指出,这款游戏或许并没有完全跳脱即时战略游戏的本质,但它是目前为止少数能符合这个“公式”的游戏,意即在同类游戏中,《星际争霸》做得最好。[39][41]此外,《星际争霸》三个完全不同的种族的独特设计取代了以往两个相似的阵营,并且在平衡性上做得非常出色,这一点为大多数评论家所称赞。[61]GameSpot曾赞扬其“避开了那个困扰着这一类型的每个游戏的问题”,以及“定义了这一类型的游戏,并使此后的所有即时战略游戏皆遵从这一标准”。[39]IGN特别强调,“《星际争霸》可谓最佳的游戏,如果它不是,那么即时战略游戏还不存在”。许多评论家同样赞扬了《星际争霸》的故事剧情,以及剧情的呈现方式。[61]游戏的音效和配音特别得到了好评,GameSpot在随后称赞其是当时的十大最佳游戏音效之一。[76]多人联机部分也得到了积极的评价。《星际争霸》荣获了数个奖项,包括IGN与GameSpot颁发的“史上最佳游戏”奖。[70][77]而暴雪娱乐表示,《星际争霸》总计荣获了37个奖项,包括2006年洛杉矶Metreon购物中心举办的游戏巡礼Walk of Game)活动中的一颗星章。[71]

尽管在当时倍受好评,《星际争霸》的绘图和音效并不能与后期的游戏相提并论。[61]而游戏中的人工智能寻径系统也遭到了批评。PC Zone批评开发者无法开发出一个有效率的寻径系统,称这是“在即时战略游戏中最容易激怒玩家的部分”。[64]有些评论家也批评了游戏允许玩家快攻(rush)的设计[60],因此暴雪在此后的游戏补丁中两次调整了平衡性,限制了快攻战术的使用。

任天堂64版本的《星际争霸》得到的分数普遍不如原版,并被批评了其粗劣的画质。但评论家同样肯定了高效率的控制界面,以及得以保留的高品质音效。[40][55][62]

游戏文化

编辑

《星际争霸》不断得到各种佳评,在《Edge》评选的“史上百佳游戏”中名列第37位。[78]《星际争霸》因其流行度甚至被收录进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包含三项世界纪录:“销量最高的PC即时战略游戏”、“职业联赛收入最高的游戏”、“比赛观众最多的游戏”。[79]

此外,《星际争霸》曾经进入过真正的星际空间。在1999年航天飞机任务STS-96中,美国宇航员丹尼尔·巴利曾将一套《星际争霸》带入了太空。这套《星际争霸》环绕地球153圈后返回地面,并收藏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暴雪娱乐总部。[80]《星际争霸》还被用于进行学术研究。2009年初,柏克莱加州大学开办了一个预备课程,用于战略和理论研究。[81]

职业联赛

编辑

《星际争霸》在韩国极受欢迎,总共售出了450万套[73],并成功地发展出了完整的职业联赛制度。职业玩家在韩国属于社会名流,并在三个专门转播《星际争霸》赛事的电视台上进行即时对抗。[82]韩国的职业星际选手可以获得电视台的签约、赞助以及比赛奖金。最著名的一位星际选手林遥焕(Slayer_'Boxer')拥有超过50万人的爱好者俱乐部;[83]而另一位选手李允烈(NaDa)则表示在2005年的各大赛事中收获了20万美元[84]

小说

编辑

《星际争霸》的故事情节被改编成为了数部小说。第一部《起义》(Uprising)由暴雪员工Micky Neilson所作,出版于2000年12月,作为了《星际争霸》剧情的前传。[85]另外两部——Jeff Grubb所作的《利伯蒂的远征》(Liberty's Crusade[86]和Aaron Rosenberg的《刀锋女王》(Queen of Blades[87]——则通过了不同的视角讲述了游戏内容。在2007年Blizzcon上,《星际争霸》剧情的原作者Chris Metzen希望能将《星际争霸》和《母巢之战》的全部剧情改编为小说。此后的小说,如Gabriel Mesta的《萨尔娜迦之影》(Shadow of Xel'Naga[88]和《黑暗圣堂传奇》(The Dark Templar Saga[89]则扩充了剧情主线,并建立了《星际争霸II》的故事设定。

