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Johnson.Xia/粤汉铁路

粤汉铁路补充

借款 编辑

赎回粤汉铁路一事,清廷特旨张之洞办理。因款项不足,张奉旨向英政府借款110万英镑。1905年8月10日,张之洞与英国的香港总督签订《香港政府粤汉铁路借款合同》合同规定:以粤、鄂、湘3省烟土税捐担保。借款以10年为期,自1905年9月3日起,本银分10期归还,每年1期,每期还11万英镑。借款年利息按每100英镑付息4,5镑,每半年计息一次。还本银到第5期后,如清廷欲将下余未还本银一并还清,合同即作废。

1909年张之洞调京任军机大臣,同时受命督办粤汉铁路兼鄂境川汉铁路,张上奏清廷批准,向4国银行团(英、法、德,美)借款。4月19日,张以钦命督办大臣名义,委派湖北提学使高俊蔚、湖北施鹤道曾广铭与英国汇丰银行代表熙礼尔(E.G.Hillier)、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代表贾思纳(J.M.M.Casenave)、德国德华银行代表柯达士(H.Cordes)草签《湖北、湖南两省境内粤汉铁路、郭境川汉铁路5厘利息借款》合同。借款数额550万英镑。粤汉铁路、川汉铁路各用250万英镑,收回比国小票用50万英镑,如果小票价不足50万英镑,所余之款由粤汉铁路使用。此项借款以两省岁入税厘作抵押。

……革命党詹大悲在《大江报》撰文反对铁路国有,号召革命。湖广总督瑞澂查封报纸,逮捕詹大悲,激起各界人士抗议。各界推代表3人赴京拒款争路权,具折请都察院代奏清廷外,并至邮传部抗争,数月相持不决。

4国公使先后照会外务部,抗议商办郭省川汉、粤汉铁路,对清廷施加压力。邮传部将张之洞与4国银行订立的借款草合同移送度支部,听取意见,并望速成正式签约。

拒款代表闻讯,发起强烈示威运动,表示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代表张亚农身怀利刃,赴邮传部长官徐世昌私宅,宣布如不得所请,死不归寓,并席地而坐,露宿于庭,两目尽肿,泪尽声嘶。到徐宅数百人亦皆齐声痛哭。邮传部迫于拒款派气势,遂于1910年2月24日批准湖北铁路由绅民商办。

1911年(宣统三年)5月X日,邮传部大臣盛宣怀奏准清廷,宣布新的铁路政策;干路均归国有(包括京汉、本线和修建中的川汉),支路仍准商民量力酌办,原批准干路各案一律取消,如有违抗,即照违制论。

5月20归,盛宣怀与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签订粤汉、川汉铁路借款1000万英镑合同,先付600万英镑,续付400万英镑,以两湖盐税担保。1914年欧洲爆发故争,4国不按合同提供借款。

1919年12月,交通部中英公司订立第2次借款合同,作为湖北铁路借款之垫款。款额为200万银元,年息8厘,偿还期限3年,自1920年12月起,每月还10万银元,以京奉铁路余利担保,借款用于购买机车、货车,改造粤汉线湘鄂段工程。[志 1]

建设过程 编辑

[志 2]
区间 长度

(公里)

开工 完工 通车
蒲圻-广州 960.6 1901年12月 1936年4月 1936年9月
武昌北-蒲圻 135.0 1913年8月 1916年9月 1917年2月

1927年,中华民国铁道部成立后,便将株洲-韶关区间列为首要任务,时任部长孙科还提议使用退回的庚子赔款修建;1929年粤汉铁路株韶分局成立,凌鸿勋担任总工程师,修建铁路的资金从中英庚款董事会处借得[1]

在本线停工时,英国工程师为加强香港与内陆的联系,曾多次勘测经过崇山峻岭的湘粤交界段,还就乐昌-郴州区间提出了多个方案,但是都因为展线过长、隧道过多导致开支过大而未能实施。[1]

株韶段1930年开工,1936年通车,此段的通车使本线完全贯通。修建株韶段时,运输建材的队伍需要翻越没有公路的南岭,还要跨过白沙河,为了加快运输,凌鸿勋在施工现场修建了5座跨度40米的拱桥。[1]

株韶区间“依山傍水”,沿线粤北的山林和武江构成了绮丽的景色;有司机在经过此区间时,曾看到了江水中游动的鱼,山上奔跑的兔子,甚至还有夜间追逐车灯的豹子。另一方面,这样的环境导致这一段的线路质量较低,一直是全线的瓶颈,在1950年左右时的允许速度只有35公里/小时,1952年改造后达到了50公里/小时;不仅如此,此区间一旁的山上还时常有石头坠落,而另一旁的武江在雨季时经常会上涨到铁轨上,导致路基塌陷。[1]

