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719
小行星719(719 Albert,719 阿尔伯特星)是一颗火星轨道穿越小行星,也是继小行星433(爱神星)之后发现的第二颗阿莫尔型小行星。
发现[1] | |
---|---|
发现者 | 约翰·帕利扎 |
发现地 | 维也纳皇家天文台 |
发现日期 | 1911年10月3日 |
编号 | |
命名依据 | 阿尔伯特·所罗门·冯·罗斯柴尔德 |
其它名称 | 1911 MT; 2000 JW8 |
小行星分类 | 阿莫尔型小行星 火星轨道穿越小行星 |
轨道参数[2] | |
历元 JD2455800.5 (2011-Aug-27.0) | |
远日点 | 4.079983740319904 ± 1.4113e-08 AU |
近日点 | 1.175817022600958 ± 9.1151e-08 AU |
半长轴 | 2.627900381460431 ± 9.0899e-09 AU |
离心率 | .5525640808547283 ± 3.4374e-08 |
轨道周期 | 1556.007814657913 ± 8.0734e-06d (4.26± 2.21e-08 a) |
平均轨道速度 | 16.87 km/s |
平近点角 | 122.9369962188304 ± 1.6541e-06° |
轨道倾角 | 11.56095927725677 ± 6.3629e-06° |
升交点黄经 | 184.061563612337 ± 2.0718e-05° |
近心点时间 | 2455269.3318031 ± 6.0276e-06 JED |
近日点参数 | 155.8311909993736 ± 2.4418e-05° |
物理特征 | |
大小 | 2.4 km[3] |
质量 | 1.4×1013 kg |
平均密度 | 2.0? g/cm³ |
表面重力 | ~0.0007 m/s² |
~0.0013 km/s | |
自转周期 | 5.802 h[4] |
反照率 | 假设为 0.15[3] 或 0.12[4] |
温度 | ~171 K |
光谱类型 | S[5] |
绝对星等(H) | 15.8[6] |
发现过程
编辑小行星719于1911年由约翰·帕利扎在维也纳皇家天文台发现。为了纪念维也纳皇家天文台的主要出资人之一,几个月前刚刚去世的阿尔伯特·所罗门·冯·罗斯柴尔德,小行星719被命名为阿尔伯特星[1]。
然而,由于计算得到的运行轨道不准确,小行星719不久就找不到了。直到2000年,它才被杰弗里·A·拉尔森根据“太空监视”小行星探测工程的数据寻回[1]。当阿尔伯特星在2000年被找回的时候,它成为了已编号的小行星中最后一颗“丢失的小行星”(小行星69230 赫耳墨斯星在2003年之前还没有编号)。倒数第二个丢失的已编号小行星是小行星878,它在1991年就被寻回了[1]。
当小行星719被重新发现时,它被误认为是一颗新的小行星,并且得到了2000 JW8的编号[7]。经过进一步的调查,科学家发现它的轨道平面与最后一颗“丢失”的小行星非常相符,于是它被正确地识别。根据新的观测数据,它的周期被确定为约4.28年而不是1911年计算的4.1年(这正是它丢失的主要原因[1])。
...小行星有时在精确轨道参数确定之前就分配了号码,因此一些已编号的小行星可能在不久之后就无法定位了。这些小行星被称为“丢失”的小行星。最后一个丢失的已编号小行星——小行星719,时隔89年,在2000年被再次发现。然而,许多新发现的小行星仍然会“丢失”... ...
——大英百科全书 [8]
物理性质
编辑目前了解到的关于小行星719的情况,大多来自于在它被重新发现后的采取的观察。2001年,它从地球附近掠过,使得天文学家得以在一系列不同的相角开展观察。在此期间,经过计算其自转周期为5.802小时,测得绝对星等为15.43,加上反照率为0.15的假设,得出其直径是2.8公里[4]。而由理查德·P·宾泽尔领导的另外一个小组测得的绝对星等为 15.8。他们使用反照率为0.15的假设,导出的计算结果是直径为2.4公里[3]。2001年10月,理查德·P·宾泽尔等人在5米海尔望远镜对其进行了观测,并把它归类为S-型小行星[5]。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Cowen, Ron. Astronomers Rediscover Long-Lost Asteroid 157 (21). Science News. 2000-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8).
- ^ 小行星719 at the JPL Small-Body Database
- ^ 3.0 3.1 3.2 Binzel, R. P.; et a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Near-Earth Objects (PDF). Asteroids III (亚利桑那大学出版社). 2002: 255–271 [2011-07-24]. ISBN 08165228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8-12).
- ^ 4.0 4.1 4.2 Krugly, Yu. N.; Belskaya, I. N.; Chiorny, V. G.; Shevchenko, V. G.; Gaftonyuk, N. M. CCD Photometry of Near-Earth Asteroids in 2001. Proceedings of Asteroids, Comets, Meteors. November 2002, 500: 903–906. Bibcode:2002ESASP.500..903K. ISBN 92-9092-810-7.
- ^ 5.0 5.1 Binzel, R. P.; et al. Observed spectral properties of near-Earth objects: results for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source regions, and space weathering processes (PDF). 伊卡洛斯 (期刊). August 2004, 170 (2): 259–294. Bibcode:2004Icar..170..259B. doi:10.1016/j.icarus.2004.04.0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5-14).
- ^ Mpec 2000-J37. 2000-05-09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17).
- ^ IAU Circular: IAUC 7420. 2000-05-09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0-12-12).
- ^ lost asteroid. (2009). In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Retrieved February 27, 2009, from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http://www.britannica.com/EBchecked/topic/348392/lost-asteroi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
前一小行星: 718 Erida |
小行星列表 | 后一小行星: 720 Bohlin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