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斐兹杰惹

乔治·斐兹杰惹[参1]爱尔兰语George FitzGerald,1851年8月3日—1901年2月21日)又译乔治·菲茨杰拉德,全名乔治·弗朗西斯·斐兹杰惹爱尔兰语George Francis FitzGerald),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爱尔兰裔物理学家,都柏林三一学院教授。

乔治·斐兹杰惹
乔治·斐兹杰惹
出生(1851-08-03)1851年8月3日
爱尔兰都柏林
逝世1901年2月21日(1901岁—02—21)(49岁)
爱尔兰都柏林
国籍爱尔兰人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物理

传记

编辑

电磁波

编辑

乔治·斐兹杰惹于1851年8月3日在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爱尔兰岛都柏林出生,父亲威廉·斐兹杰惹(William FitzGerald)是基拉卢主教,母亲叫安妮·弗朗西斯·斯托尼(Anne Francis Stoney),舅父乔治·约翰斯顿·斯托尼(George Johnstone Stoney)是提出“电子”这术语的物理学家。

1883年,乔治·斐兹杰惹依据麦克斯韦方程组提出制造急速振荡电流即可产生电磁波的仪器。1888年,海因里希·赫兹证明电磁波的存在。

迈克耳孙-莫利实验

编辑

1892年,乔治·斐兹杰惹尝试解释迈克耳孙-莫雷实验:“如果物质是由带电荷的粒子组成,一根相对于以太静止的量杆的长度,将完全由量杆粒子间取得的静电平衡决定,而量杆相对于以太在运动时,量杆就会缩短,因为组成量杆的带电粒子将会产生磁场,从而改变这些粒子之间的间隔平衡。这一来,迈克耳孙-莫雷实验所使用的仪器,当它指向地球运动的方向时就会缩短,而缩短的程度正好抵消光速的减慢。”

有些人曾经试行测量乔治·斐兹杰惹提出的缩短值,但都没有成功。这类实验表明乔治·斐兹杰惹提出的缩短,在一个运动体系内是不能被处在这个运动体系内的观察者测量到的,所以他们无法判断他们体系内的绝对速度,光学的定律和各种电磁现象是不受绝对速度的影响的。再者,动系中的短缩,乃是所有物体皆短缩,而动系中的人,是无法测量到自己短缩值的。

1904年,荷兰物理学家亨德里克·洛伦兹提出了著名的洛伦兹变换,成功解释迈克耳孙-莫雷实验的结果。

逝世

编辑

乔治·斐兹杰惹受消化系统问题长期困扰。1901年2月21日,在家中因溃疡而死,终年49岁。

参考文献

编辑

    参:

  1. ^ 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第955页,“FitzGerald, George Francis”条。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