战争破坏 编辑

京汉铁路一样,本线附近也出现了专门执行破坏任务的队伍。这个破坏队由军统局临澧特训班抽出十名学生临时组成。1938年11月11日深夜,在岳阳被日军第11军占领后,破坏队在岳阳南部的麻塘镇,用200公斤的炸药炸毁了一列日军的军列,全车2000余日军官兵被炸死,现场被炸出了长200余米、宽70余米、深30余米的弹坑,本线被迫中断。此前,本线咸宁以南的铁轨就遭到了多次破坏,加上此次爆炸,11军司令冈村宁次只好下令暂缓南下的进攻,转为警备,导致第一次长沙战役推迟。[2]

1939年11月,中国国民党粤汉铁路特别党部组成粤汉路特别党部铁路破坏大队,以党务官员率领的铁路工人组成。这个队伍虽然不够专业,但仍然给日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光是在岳阳至蒲圻(今赤壁市)间活动的第2中队在1942年春之前就炸毁铁路桥5座、装甲车3辆、军运车6辆与巡道车2辆。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湘北爆破队在路口铺站炸毁一列军列,导致机车和12节车厢全毁,300多米的路基被毁,300名官兵死伤,爆破队缴获汽艇皮筏400多艘,以及大量机枪和弹药,最后日军强征1000多苦力,在4天后才修复通车。[2]

日军曾逼迫沿线的村民为铁路放哨,甚至会在铁路被袭击后杀害负责放哨的村民,然而村民为谋生路,都逐渐逃离了。随后,日军找来了伪军护路,但是有些伪军良心未泯,有些又贪图小利,未能有效地阻止破坏行动。最后日军被逼无奈,只好亲自放哨,并在铁路两侧挖掘战壕、架设电网、建立碉堡,再安排哨兵放哨、装甲列车巡道。另外,日军还训练了军犬嗅出炸药,还安排了高效率的铁道联队修复铁路,并在路基上抹上黄泥,任何细小的挖掘痕迹都会被哨兵发现。日军曾安排九五式装甲列车九五式装甲軌道車为列车“开路”,这样既可以射击靠近的破坏队,也可以提前引爆铁轨下的炸药。[2]

在抗战末期,日军已无法维系占领区的铁路运输。由于车辆在屡次袭击中被损坏,日军只能将卡车轮胎换成列车的轮轨来充当机车,而功率远不如铁路机车的卡车只能以龟速行驶;“车厢”只有用木板拼装出的底盘,而所有的行李都捆住木板上,乘客则只能露天坐在行李上。[2]

支线 编辑

名称 里程

(公里)

起始点 通车时间 停用时间
鲇鱼套支线[志 3] 2.9 余家湾站

鲇鱼套

1912年
徐青工业支线[志 3] 武昌北站

武昌东站

1958年10月 武九铁路正线

管理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本线徐家棚白马垅段归衡阳铁路局武昌办事处(后改为分局)管理。1952年12月,武昌铁路分局撤销,徐家棚至蒲圻段由郑州铁路局汉口铁路分局管理。[志 4]:398-399

纪念 编辑

不可移动文物 编辑

名字 位置 现状
粤汉铁路码头遗址 湖北省 武汉市 第二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武汉号渡轮
衡阳站 湖南省 衡阳市
白石渡站 宜章县
白石渡隧道
燕塘隧道
省界隧道
燕塘桥
风吹口桥
省界桥
碓硙冲桥
新岩下桥
黄沙站 广东省 广州市 已拆除,即将复建

第二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流溪河大桥

其他文物 编辑

名字 位置 现状
车务处第十一号时刻表图 北京市 中国铁道博物馆 第二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粤汉铁路股票
铁道部收回广东粤汉铁路公债券
商办广东粤汉铁路有限总公司股票息单
粤汉铁路英制钢枕

参考文献 编辑

[志 5]

参考资料

  1. ^ 晚清、民国时期的外事/铁路借款. 武汉市志·外事志. 武昌: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1-02 [2020-09-10]. ISBN 7-307-00940-4. 
  2. ^ 第二篇 铁路建设/第一节京广线. 郑州铁路局志 (1893-1991) 上.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7-12 [2019-04-21]. ISBN 7-113-02956-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2-19). 
  3. ^ 3.0 3.1 第二篇线路/第一章 京广铁路. 武汉铁路分局志.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8-05 [2020-03-20]. ISBN 7-113-02985-X. 
  4. ^ 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湖北省志·交通邮电.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5-03 [2020-12-20]. ISBN 7-216-01650-5. 
  5. ^ 第四节 掠夺铁路筑路权. 湖南省志·政务志·外事. 湖南出版社. 1996-04 [20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