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话字

福州话罗马字

平话字[1]Bàng-uâ-cê),也称作“福州话罗马字”(Hók-ciŭ-uâ Lò̤-mā-cê),是19世纪早期来福州传教士根据福州话韵书戚林八音》设计出的一种罗马化文字,英文也称作“Foochow Romanized”。平话字从最初的方案到标准化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于19世纪下半叶定型。

平话字
Bàng-uâ-cê
福州话罗马字
A sample of BUC text
出版于1908年的平话字《圣经》,《出埃及记》的第一章
类型 (修订版)
创造者怀德
麦利和
摩嘉立
史荦伯
使用时期
1850至1950年代
语言闽东语福州话
 本条目包含国际音标 (IPA) 符号。 有关 IPA 符号的介绍指南,请参阅 Help:IPA[ ]/ / 及 ⟨ ⟩ 之间的区别,参阅IPA§方括号与转录定界符

在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平话字一度兴盛于福州话通行区的教会内,《圣经》、《赞美诗集》以及大量的传教作品都使用了平话字。一些教会学校将平话字学习列入课程当中,比如福州陶淑女中格致书院。在当时,福州本地百姓会说官话会写汉字的人很少,而相对易学的平话字便成为了信徒书写母语的首选。

下南腔白话字不同,平话字从未走出教会的圈子步入民间,而且即便是教会的人,也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平话字。随着近一个世纪来的国语运动的发展,如今,平话字已然为人所遗忘。

历史

编辑

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福州作为最早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成为了欧美传教士纷至沓来之所。但在当时的福州,百姓既不会汉字,也不会官话,为了在这里高效地传教,研究并掌握本地的语言便成了这些传教士的当务之急。平话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文献可考的最初设计者是耶鲁大学的毕业生、美以美会来到东亚的第一批传教士之一的怀德牧师,他在1847年9月7日到达福州(参见:福州天安堂,另见[2])。他引入了一套被称之为“William Jones音标”的记音系统来记录福州话的读音。这套记音系统全部采用拉丁字母,特殊的元音音素通过在拉丁元音字母上方添加特殊符号表示,例如,用à表示[ɛ]、ë表示[ø][3]、ö表示[ɔ]、ü表示[y],等等。这套记音系统已经具备了罗马文字的雏形。但由于特殊记号都被标记在字母的上方,所以这种记音方案无法标示字的声调。后继的传教士和学者——美国美以美会传教士麦利和、美国公理会传教士摩嘉立(在福州生活了半个世纪)、E. H. Parker(英国外交官)等诸人又不断地简化、规范并丰富琼斯音标。为了使这套方案能真正充当文字使用,圣公会传教士爱尔兰史荦伯做了一项重要的调整:将所有的特殊符号统一成两点并置换到元音字母下方,另根据福州话的调值为七个声调分别设计了声调符号,标记于每个字主元音字母的上方。这样,平话字就完全脱离了琼斯音标的胎盘,作为一款正式的罗马文字问世了。

拼写方案

编辑
 
用平话字书写的祷告文

在口语中,福州话存在着丰富的语流音变,但是平话字总是根据字的原始读音来书写。所以严格上说,平话字并不忠实于语音。方案表内的例字都取自《戚林八音》。

平话字不标记声母类化,因此对于只存在于口语中的[β]和[ʒ]两个声母没有给出对应的罗马化方案。

平话字
例字
读音
b
/p/
p
/pʰ/
m
/m/
d
/t/
t
/tʰ/
n
/n/
l
/l/
g
/k/
k
/kʰ/
ng
/ŋ/
h
/h/
c
/ts/
ch
/tsʰ/
s
/s/
零声母

平话字总是标记字的松韵[4]。在下面几张韵母表中,凡是同一个单元格里包含了两个韵母的,左边是紧韵,右边是松韵。

韵尾的韵母

编辑
 
汉字和平话字对照的闽英辞典Dictionary of the Foochow Dialect,最初版本出版于1870年
平话字
例字
传统读音[5]
现代读音
a
/a/
/a/~/ɑ/
ia
/ia/
/ia/~/iɑ/
ua
/ua/
/ua/~/uɑ/
西
/ɛ/
/ɛ/~/ɑ/
ie
/ie/
/ie/~/iɛ/
/ɔ/
/o/~/ɔ/
io
/io/
/yo/~/yɔ/
uo
/uo/
/uo/~/uɔ/
e̤ / ae̤
/ø/~/aø/
/œ/~/ɔ/
au
/au/
/au/~/ɑu/
eu / aiu
/eu/~/aiu/
/ɛu/~/ɑu/
ieu
/ieu/
/iu/~/iɛu/
iu / eu
/iu/~/eu/
/iu/~/iɛu/
oi / o̤i
/oi/~/ɔi/
/øy/~/ɔy/
ai
/ai/
/ai/~/ɑi/
uai
/uai/
/uai/~/uɑi/
uoi
/uoi/
/ui/~/uoi/
ui / oi
/ui/~/oi/
/ui/~/uoi/
i / e
/i/~/ei/
/i/~/ɛi/
u / o
/u/~/ou/
/u/~/ou/
ṳ / e̤ṳ
/y/~/øy/
/y/~/øy/

