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𫖮(866年—940年11月8日[1][2]),字伯真(按《旧五代史》)[1],一字百真(按《新五代史》)[3]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梁后唐后晋官员,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年间为宰相

姚𫖮
出生866年
唐朝
逝世940年11月8日
后晋开封
职业后梁后唐后晋官员
配偶司空氏
儿女子 姚惟和
父母父 姚荆

家世

编辑

姚𫖮生于唐懿宗年间的866年,是唐朝都城长安人氏。曾祖姚希齐,湖州司功参军。祖父姚弘庆,苏州刺史。父姚荆,国子祭酒。姚𫖮年轻时不聪明,但敦厚,不修仪容。人们并不尊重他,只有曾任兵部侍郎的中条山处士司空图很器重他,[4]把女儿嫁给他。姚𫖮性仁恕,常被仆妾所欺骗,即使有所察觉,也不当面训斥。也不善理财,不识货币价值,故不能聚财。[1][3]

天复三年(903年),大军阀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迫使唐昭宗从长安迁都洛阳,以加强对昭宗的控制。姚𫖮也随长安百姓去洛阳,[5]次年,中进士[1]六月,被用为校书郎。[6]

后梁年间

编辑

朱全忠随后迫使唐哀帝禅位于他,结束唐朝,建立后梁[7]朱全忠子朱瑱贞明年间(915年—921年),姚𫖮历任校书郎、登封令、右补阙、礼部员外郎,召入翰林,累迁至中书舍人。[1]

后唐年间

编辑

后梁敌国后唐皇帝李存勖自称唐朝合法继承人,视后梁为篡国政权,于龙德三年(923年)对后梁都城大梁发起突袭,攻克之。朱瑱自杀,后梁亡,领地被后唐兼并。李存勖认为一些后梁官员世受唐恩,却出仕后梁而显贵,是不忠,于是将他们外贬。姚𫖮在其中,被贬为复州司马。[8][9]但过了一年多,即被召还。[1]后唐明宗李嗣源天成元年(926年),姚𫖮在秘书少监任上被任为左散骑常侍。[10]四年(929年)六月,任兵部侍郎,八月,为卤簿使。[11]长兴元年(930年)九月,改兼吏部侍郎。[12]曾奉敕与太常卿刘岳、左散骑常侍任赞、右散骑常侍杨凝式、兵部尚书梁文矩、工部尚书崔居俭、太子宾客裴高、尚书左丞王权检查删定后的郑余庆《书仪》。[13]三年(932年)十二月,任尚书左丞。[14][1]

清泰元年(934年),李嗣源养子李从珂推翻李嗣源亲子李从厚,成为皇帝。为首宰相吏部尚书兼门下侍郎判三司刘昫左仆射门下侍郎李愚意见不合,互相诟骂,政事凝滞。李从珂对此不满,想换掉他们。六月,他向亲近朝臣问代任宰相的人选,朝臣们推荐姚𫖮、太常卿卢文纪、秘书监崔居俭,但论及三人才行,各有优劣。李从珂不能决断任谁为相,于是写下他们等十余人的名字置于琉璃瓶内,在夜晚焚香祝天,用筷子将写有名字的纸夹出。先夹出卢文纪的名字,再夹出姚𫖮的。他因而分别于七月和八月任卢文纪和姚𫖮为中书侍郎,加宰相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15][16][17][18]因连日下雨,李从珂命姚𫖮与李愚、刘昫、卢文纪去各寺观祈求天晴。[19]

姚𫖮不能干,在相位无作为。唐朝旧制,吏部选官时分为三铨,分别由尚书和两位侍郎处理,一个官员只有经历全部三个铨选程序才能受任。李嗣源末期,时任宰相冯道认为后唐疆域不及统一时的唐朝,每年的待选官员只有数百人,三铨之法浪费时间且无益,建议合为一。于是李嗣源合三铨为一,让吏部尚书和侍郎们一起选官。但姚𫖮和卢文纪拜相后,重新奏分三铨,选官手续又变得冗长。[15][20]待选官员被造成不便,常公然拦截宰相抱怨。姚𫖮对此无所作为,李从珂不得不亲自下诏再度废止三铨。[3]

十二月,姚𫖮兼集贤院大学士。[15]二年(935年)四月,以弘文馆大学士加门下侍郎。[21]三年(936年)二月,与史官张昭远李祥吴承范等修撰《明宗实录》三十卷献上。[22][23][24]曾请求在南郊诸祠坛一带修建屋宇[25]及上疏禁止州郡上贡。[26]

后晋年间

编辑

闰十一月,李从珂被养妹夫河东节度使、北面总管石敬瑭推翻,石敬瑭建立后晋。十二月,罢姚𫖮相位,改为刑部尚书。[27][28][29]天福四年(939年)五月,迁户部尚书。[30]天福五年(940年)冬,卒。废朝一日,赠左仆射(《旧五代史·晋高祖纪》作右仆射)。[31]因很不善理财,御家无术,死时连办葬礼的钱都没有,家人典当物品、卖了官邸才得以举丧。闻者哀怜。士大夫嘉奖他的廉洁,却鄙视他的笨拙。[1]

注释及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