桌上游戏

编辑

以《星际争霸》中的人物角色和兵种形象为原型,ToyCom公司生产了许多的仿真玩具人和可收藏的雕像[90]Academy Plastic Model公司同样按照1:30的比例尺生产了许多模型玩具,包括人族的机枪兵[91]和虫族的刺蛇。[92]此外,暴雪娱乐还与Fantasy Flight Games合作了一款星际争霸桌上游戏,包含了更加丰富的《星际争霸》角色塑像;[93]并授权威世智公司出品了一个基于AlternityRPG游戏《星际争霸:探险》。[94]

相关链接

编辑
暴雪娱乐有限公司
Mass Media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维基媒体基金会网站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英文)StarCraft's 10-Year Anniversary: A Retrospective. 暴雪娱乐. [2009-7-4]. 
  2. ^ 2.0 2.1 (英文)StarCraft for MAC. GameSpot. [2008-04-18]. 
  3. ^ 3.0 3.1 (英文)StarCraft 64. IGN. [2008-04-19]. 
  4. ^ 4.0 4.1 (英文)Kris Graft. Blizzard Confirms One "Frontline Release" for '09. Edge. 2009-02-11 [2009-05-12]. 
  5. ^ 永恒的经典——星际争霸(PCHome.net).  已忽略未知参数|accesstime= (帮助)
  6. ^ 6.0 6.1 (英文)General Strategy: Resources. 战网. 暴雪娱乐. [2008-04-18]. 
  7. ^ 星际情感:伟大的星际争霸. 天极网. [2009-7-3]. 
  8. ^ 论星际为什么比魔兽“平衡”. 天极网. [2009-7-3]. 
  9. ^ 9.0 9.1 人族(Terran)概述——星际争霸. 新浪游戏. [2009-7-3]. 
  10. ^ 10.0 10.1 10.2 神族(Protoss)概述——星际争霸. 新浪游戏. [2009-7-3]. 
  11. ^ 11.0 11.1 11.2 虫族(Zerg)概述——星际争霸. 新浪游戏. [2009-7-3]. 
  12. ^ 《星际争霸》快攻与反快攻. 游戏评测网. [2009-7-15]. 
  13. ^ 星际十大超长持久战. THE星际网. [2009-7-15]. 
  14. ^ VS竞技游戏平台使用指南. THE星际网. [2009-7-12]. 
  15. ^ CSGA 中国星际RPG联盟社区. [2009-7-12]. 
  16. ^ (英文)Underwood, Peter; Roper, Bill; Metzen, Chris; Vaughn, Jeffrey. Multiplayer Games: Spawned Games. StarCraft (manual). Blizzard Entertainment. 1998: 11. 
  17. ^ (英文)Starcraft Patch v1.08. GamersHell.com. 2001-5-18.  已忽略未知参数|accessadate= (帮助);
  18. ^ (英文)StarCraft2: The Story So Far. 暴雪娱乐. [2009-7-13]. 
  19. ^ [L.X]_ming. 人族战术概括. 灵犀星际蓝皮书. [L.X]_ming. 2009. 
  20. ^ Underwood, Peter; Roper、Bill、Metzen、Chris、Vaughn和Jeffrey. Protoss: History. 《星际争霸》手册. 暴雪娱乐. 1998-04-01: 71 (英文). 
  21. ^ Underwood, Peter; Roper、Bill、Metzen、Chris、Vaughn和Jeffrey. Zerg: History. 《星际争霸》手册. 暴雪娱乐. 1998-04-01: 53 (英文). 
  22. ^ Underwood, Peter; Roper, Bill; Metzen, Chris; Vaughn, Jeffrey. Terran: History. 《星际争霸》游戏手册. 暴雪娱乐. 1998: 26–28. 
  23. ^ Underwood, Peter; Roper, Bill; Metzen, Chris; Vaughn, Jeffrey. Terran: History. 《星际争霸》游戏手册. 暴雪娱乐. 1998: 30–33. 
  24. ^ 暴雪娱乐. 星际争霸 PC. . 第一章第3关:Desperate Alliance. 
  25. ^ 暴雪娱乐. 星际争霸 PC. . 第一章第7关:The Trump Card. 
  26. ^ 暴雪娱乐. 星际争霸 PC. . 第一章第10关:The Hammer Falls. 
  27. ^ 暴雪娱乐. 星际争霸 PC. . 第二章第4关:The Agent of Swarm. 
  28. ^ 暴雪娱乐. 星际争霸 PC. . 第二章第10关:The Full Circle. 
  29. ^ 暴雪娱乐. 星际争霸 PC. . 第三章第5关:Choosing Sides. 
  30. ^ 暴雪娱乐. 星际争霸 PC. . 第三章第9关:Shadow Hunters. 
  31. ^ 暴雪娱乐. 星际争霸 PC. . 第三章第10关:Eye of the Storm. 
  32. ^ (英文)Early Alpha. The Evolution of StarCraft. StarCraft Legacy. [2008-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7). 
  33. ^ (英文)Keighley, Geoff. Eye Of The Storm: Behind Closed Doors At Blizzard. GameSpot. [2006-08-19]. 
  34. ^ (英文)Dulin, Ron. StarCraft Preview. GameSpot. 1996-05-01 [2008-04-18]. 
  35. ^ (英文)Giovetti, Al. Interview with Bill Roper. The Computer Show.com. 1997年1月1日 [2006-08-19]. 
