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同行评审/清朝

清朝 编辑

 
清朝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清朝现在正进行条目提升,目前内容繁多,希望有更多人能检查有没有缺失的地方。—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1年4月5日 (二) 15:15 (UTC)[回复]
评审期︰2011年4月5日 15:15 (UTC) 至2011年5月5日 15:15 (UTC)

内容与遣词 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今天稍为有空,就来说几点吧,希望编者可以考虑。

第一,国号问题。我认为条目不需要解释得那么详细,用清就可以了。因为到底是用清、大清、大清帝国等等,都在学术界有争议。(虽然你要我原创研究的话,我会说当时的中国是没有现代的国家观念,所以她的政权名是叫做清,但对内对外也会用上不同称呼,以往的元明朝也是类同,我们无须刻意说这政权的“最真实”“最正式”的“国名”是什么。同样情况也出现在努尔哈赤到底建立了金国还是后金国。)

(:)回应,修正了--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1年4月10日 (日) 14:25 (UTC)[回复]

第二,参考资料注脚41以后突然跳回了1,似乎要再作更改。

第三,建议注释与参考资料两栏合并,将现时注释(如“大清”为原本国号等等)都加上原本的参考出处,避免原创研究之嫌。另外,现时的参考并不足以支撑这条条目成为特色,内文有不少地方根本就没有参考。朱诚如主编的清朝通史是其一极好的参考资料,类近的通史式专书也有很多,但条目似乎都没有用到,反而依赖一些网上文章。

编写现时似乎仍未完工,实在难以评审,我就暂时说一段吧。比如满汉文化交流一节,现在似乎描述得太片面了。其实以下有三本可供参考的书,当中欧立德是哈佛有名的教授,刘小萌那本书的研究也很深入。至于为何我现在不帮大家写......真的很抱歉,我很想帮忙,但我要到五月后才有空,现在只能做一些轻便的维基工作。简单来说,就是满洲人入关后无可避免地加速汉化(早在皇太极时期已经出现了),到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更甚;这使到当时部分满洲人恐于失去自己的身份(尤其是三朝君主),而作出诸多努力,以“保留”他们的身份。比如康熙等一方面明明熟通汉学,另一方面却多番强调满洲人应习骑射,甚至怕有一日会没有满洲人懂得满文,故此才会出现穿汉装但命八旗子弟习骑射的乾隆。汉化是指满洲人变得不那么满洲的一个过程,根本就难以由政权的政策主导,但条目目前却说成是政策主导,还讨论汉化是否导致覆灭。这似乎不应是条目论述的重点。现在就好像变作了罗列两边的意见了事。又比如“这使朝鲜使臣对清朝的态度明显改变。朝鲜人对清朝经过了由憎到爱的转变过程,朝鲜使臣还公开倡导向清人学习。”,其实应该用较准确具体的描写:“......明显改变。诸如朴趾源朴齐家北学派学者,便提倡学习清朝......”(可以更具体,现在只是举例)

  • Elliott , Mark C., The Manchu Way: The Eight Banners and Ethnic Ident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 刘小萌:《满族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 孙静:《“满洲”民族共同体形成历程》(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年)。

清朝毕竟是一个大条目,再加上近年内地满汉的民族争议,这条目要成为特色想必困难,也不是一时三刻就能完成。暂时条目似乎还末编写完毕,对内容是很难作出评审的。我想还要多作修改,直到条目相对稳定以后,才考虑特色吧。各位加油~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4月10日 (日) 02:43 (UTC)[回复]

(:)回应,现在只希望有更多人参与,还有一些章节无人认领--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1年4月10日 (日) 14:25 (UTC)[回复]
清代皇帝有身着汉服、留汉人发式的肖像和图画,并不意味着在现实生活中易服蓄发。同样,皇帝还有穿西洋装、喇嘛僧衣、道袍、蒙古服饰的画像,也并非真的付诸实践。--inhorw (留言) 2011年4月22日 (五) 02:28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 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图片应该统一靠右。冰霜葵 2011年4月16日 (六) 11:37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 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