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分类、列表与导航模板
本页简而言之:分类、列表和导航模板是归纳与组织条目的三项重要方法,它们虽然各有利弊,但却能相互补足。 |
维基百科指引 |
---|
内容 |
编辑 |
关注度 |
格式 |
态度 |
删除 |
用户 |
另见:方针 |
维基百科提供了数种方法予编者组织条目:分类、列表(包括嵌入列表,例如“参见”章节中的列表)和维基百科:导航模板。当条目以上述其中一种方式组织时,不能抹杀它们以其他方式组织的可能性。反而,每种方法都各有利弊,应该独立地根据各自的指引或方针在维基百科上使用。
这些方法之间并无矛盾,相反,它们是协同而相互补足的。例如,由于编者的风格有所不同,有些编者倾向采用列表而另一些编者倾向采用分类,使维基百科出现了两种以连结为主的系统。有些读者喜欢以列表浏览维基百科,而另一些读者则喜欢使用分类;而列表对新读者来说比较明显,因为他们可能未曾发现分类系统。因此,列表不应因为分类的存在而被删除,而分类也不应因为列表的存在而被删除,否则珍贵的资源会被浪费。两者应互相帮助,使资料得到及时的更新。
同时,维基社群可能会达成共识,认为某些方法不适用于维基百科。例如,有关过度分类的指引指出在某些情况下,共识普遍认为不应该使用分类。
分类工作者、列表建设者和模板设计者均力图建设一个全面的连结网络以方便读者浏览维基百科。正因如此,读者有更多方式去进入不同的知识领域。
重叠的分类、列表与导航模板并非多余的
编辑分类、列表与导航模板三者服务同一个主题是常见且合理的,这些重叠的系统是互补的,而非不合理和多余的。因此,一个分类与一个列表重叠并非任何一者被提请删除的合理理由。
由于列表可以补足分类没有的特色,而建立一个未完全的列表是一个健全的列表的第一步,所以删除这些初生列表是在浪费这些基石,并会为列表建设者增添不必要的压力,可能会抑制他们的建设。因此,当决定是否建立列表时,分类的存在是不必考虑的。
以下是各组织条目的方法的利弊。
分类
编辑条目不应被包含在过多的分类中,因为过多的分类会使它们的作用减低。[需要解释]
通常,条目不应同时包含在一个分类及其子分类中,例如,Microsoft Office条目被包含在分类:微软软件中,所以,它不应再放入分类:软件。除非该条目描述了一个分类的“主题”,同时又隶属于另一个分类,例如,俄亥俄州同时被编入分类:美国州份和分类:俄亥俄州中。
另一个例外是该条目与其母分类有关联,而该种关联不能因其同时属于的子分类而得到彰显。例如,分类:法国大革命期间被处决者是分类:法国大革命人物的子分类,但我们可能不应该只因为人物被处决而将其从“法国大革命人物”中移除。
由于分类语法不能包含注解,当创建或填入分类时,应注意观点是否中立。当把条目编进分类中时,应注意该条目属于该分类是否显而易见而且毫无争议的,尤其是分类的对象是人物。
分类:维基百科站务等分类是临时性的自我参照,可能不受上述规则所限。
每个分类都应该是其他分类的子分类。你可以在分类:总类中看到所有的顶层分类。
如果你看到一个分类或页面未列入任何分类,请为其加入合适的分类或{{Uncategorized}}模板。
优点
编辑- 自动链接:当你将页面加入分类后,该分类中将会自动产生到条目的链接。
- 多方向导航:一个分类可以包含数个子分类,同时又可以是数个其他分类的子分类,使众多条目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
- 有利于探索维基百科。
- 由于只有维基百科条目才可被列入分类,有助防止外部链接破坏。
缺点
编辑- 不能直接修改,必须于各条目源代码尾部更改其所属分类。
- 不能加入注解或参考资料,读者须在各条目内容中寻找查阅。
- 由于没有参考资料,不容易证明分类是否符合维基百科的录入标准。
- 分类包含的页面由系统自动依据首字母排列,目前不能分成附上描述的章节。
- 难以维护:
- 不能在分类成员列表中加入红字链接。红链有助编者得知维基百科缺乏哪些条目。
- 没有内容或阐述,只是单纯地列出页面名称的链接。
- 同一个页面的别名只能透过将重定向页加入分类而显示(目前在重定向页加入分类语法未得共识,请勿加入)。