  36. ^ (英文)The Official CWAL FAQ. Operation CWAL. 2004年2月20日 [2006-08-21]. 
  37. ^ (英文)Kasavin, Greg. StarCraft Strategy Guide: Cheat Codes - The Spoils of War. GameSpot. [2008-04-16]. 
  38. ^ (英文)StarCraft. Soundtrack Collector. [2008-04-22]. 
  39. ^ 39.0 39.1 39.2 39.3 (英文)Dulin, Ron. StarCraft for PC Review. GameSpot. 15 April 1998 [2008-01-09]. 
  40. ^ 40.0 40.1 40.2 (英文)Review: StarCraft for N64. GamePro. 24 November 2000 [2008-01-10]. 
  41. ^ 41.0 41.1 41.2 (英文)Olafson, Peter. Review: StarCraft for PC. GamePro. 24 November 2000 [2008-01-09]. 
  42. ^ (英文)StarCraft: Game Music Vol. 1. Game OST. [2008-04-22]. 
  43. ^ (英文)Blizzard Entertainment Soundtracks Now On iTunes. Blizzard Entertainment. 2008-09-04 [2008-09-30]. 
  44. ^ (英文)StarCraft tools and utilities. TeamLiquid. [2009-7-18]. 
  45. ^ (英文)ScmDraft. Stormcoast Fortress. [2009-7-18]. 
  46. ^ (英文)BWChart Replay Analyser. TeamLiquid.com. [2009-7-18]. 
  47. ^ (英文)Chaos Launcher. MasterOfChaos StarCraftSite. [2009-7-18]. 
  48. ^ (英文)BWAI - Dedicated to Single Player Modding since 2004. BroodWarAI.com. [2009-7-15]. 
  49. ^ (英文)BWAPI. Google Code. [2009-7-15]. 
  50. ^ (英文)Precursor Campaign Map Archives - SCC. 暴雪娱乐.  已忽略未知参数|accessadate= (帮助)
  51. ^ (英文)Games - StarCraft: Enslavers. ebay. [2009-7-13]. 
  52. ^ (英文)Kasavin, Greg. Insurrection: Campaigns for StarCraft for PC review. GameSpot. 26 August 1998 [2007-11-29]. 
  53. ^ (英文)PC Game Reviews: StarCraft: Retribution. GameGenie. [2007-11-29]. 
  54. ^ (英文)WCG 2009 Official Games. 世界电子竞技大赛官方网站.  已忽略未知参数|accessadate= (帮助)
  55. ^ 55.0 55.1 55.2 55.3 (英文)Fielder, Joe. StarCraft 64 for Nintendo 64 Review. GameSpot. 12 June 2000 [2008-01-10]. 
  56. ^ (英文)StarCraft Needs Some Expansion. IGN. 1999-11-16 [2006-08-19]. 
  57. ^ (英文)StarCraft 64 Preview. IGN. 2000-06-08 [2008-10-06]. 
  58. ^ (英文)StarCraft on PlayStation?. IGN. 1998-04-06 [2006-08-19]. 
  59. ^ (英文)House, Michael L. StarCraft: Review. Allgame. [2008-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3). 
  60. ^ 60.0 60.1 (英文)StarCraft Review. Game Revolution. 1998 [2008-01-09].  已忽略未知参数|month=(建议使用|date=) (帮助)
  61. ^ 61.0 61.1 61.2 61.3 (英文)Chick, Tom. StarCraft. IGN. 2000年6月2日 [2006-08-19]. 
  62. ^ 62.0 62.1 (英文)Boulding, Aaron. StarCraft 64 Review. 9 June 2000 [2008-01-10]. 
  63. ^ 63.0 63.1 (英文)StarCraft: PC 1998 Reviews. MetaCritic. [2008-01-09]. 
  64. ^ 64.0 64.1 (英文)StarCraft review. PC Zone. 13 August 2001 [2008-01-09]. 
  65. ^ (英文)StarCraft N64 2000 Reviews. MetaCritic. [2008-01-10]. 
  66. ^ (英文)StarCraft Reviews. Game Rankings. [2008-01-09]. 
  67. ^ (英文)StarCraft 64 Reviews. Game Rankings. [2008-01-12]. 
  68. ^ (英文)StarCraft for Windows. MobyGames. [2008-01-09]. 
  69. ^ (英文)StarCraft for Nintendo 64. MobyGames. [2008-04-18]. 
  70. ^ 70.0 70.1 (英文)The Greatest Games of All Time. GameSpot. 1998 [2008-09-01]. 
