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顗(866年—940年11月8日[1][2]),字伯真(按《舊五代史》)[1],一字百真(按《新五代史》)[3]中國五代十國時期政權後梁後唐後晉官員,後唐末代皇帝李從珂年間為宰相

姚顗
出生866年
唐朝
逝世940年11月8日
後晉開封
職業後梁後唐後晉官員
配偶司空氏
兒女子 姚惟和
父母父 姚荊

家世

編輯

姚顗生於唐懿宗年間的866年,是唐朝都城長安人氏。曾祖姚希齊,湖州司功參軍。祖父姚弘慶,蘇州刺史。父姚荊,國子祭酒。姚顗年輕時不聰明,但敦厚,不修儀容。人們並不尊重他,只有曾任兵部侍郎的中條山處士司空圖很器重他,[4]把女兒嫁給他。姚顗性仁恕,常被仆妾所欺騙,即使有所察覺,也不當面訓斥。也不善理財,不識貨幣價值,故不能聚財。[1][3]

天復三年(903年),大軍閥宣武軍節度使朱全忠迫使唐昭宗從長安遷都洛陽,以加強對昭宗的控制。姚顗也隨長安百姓去洛陽,[5]次年,中進士[1]六月,被用為校書郎。[6]

後梁年間

編輯

朱全忠隨後迫使唐哀帝禪位於他,結束唐朝,建立後梁[7]朱全忠子朱瑱貞明年間(915年—921年),姚顗歷任校書郎、登封令、右補闕、禮部員外郎,召入翰林,累遷至中書舍人。[1]

後唐年間

編輯

後梁敵國後唐皇帝李存勖自稱唐朝合法繼承人,視後梁為篡國政權,於龍德三年(923年)對後梁都城大梁發起突襲,攻克之。朱瑱自殺,後梁亡,領地被後唐兼併。李存勖認為一些後梁官員世受唐恩,卻出仕後梁而顯貴,是不忠,於是將他們外貶。姚顗在其中,被貶為復州司馬。[8][9]但過了一年多,即被召還。[1]後唐明宗李嗣源天成元年(926年),姚顗在秘書少監任上被任為左散騎常侍。[10]四年(929年)六月,任兵部侍郎,八月,為鹵簿使。[11]長興元年(930年)九月,改兼吏部侍郎。[12]曾奉敕與太常卿劉岳、左散騎常侍任贊、右散騎常侍楊凝式、兵部尚書梁文矩、工部尚書崔居儉、太子賓客裴高、尚書左丞王權檢查刪定後的鄭餘慶《書儀》。[13]三年(932年)十二月,任尚書左丞。[14][1]

清泰元年(934年),李嗣源養子李從珂推翻李嗣源親子李從厚,成為皇帝。為首宰相吏部尚書兼門下侍郎判三司劉昫左僕射門下侍郎李愚意見不合,互相詬罵,政事凝滯。李從珂對此不滿,想換掉他們。六月,他向親近朝臣問代任宰相的人選,朝臣們推薦姚顗、太常卿盧文紀、秘書監崔居儉,但論及三人才行,各有優劣。李從珂不能決斷任誰為相,於是寫下他們等十餘人的名字置於琉璃瓶內,在夜晚焚香祝天,用筷子將寫有名字的紙夾出。先夾出盧文紀的名字,再夾出姚顗的。他因而分別於七月和八月任盧文紀和姚顗為中書侍郎,加宰相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15][16][17][18]因連日下雨,李從珂命姚顗與李愚、劉昫、盧文紀去各寺觀祈求天晴。[19]

姚顗不能幹,在相位無作為。唐朝舊制,吏部選官時分為三銓,分別由尚書和兩位侍郎處理,一個官員只有經歷全部三個銓選程序才能受任。李嗣源末期,時任宰相馮道認為後唐疆域不及統一時的唐朝,每年的待選官員只有數百人,三銓之法浪費時間且無益,建議合為一。於是李嗣源合三銓為一,讓吏部尚書和侍郎們一起選官。但姚顗和盧文紀拜相後,重新奏分三銓,選官手續又變得冗長。[15][20]待選官員被造成不便,常公然攔截宰相抱怨。姚顗對此無所作為,李從珂不得不親自下詔再度廢止三銓。[3]

十二月,姚顗兼集賢院大學士。[15]二年(935年)四月,以弘文館大學士加門下侍郎。[21]三年(936年)二月,與史官張昭遠李祥吳承范等修撰《明宗實錄》三十卷獻上。[22][23][24]曾請求在南郊諸祠壇一帶修建屋宇[25]及上疏禁止州郡上貢。[26]

後晉年間

編輯

閏十一月,李從珂被養妹夫河東節度使、北面總管石敬瑭推翻,石敬瑭建立後晉。十二月,罷姚顗相位,改為刑部尚書。[27][28][29]天福四年(939年)五月,遷戶部尚書。[30]天福五年(940年)冬,卒。廢朝一日,贈左僕射(《舊五代史·晉高祖紀》作右僕射)。[31]因很不善理財,御家無術,死時連辦葬禮的錢都沒有,家人典當物品、賣了官邸才得以舉喪。聞者哀憐。士大夫嘉獎他的廉潔,卻鄙視他的笨拙。[1]

注釋及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