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呼电话是20世纪50年代世纪至21世纪初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流行的一种带人工呼叫功能的公用电话,由于当时家用电话不普及,公用电话接听点工作人员接听电话后会通过人工或喇叭呼叫附近的居民接听电话,或者记下来电号码再呼叫接听者回电,或直接将来电者的内容传达给接听对象。而接听者除了要付电话费,还要付传呼费。传呼电话常设于居委会、烟纸店和电话亭,是当时上海市民最主要的通信工具[1]

历史

编辑

1952年10月1日,上海电信局在上海市中心区和浦东、真如、吴淞、大场、江湾、南市、龙华等区开办传呼电话。同年12月1日,军管上海电话公司在苏州河以南的普陀区江宁区开办传呼电话。当时规定传呼电话的传呼时间为半小时以内,传呼距离不超过500米。截至1954年10月,上海已开设1600多个传呼电话站。同年12月,第一本《传呼公用电话簿》出版,放置在每个传呼电话站。早期传呼电话多开设于烟纸店。20世纪70年代后,居委会开始承担传呼电话业务。截至1985年,上海1000多个里弄居委会委共有3257个传呼电话站,相关从业人员有1万余人[2]

20世纪90年代,寻呼机、家庭电话、投币电话和大哥大的普及冲击传呼电话的业务[2]。而随着21世纪10年代智能手机的普及,传呼电话更是无人问津。上海预计于2020年关停全部传呼电话[3]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上海往事 正在淡出的弄堂记忆》. 西坡著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7 第54页. 
  2. ^ 2.0 2.1 传呼电话,你还记得吗?. 新民晚报. 
  3. ^ 探访上海最后的传呼电话亭:8旬老人坚守25年. 中国新闻网. [2020-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