  71. ^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英文)Developer Awards. Blizzard Entertainment. 2006-01-01 [2006-08-19].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awardss”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72. ^ (英文)StarCraft Named #1 Seller in 1998. IGN. 1999-01-20 [2006-08-19]. 
  73. ^ 73.0 73.1 (英文)Olsen, Kelly. South Korean gamers get a sneak peek at 'StarCraft II'. USA Today. 2007-05-21 [2008-01-09]. 
  74. ^ (英文)Blizzard's Battle.net Remains Largest Online Game Service in the World; Battle.net Dominates Online Gaming Industry With 2.1 Million Active Users; Korea Becomes World's No. 1 Market. Business Wire. 1999-02-04 [2008-07-20]. 
  75. ^ (英文)Schiesel, Seth. To the Glee of South Korean Fans, a Game's Sequel Is Announced. New York Times. 2007-05-21 [2008-01-09]. 
  76. ^ (英文)Cheung, James. The Best Voice Acting in Games: StarCraft. GameSpot. [2008-09-15]. 
  77. ^ (英文)IGN's Top 100 Games. IGN. 2003-01-01 [2006-08-18]. 
  78. ^ (英文)Top 100 Games. Edge. 2007-07-02 [2008-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02). 
  79. ^ (英文)[[:en:Guinness World Records Gamer's Edition|]]. Hit Entertainment. 2008. ISBN 9781904994206. 
  80. ^ (英文)StarCraft In Space. Blizzard Entertainment. [2008-04-23]. 
  81. ^ (英文)Cavalli, Earnest. U.C. Berkeley Now Offers StarCraft Class. Wired News. 2009-01-29 [2009-03-25]. 
  82. ^ (英文)Evers, Marco. The boys with the flying fingers: South Korea Turns PC Gaming into a Spectator Sport. Der Spiegel. 2006-02-06 [2006-08-19]. 
  83. ^ Cho, Kevin. Samsung, SK Telecom, Shinhan Sponsor South Korean Alien Killers. Bloomberg.com. 2006-01-15 [2006-08-18]. 
  84. ^ (英文)Rossignol, Jim. Sex, Fame and PC Baangs: How the Orient plays host to PC gaming’s strangest culture. PC Gamer. 2005-04-01 [2006-08-20]. 
  85. ^ (英文)StarCraft: Uprising (eBook). Simon & Schuster. [2009-7-18]. 
  86. ^ (英文)StarCraft: Liberty's Crusade (Mass Market Paperback). Simon & Schuster. [2009-7-18]. 
  87. ^ (英文)StarCraft: Queen of Blades (Mass Market Paperback). Simon & Schuster. [2009-7-18]. 
  88. ^ (英文)StarCraft: Shadow of the Xel'Naga (Mass Market Paperback). Simon & Schuster. [2009-7-18]. 
  89. ^ (英文)StarCraft: The Dark Templar Saga trilogy interview with Christie Golden. Blizzplanet. 2 April 2007 [2009-7-18]. 
  90. ^ (英文)"Blizzard tackles toys". IGN. 1998 [2007-07-08].  已忽略未知参数|month=(建议使用|date=) (帮助)
  91. ^ (英文)1/30 scale Terran marine model by Academy. Hobby Outlet. [2007-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2-13). 
  92. ^ (英文)1/30 scale Zerg hydralisk model by Academy. Hobby Outlet. [2007-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2-31). 
  93. ^ (英文)Wilson, Kevin. Playtest in Minneapolis at the Source on 6/16/06. Boardgame Geek. 2006-06-13 [2006-08-19]. 
  94. ^ (英文)Starcraft Adventures in the Works. GameSpot. 1999-4-1 [2009-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