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十字军
文德十字军(德语:Wendenkreuzzug)是发生于1147年的一场军事行动,是北方十字军的一支,被归类为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是由德意志王国(东法兰克王国的继承者)针对波拉比安斯拉夫人或文德人发起的一场军事行动。
12世纪早期,不来梅教区和马格德堡教区大主教希望经由和平方法将邻近的西斯拉夫民族改信基督教。但教皇却支持对斯拉夫人发起十字军。在1147年斯拉夫领袖尼克洛特入侵后,刺激了十字军于同年夏天发动。
基督教军队主要由撒克逊人和日耳曼裔丹麦人组成,文德十字军成功迫使斯拉夫异教徒给付岁币,并使德国人控制Wagria和波拉比亚地区。但并不能成功使该地区改信基督教。
背景
编辑十字军运动的产生
编辑自11世纪末期,欧陆的环境渐趋稳定。第一次农业革命影响了农业技术的进步,水车的出现,使得欧陆的农业有稳定的水资源供开发;大量开发荒地也使耕地增加。农产量不断上升的状况之下使得人民在物质生活上有所保障,进一步导致人口的大幅增长。除此之外,11世纪以降,欧陆西部各政权渐趋稳定,外患的比率也大幅的减少。[1]
诚如上述理由,欧陆的人口数有所增长。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法兰克、德意志地区人口数于11世纪初其逼近1200万人,于1325年时增加至3550万人。[2]人数的增加与政权的稳定使欧陆人口呈现过多的状况,也使得教会有足够的能力可以向外扩张。上述的作法于1095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应验了,加上前几次十字军东征都有取得良好的结果,使得更多人民愿意抛头颅洒热血的将青春与生命奉献于宗教的扩张运动当中。
当代人民对于宗教信仰中的看法也可以从建筑中窥知一二。在12到14世纪时,教堂大多流行歌德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的特色为尖拱型的高窗、富有菱角的造型,营造出一种精心雕琢的建筑感。教堂代表的意义为上帝之住所,从当代人民精心雕琢上帝住所一点进行观察,可见当代人民对于宗教狂热之程度。 [3]
针对上述欧陆与基督教的发展,使得罗马教会的声势如日中天。同时具有威望与权力的罗马教会开始建立“军事修会”,将好战的贵族骑士送至前线与异教徒争战,借此荣耀上帝与拓展基督教的权势。此时的军事修会蓬勃发展,包含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条顿骑士团(德意志骑士团)等。在基督教已经组织化完全之后,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于法国克莱芒宣布圣战的开始,宣称因为圣战而死的人其“罪”将会被赦免,吸引许多欧陆居民投身参与,除了人民之外,军事修会也做为主力部队参与此次东征。[4]
东北欧十字军运动
编辑十字军东征的活动持续了将近两百年,大多数史料的重点会归类在地中海沿岸的十字军运动,较少会关注于北方波罗的海的十字军运动。直至13、14世纪时,东北欧十字军的重要性才渐渐显现出来。东北欧十字军的作用同样为打击异教徒势力,唯一不同的在于对抗的地点不在伊比利半岛、亦不再北非或耶路撒冷,而是在东北欧的地带。 东北欧十字军并不是单一事件,而是连续数次的运动。其中包含了1147年的文德十字军、1225-1228年的宝剑兄弟骑士团对芬兰发动的征服战争、13世纪到15世纪末德意志骑士团对立陶宛发起的一系列军事行动。[5]
东北欧信仰的历史变化
编辑文德人为西斯拉夫民族的一支部族,在民族大迁徙的时代中,文德人转而向西与向南发展,占据了原先向西进军的日耳曼人腾出的空地。公元4世纪时,文德人转向往易北河与奥德河一带流域生活,并在此地长年居住。[6]
公元8世纪中期,法兰克王朝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并且积极地向外扩张。在对外扩张上,其最大的目标乃是德意志地区的易北河流域、萨克森、巴伐利亚等地与潘诺尼亚草原。
