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55′13″N 116°23′43″E / 39.920221°N 116.395172°E / 39.920221; 116.395172

北京故宫中的太极殿
太极殿前正南方影壁
太极殿前正南方影壁中央的云龙纹琉璃影壁盒子

太极殿满语ᡨ᠋ᠠᡳ
ᡤᡳ
ᡩᡳᠶᠠᠨ
穆麟德转写tai gi diyan),为紫禁城内廷西六宫之一,位于西六宫区的西南角。

历史

编辑

太极殿是紫禁城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未央宫”。因嘉靖帝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生于此,故于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啟祥宫”。清朝晚期,改称“太极殿”。清朝曾对此宫多次修葺。[1]

原来啟祥宫正殿前檐挂有“啟祥宫”陡匾。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帝命依照永寿宫陡匾的式样,制作十一面匾额,并亲自题写,分别挂在东六宫西六宫永寿宫之外的其他十一宫的正殿。乾隆帝还下谕旨:“自挂之后,至千万年,不可擅动,即或妃嫔移住别宫,亦不可带往更换。”[2]

太极殿原为二进院,清朝后期改修长春宫时,在太极殿后殿和长春门旧址上建成穿堂殿(称“体元殿”),后檐接抱厦,并且和长春宫及其东西配殿用转角游廊相连,形成了回廊,太极殿后殿东西耳房各开一间作为通道,从而使太极殿与长春宫连成贯通的南北四进院。[1]清朝时,体元殿为后妃居所,慈禧太后曾在此居住。[3]

明朝万历年间,乾清宫坤宁宫火灾,明神宗朱翊钧曾暂居啟祥宫。逊帝溥仪出宫前,同治帝瑜太妃曾居太极殿。[1]另据《清宫述闻》载,“《赐砚斋日记》略载:清室未迁出宫时,瑜皇贵妃(同治妃)居长春宫瑨皇贵妃(同治妃)居重华宫珣皇贵妃(同治妃)居储秀宫瑾皇贵妃(光绪妃)居永和宫。四宫主位,有时同在太极殿召见臣工。”[4]

《国朝宫史续编》载,清朝皇后赴慈宁宫皇太后前行庆贺礼时,率贵妃、妃、嫔,礼服乘舆出啟祥门。[4]

如今,太极殿、体元殿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1]

建筑

编辑

太极殿的主要建筑有:

  • 啟祥门:位于太极殿前的东南角,也是原啟祥宫的宫门。这与东六宫西六宫中其他十一宫原来的宫门位置均不相同。门内有一木制祥凤万寿纹影壁。该门又俗称“内启祥门”,以和此门外甬道西端的启祥门(俗称“外启祥门”)相区别。
  • 影壁:太极殿前正南的院墙上为一座高大的影壁,四角均饰有琉璃,正中央为云龙纹琉璃影壁盒子。该影壁位于啟祥门以西,为咸丰九年(1859年)大修长春宫时添建。 [1]
  • 太极殿:面阔五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出廊。外檐绘有苏式彩画,门窗饰有万字锦底团寿纹,步步锦支摘窗。室内饰有石膏堆塑五福捧寿纹天花,为清末民初时期所改。殿前的琉璃影壁和东、西配殿围合成宽敞的庭院。[1]太极殿前檐柱上有楹联“以仁义为巢,凤仪阿阁;与天人合撰,象拱宸居”(慈禧太后题)。太极殿后檐柱上有楹联“昭明三光,清和六合;经营万亿,作成四时”(慈禧太后题)。
    • 太极殿西梢间:西梢间北侧为罩炕。靠西墙摆放一条案,案上有一只座钟。西墙上挂有对联“窗虚玉戺铺花影,帘静金钩袅篆烟”。南侧窗下有一炕,其上有炕桌。东侧为木隔断,其中有门通往西次间。
    • 太极殿西次间:西次间靠南窗的炕上有炕桌、炕案,炕下设有脚踏,两侧设有锈墩。这组家具布局带有浓厚的满族风俗特点。[5]西次间北面靠窗有一方桌,两旁有一对椅子。方桌上有一器物,下面是瓷制,其中可放香料,上面安有轮扇,可吹送香气。
    • 太极殿明间:明间正中设有地屏宝座。明间与东次间用花梨木透雕万字锦地花卉栏杆罩相分隔,明间与西次间用球纹锦地凤鸟落地罩相分隔。[1]
    • 太极殿东次间:北面窗下有一条案。东侧为一木隔扇,与东梢间分隔。木隔扇上开有门,东次间内靠着木隔扇一南一北摆放一对博古架。
    • 太极殿东梢间:东梢间北侧、东侧、南侧各有一条案。西侧与东次间之间为一木隔扇。
    • 东配殿、西配殿:位于太极殿前的东西两侧。 [1]西配殿南侧与院墙之间有个小门,通往延庆殿前院。
  • 体元殿:原为啟祥宫的后殿。清朝咸丰九年(1859年)将此殿改为前后开门的穿堂殿,咸丰帝御笔题“体元殿”匾,悬挂在前檐正中。两侧楹联为“自强不息以希天,逊志好学以希圣”。体元殿为黄琉璃瓦硬山顶,面阔五间,明间前后开门,次间、梢间是槛墙、支窗。室内各间安有花罩虚隔,惟有西梢间自成一室,有门与西次间相通。东、西各有耳房三间,中一间辟成通道,向北连通至长春宫院落。[1][6]
    • 体元殿西梢间:
    • 体元殿西次间:
    • 体元殿明间:
    • 体元殿东次间:
    • 体元殿东梢间:东梢间对联为“四壁图书鉴今古,一庭花木验农桑”(乾隆帝句,于敏中书,上款“御制句”,下款“臣于敏中敬书”)。[7]
    • 戏台:体元殿后檐接有抱厦三间,黄琉璃瓦卷棚顶,坐南朝北,与长春宫相对,是清朝晚期宫中唱戏用的小戏台,又称“长春宫戏台”。清朝光绪十年(1884年),为庆祝慈禧太后五十寿辰,曾在该戏台演戏半个月。[1][6]戏台内侧的体元殿明间北门上方朝北悬挂“境静心清”匾,两侧对联为“西山浓翠迎朝爽,南陆微薰送午凉”(慈禧太后题)。[7]
    • 怡性轩:体元殿前的东配殿。面阔三间。[1]前檐下悬挂“怡性轩”匾(慈禧太后题)。[7]
    • 乐道堂:体元殿前的西配殿。面阔三间。[1]前檐下悬挂“乐道堂”匾(慈禧太后题)。[7]