- 许多新编者常:未察觉到分类的存在;不知道如何为分类加入页面成员;未意识到应维持分类中立性。
- 分类页在一页中最多只能显示200个成员,如分类中包含的页面更多,读者需翻页翻看数页分类(可挂Template:细分)。
列表
编辑优点
编辑- 有利于探索维基百科。
- 比较完整,因为可以由该列表中央管理。
- 可以以多种方式编排,提高列表的表现性。
- 较分类更容易建立或编辑,因为可以从其他来源直接归纳、加入或移除包含页面,而不需在条目中更改。
- 可以以简述来充实列表。
- 可以加入参考资料以证明页面属于该列表。
- 可以加入不是连结的内容和红字连结。
- 列表项目可以以多种方法整理,条目可以在同一条列表中以不同方式出现数次。
- 可以连结到条目的某一特定章节。
- 不熟悉维基语法的新手较容易修改。
- 可以加入图像。
- 导航模板可以是列表的一部分。
- 可以在列表中加入值得提及,但关注度又不足够建立条目的项目。
缺点
编辑- 不能自动连结。若条目包含在分类中,条目底部有分类的连结;但若它列在列表中,便未必有列表的连结,使读者发现不到列表。
- 没有分类的阶层系统。
- 难以以机器人自动处理。
- 如列表没有可靠来源或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收录标准,可能会陷入争议。
- 列表的收录标准可能会引起争议。
导航模板
编辑导航模板是链接一系列相关条目的信息框,使这些条目之间的浏览更加便利。导航模板通常采用以下两种形式之一:
- 水平放置于页面底部。
- 垂直放置于页面右侧,通常在顶端右上角,也被称为侧边栏。
不同导航模板之间的针对性各有不同,其维基编辑标记说明文档包括了Template:Navbox/doc、Template:Navbar/doc以及Template:Sidebar/doc。
包含条目数量适中且定义明确的导航模板会对读者的使用起到很大帮助。虽然包含众多条目链接的模板并不违反规定,但它们很有可能显得过于繁杂而不利于阅读和使用。一个好的导航模板通常应该遵循以下指引:
- 其中包含的条目均有一个单一而连贯的主题。
- 其主题应该在其下的每一篇条目中有所提及。
- 其下的条目内应在合理范围内得到互相印证。
- 其主题应该在维基百科上有一篇对应的条目。
如果模板囊括的条目不符合以上的标准,那么这很可能意味着这些条目之间的联系过于松散,一个列表或分类也许更适合它们。
页面右上角的导航模板(有时亦被称为侧边栏或“系列条目”模板)对于用户来说十分醒目,因此对于它们应该引起特别注意。侧边栏中条目之间的联系应当紧密相关,并且应当尽可能完全符合以上的指引标准。否则一个脚页模板(位于页面底部)可能更加合适。
在导航模板中的条目链接应该以主题或时代等依据划分组别。
外部链接不应出现在导航模板中。参考来源可以列入模板说明文档中。
导航模板中的链接应尽量使用直接链接而非重定向链接,这样才能在导航模板所在条目时,对应主题的链接以黑色粗体显示,以达到导航效果。但若导航模板中的链接欲链接的目标是一个链接章节的重新导向,则宜使用{{重定向导航连结}}模板,以便让导航模板在目标页面时能显示粗体,又能链接到正确的章节。
模板中的每个链接都应该能让读者轻易识别。大体上其文本颜色应与维基百科默认文本颜色一致,这样内部链接会显示为蓝色,不存在的条目链接会被显示为红色,并且这两种颜色不应被用于其他(非链接)文本内容。
最后,在文中嵌入包含一个导航模板的条目通常应该被包含在该导航模板中,以便形成双向的导航。
优点
编辑- 对关联条目形成了一个统一和系统的组织总结。
- 相较于分类来说导航更加便捷。
- 提供对应项目的直观信息。
- 对于呈现一系列以时间顺序排列的条目来说,模板经常是最合适的。
- 在一些广泛的话题中为读者提供了系统化的信息资源。
缺点
编辑- 如果过于简略,通常可以用分类代替。
- 有时会有碍观瞻或是毫无意义。
- 链接内容或分组划分可能会无意间偏向一种观点。
- 相反可能会忽略部分重要或相关的内容而引起争议。
- 可能会影响页面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