以喉塞音[-ʔ]结尾的韵母

编辑
平话字
传统读音
现代读音
ah
/aʔ/
/aʔ/~/ɑʔ/
iah
/iaʔ/
/iaʔ/~/iɑʔ/
uah
/uaʔ/
/uaʔ/~/uɑʔ/
a̤h
/ɛʔ/
/eʔ/~/ɛʔ/
ieh
/ieʔ/
/ieʔ/~/iɛʔ/
o̤h
/ɔʔ/
/oʔ/~/ɔʔ/
ioh
/ioʔ/
/yoʔ/~/yɔʔ/
uoh
/uoʔ/
/uoʔ/~/uɔʔ/
e̤h
/øʔ/
/øʔ/~/œʔ/

以舌根塞音[-k̚]和鼻音[-ŋ]结尾的韵母

编辑

福州话中以[-k̚]结尾的入声韵母和以[-ŋ]结尾的鼻音韵母的映射表是一一对应的,因此这里只给出[-ŋ]结尾的韵母。

平话字
例字
传统读音
现代读音
ang
/aŋ/
/aŋ/~/ɑŋ/
iang
/iaŋ/
/iaŋ/~/iɑŋ/
uang
/uaŋ/
/uaŋ/~/uɑŋ/
ieng
/ieŋ/
/ieŋ/~/iɛŋ/
iong
/ioŋ/
/yoŋ/~/yɔŋ/
uong
/uoŋ/
/uoŋ/~/uɔŋ/
ing / eng
/iŋ/~/eiŋ/
/iŋ/~/ɛiŋ/
ung / ong
/uŋ/~/ouŋ/
/uŋ/~/ouŋ/
ṳng / e̤ṳng
/yŋ/~/øyŋ/
/yŋ/~/øyŋ/
eng / aing
/eiŋ/~/aiŋ/
/eiŋ/~/aiŋ/
ong / aung
/ouŋ/~/auŋ/
/ouŋ/~/auŋ/
e̤ng / ae̤ng
/øŋ/~/aøŋ/
/øyŋ/~/ɔyŋ/

声调

编辑

平话字不记录口语中的连读变调。福州话的七个声调都被设计了符号,标记在主元音字母的正上方。[6]

名称 调值 符号 例字
阴平,Ĭng-bìng 55 ˘ Gŭng
上声,Siōng-sĭng 33 - Gūng
阴去,Ĭng-ké̤ṳ 213 ˊ Góng
阴入,Ĭng-ĭk 24 ˊ Gók
阳平,Iòng-bìng 53 ` Gùng
阳去,Iòng-ké̤ṳ 242 ^ Gông
阳入,Iòng-ĭk 5 ˘ Gŭk

轻声

编辑

平话字不表记轻声,所有读轻声的字,仍按该字的原始读音来书写。例如“iòng-kó̤”(熔去,意为熔化)、“gàng-kó̤”(寒去,意为着凉)、“găng-huō-cĕ̤ng-kó̤”(肝火棕去,意为大为光火)中,“kó̤”都读轻声,但全部表记为原始读音。

拼写举例

编辑

《戚林八音》中的韵母歌:

春花香,秋山开,
嘉宾欢歌须金杯,
孤灯光辉烧银釭。
之东郊,过西桥,
鸡声催初天,
奇梅歪遮沟。

用平话字可以写做:

Chŭng huă hiŏng, chiŭ săng kăi,
Gă bĭng huăng gŏ̤ sṳ̆ gĭng buŏi.
Gŭ dĕng guŏng hŭi siĕu ngṳ̀ng gŏng.
Cĭ dĕ̤ng gău, guó să̤ giò,
Giĕ siăng chŏi chĕ̤ tiĕng,
Kiă muòi uăi ciă gĕu.

参见

编辑

注解

编辑
  1. ^ 一般福州人、宁德人称自己讲的是平话,而不叫闽东语,所写的文字为平话字,闽东语只是学术上所用的语言归类名词。
  2. ^ 卫理公会简史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07-06-03
  3. ^ 本来,德语中的[ø]是用字母ö表示的,但怀德牧师却用ë表示这个音素。这很可能是因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对这个音不敏感,因此把[ø]错听成了[ə](schwa)。这个“讹误”一直影响到后来的平话字方案。在1929年再版的《Dictionary of the Foochow Dialect》一书中有对平话字的详细介绍,书里仍然将e̤描述成“her”里的“e”。
  4. ^ 福州话中,阴去、阴入、阳去这三类调类都会发生松紧韵的变化。
  5. ^ 指的是19世纪抑或更早期的读音,国际音标的推考引自福建师范大学陈泽平教授的论文《十九世纪的福州音系》。
  6. ^ 文献里的部分非正式文体中,阴平和阳入的符号“˘”常常被省略,可能是为了简便。

参考资料

编辑
  • 陈泽平,《19世纪传教士研究福州方言的几种文献资料》,2002
  • 陈泽平,《十九世纪的福州音系》,2002
  • 郑辉,《馆藏近代西文福州方言词典叙录》,2005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