在法兰克帝国分裂之后,成为了东法兰克、中法兰克与西法兰克三个政权,其中东法兰克王国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土地将预约为现今的德国与奥地利一带。在加洛林王朝结束后,取而代之的为萨克森王朝。其开国君主鄂图一世(912-973)积极对东欧用兵,希望可以达到基督化的成效。以结果论而言,鄂图一世是成功的,但是成功所持续的时间并不长,针对易北河与奥德河之间的基督化有仅是昙花一现,在其子鄂图二世(955-983)继位之后,文德部族率先发难,将易北河一带的传教士全数驱逐,因此控制权很快又回归了异教徒手中。[7]
对于基督教世界而言,现况下除了西西里岛、伊比利半岛南部为异教徒掌控之外,东北欧沿岸地区也存有异教徒的势力,其分布的地域十分的广泛,从易北河一带到芬兰的波罗地海沿岸都被异教徒的掌握。
在萨克森王朝结束之后,萨利安王朝取而代之。然而,萨利安王朝并没有向萨克森王朝一样与罗马教廷保持着良好之关系。相反地,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与罗马教会发生了许多的摩擦,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引发卡诺沙侮罪的亨利四世了。上述事件中使毒煌权与教权之间相互争夺,这对于刚建立的帝国并非一件好事,尤其是最终亨利四世被判以破门律的形式逐出教会,进而影响其皇权的统治。
在中古欧洲的封建传统之间,诸侯的定位便显得十分重要。此时大多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见状,便积极地想要向东扩张,展现出自己是热衷于基督化异教徒的想法,借此从权力高涨的教会汲取政治利益。然而,此时的文攻武吓基本上都对文德部族不起作用。原因在于文德部族对真神普里佩嘎(Pripegal)信仰坚定,因此大多数此时前往此地的基督教传教士都无功而返。
过程
编辑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的影响(1147-1149)
编辑在经历了多次的失败之后,基督教教会与文德部落的关系进一步的恶化。诚如马格德堡大主教1107至 1108 年间之所言: “因为该地(指易北河以东之地)即吾人之耶路撒冷,此一圣地在初始之际本是自由自在而不受拘束之所,然而后来却遭到异教徒残酷的暴力下而受苦受难……。”[8]
上述文句中可以看出基督教非常想要这片土地,也可以看出基督教对于文德部落的不了解与将其占领并基督教化的欲望。 时间快进12世纪中期,因应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的胜利,与耶路撒冷王国和罗马主教的要求,发起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然而此次东征在开始之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曾经于法兰克福召开过会议,希望诸侯各邦可以响应此次行动。然而却被萨克森领地的诸侯们拒绝了,原因在于易北河一带的冲突尚未平定。借此,上述诸侯转而发起北方十字军运动,以对抗文德部落为首的东北欧异教徒。
上述行动需要广泛的宣传才得以号招众人,因此清谷的圣·伯纳德(St. Bernard de Clairvaux,1090-1153)的宣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伯纳德曾经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时说服众欧洲君主与诸侯合作、促进路易七世(1120-1180)和封建臣民之间的和解、参与圣殿骑士团的规章订定等等,对于整个中古基督教世界有重大的影响。在他愿意为此次行动背书时,也起到了显著的作用。[9]
准备与行动
编辑1147年,在圣伯纳德努力的宣传之下,同年教皇尤金三世(1080-1153)颁布圣域,宣布文德十字军行动正式成形。此次的规章与我们所熟知的十字军东征十分的类似,参与者的罪名会被赦免、获得丰厚的奖赏、拥有土地等等,吸引了大量的青年参与此次行动。此次十字军的组建主要是由两大封建领主为首组织的,分别为北部边区伯爵“大熊”阿尔布雷希特(Albrecht der Bär,1100-1170)及萨克森公爵“狮子”亨利(Heinrich der Löwe, 1129-1195)两位进行组织。