居住者

编辑
  • 孝惠皇后邵氏(邵宸妃)
  • 神宗显皇帝万历年间,乾清宫坤宁宫火灾,明神宗朱翊钧曾暂居啟祥宫。[1]
  • 崇祯朝恭淑皇贵妃田氏:崇祯十三年(1640年)元旦,风雪交加,田贵妃到坤宁宫以东的景和门外等待朝贺皇后,却受到周皇后冷遇。田贵妃向崇祯帝哭诉,崇祯帝因气愤而在交泰殿将周皇后推倒在地,周皇后愤而绝食。崇祯帝婉转向周皇后求和,敕令田贵妃自承乾宫移居啟祥宫修省。田贵妃移居啟祥宫,崇祯帝三个月不召。一天,崇祯帝携周皇后在东六宫中的永和宫赏花。永和宫紧靠承乾宫,周皇后便令宫女接来田贵妃一同赏花,这令崇祯帝对周皇后之宽弘更加钦佩。田贵妃继续居住在啟祥宫。田贵妃一共为崇祯帝生下了四个儿子:永王朱慈炤、悼灵王朱慈焕、悼怀王、皇七子,除了皇四子永王朱慈炤存活,其他三位皇子均夭折。田贵妃因此过度忧伤,在啟祥宫卧病两年多,崇祯十五年三月(1642年)带病移回承乾官。崇祯十五年七月(1642年)在承乾宫去世,谥“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葬在昌平天寿山明思陵[8]
  • 宣统隆裕太后:自升为太后之后,便从钟粹宫移居长春宫、太极殿。清朝灭亡后,民国二年(1913年)农历正月十七日晨,隆裕太后崩于太极殿。[9]
  • 逊帝溥仪时期瑜太妃:逊帝溥仪出宫前,同治帝瑜太妃曾居太极殿。[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太极殿. 故宫博物院. [2018-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30). 
  2. ^ 一幕幕后宫的悲喜剧. 生活日报数字报. 2012-08-18 [2018-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3. ^ 体元殿前说明牌,于2013-10-24查阅
  4. ^ 4.0 4.1 清宫述闻:正续编合编本,紫禁城出版社,1990年,第765-767页
  5. ^ 清朝宫廷陈设欣赏. 中华古典家具网. 2011-09-08 [2018-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8). 
  6. ^ 6.0 6.1 体元殿. 故宫博物院. [2018-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30). 
  7. ^ 7.0 7.1 7.2 7.3 一方编著,北京名胜楹联匾额选:故宫匾联,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
  8. ^ 田贵妃犯了大忌. 生活日报数字报. 2012-08-24 [2018-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9. ^ 陈宝琛眼中的清宫后妃 隆裕太后被气死. 新华网. 2013-10-24 [2018-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