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垠
姚雪垠(1910年10月10日—1999年4月29日),原名姚冠三,字汉英,曾用笔名雪痕、雪、沉思、姚东白等,男,河南邓州人,中国作家,代表作《李自成》。[1]曾担任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及湖北省文联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对外友协理事等职务。设立了“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2][3]
姚雪垠 | |
---|---|
字 | 汉英 |
出生 | 姚冠三 1910年10月10日 清朝河南省邓州市九龙乡姚营寨 |
逝世 | 1999年4月29日 中国北京市复兴医院 | (88岁)
笔名 | 雪痕、雪、沉思、姚东白 |
职业 | 小说家 |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民族 | 汉族 |
母校 | 河南大学法学院 |
创作时期 | 1935年至1999年 |
体裁 | 小说 |
主题 | 历史 |
代表作 | 《李自成》 |
奖项 | 茅盾文学奖(1982年) |
配偶 | 王梅彩 |
子女 | 三子一女 |
生平
编辑1910年,姚雪垠出生在河南省邓州市九龙乡姚营寨,父亲家是破落地主,母亲家是当地大户。[2][3]
1930年,姚雪垠在河南大学法学院读书,因为参加中共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而被捕,随后被学校开除。[2][3]
20世纪40年代,姚雪垠开始搜集明史资料,他阅读了正史、野史、地方志和明清人的文集,做出了2万张卡片,并且计划开始写《李自成》。
20世纪50年代, 姚雪垠在武汉中南作协任专职作家,期间短期执教于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新文学史课程。1957年,姚雪垠被划成“右派”,发配到武汉东西湖农场种地,于是他白天看地、栽树、养猪、放牛、防汛,晚上借着一盏小油灯微弱的灯光下,边写反省书边写《李自成》。[2][3]
1961年,姚雪垠回复名誉,回到了武汉市区,完成了《李自成》第一卷的修订,1963年交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3]
文化大革命初期,《李自成》被批为“大毒草”,红卫兵前来抄家时,却因毛泽东的指示而未动姚雪垠家的书籍和作品。[2][3]
1975年,姚雪垠向毛泽东汇报了《李自成》写作情况,[2]
“ | “……敬爱的毛主席!我原先除写《李自成》之外,还有一个写太平天国的计划,也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如今转眼间已经60多岁,身体也不十分好,而《李自成》尚未完成一半。我希望再次获得您的支持……” | ” |
14天后,姚雪垠收到毛泽东的回信:“印发政治局各同志。我同意他写李自成小说二卷、三卷至五卷。”[2]
1997年初春,因写作过于紧张劳累而突发中风倒在书桌旁。[4]
作品
编辑- 《春暖花开的时候》(长篇,1940)
- 《牛全德与红萝卜》(中篇,1941)
- 《差半车麦秸》(短篇,1943)
- 《长夜》(长篇,1947)
- 《李自成》长篇小说,长达300余万字,第二卷曾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文集
- 《姚雪垠书系》22册(长篇小说12卷,短篇小说1卷,散文随笔7卷,书简2卷)200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 《姚雪垠文集》20册,201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亲属
编辑姚雪垠21岁和18岁的王梅彩结婚,两人育有三子一女。[2]
评价
编辑正面评价
编辑历史学泰斗吴晗长于明史,他评价姚雪垠:“研究早明史你不如我,研究晚明史,我不如你。”[2]
负面评价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姚海天. 〈父亲姚雪垠作品李自成出版前后〉. 《名人传记》 (河南省郑州市: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2, 第598期: 31–35. ISSN 1002-6282.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图文:姚雪垠之子说父亲轶事. 湖北网. [2010-11-15] (中文(中国大陆)).[永久失效链接]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姚雪垠生死熬炼《李自成》. 金羊网. [2002-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2) (中文(中国大陆)).
- ^ 姚海天:《〈李自成〉·后记》,《李自成》第五卷下册,第795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 ^ 被指为“娼妓作家”:姚雪垠遭胡风“清算”始末. 凤凰网. [2010-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3)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