战事的地点首先在多宾(Dobin,今位于德国梅克伦堡-西波美拉尼亚)发生,此时文德部落依样采取了激烈的抵抗,尼克洛特王(Niklot,1090-1160)也组织起了反攻。除此之外,丹麦军队在此地分成两路进攻,但是期中一路被来自多宾的斯拉夫部落击退,另一边则是吕根的拉尼部落(Rani)也在丹麦组织起了抵抗,迫使其退兵。
然而此次的主力部队并没有因而放弃,而是继续围攻多宾一地。十字军的军队有压倒性的数量,加上其武器相较欧洲来的落后,因此最终选择妥协,宣布自己的军队接受基督教的洗礼仪式。
此次胜利已经达到了原先教会的要求,便是希望波罗的海沿岸的居民可以皈依基督教,然而这对于世俗的权力而言并不足够。首先是领土的问题,康拉德公爵与阿尔伯特联手进攻勒布斯,希望可以收复哈维尔柏格,并进攻波美拉尼亚中部取得重大战果,使得上述城市的权力转移。[10]
结果
编辑此次的温德十字军运动中,对于基督教世界而言乃是一次重大的战果。以宗教视角中可以算是一次大成功,使得西斯拉夫民族的异教部落皈依基督教,进一步的扩张基督教的势力版图。除此之外,易北河与奥德河之间的领地全数归基督教所有。上述领地上的问题起到了基督教会中“面子”的重要性,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在巴勒斯坦受到重大损害、接近于无功而返的成果时,此地的军事行动成功为基督教会挽回了一点颜面,进一步的铺陈了未来基督教在东北欧的发展与建设。
然而在文化上而研究并非如此成功的一次行动了。首先,没有基督教的文学会经典被翻译成文德部族所理解的西里尔文字,使得文化的传播相当的有限。[11]除此之外,文德部族仍然有实现部分的自治,尼克洛特王便是透过不断的进贡,维持自身自治的地位。正如同波美拉尼亚第一任主教阿尔伯特(Adalbert of Pomerania,1124-1162)所言:“真正的信仰并不是依靠军事武力,而是透过布道来加以实现。” [12]
参考文献
编辑- ^ Norman Davies. Europe: A History. New York: Harper Perennial. 1998: p. 368. [2022-04-27].
- ^ Hartmut Boockmann. Der Deutsche Orden: Zwölf Kapitel aus seiner Geschichte. München: Verlag C. H. Beck. 1999: p. 116. 7.
- ^ 王萍丽. 營造上帝之城—中世紀的幽暗與冷艷.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 ^ 杜子信. 十三、四世紀德意志騎士團的東北歐十字軍在中古異教徒戰爭中的地位. 成大历史学报,第59期. 2020: 页10–11.
- ^ 杜子信. 中古時期的德意志人東向移民拓殖史作為德意志第二帝國東向擴張的宣傳工具. 《兴大历史学报》, 第 32 期(2018). : 页 1-34.
- ^ 王云龙. 欧洲史视域中文德十字军探析. 贵州社会科学300:2. 2014.12: 81.
- ^ 杜子信. 十三、四世紀德意志騎士團的東北歐十字軍在中古異教徒戰爭中的地位. 成大历史学报,第59期(2020). 2020.12: 12-13.
- ^ Friedrich Lotter. Die Konzeption des Wendenkreuzzuges. Ideengeschichtliche, kirchenrechtliche und historisch politische Voraussetzungen der Missionierung vom Elb- und Ostseeslawen um die Mitte 12. des Jahreshunderts. Sigmaringen: Thorbecke. 1977: p. 60.
- ^ 陶理. 李伯明、林牧野合译 , 编. 基督教兩千年史. 香港,海天书楼. 2001: 268、305.
- ^ Geoffrey Barraclough. The Orgins of Modern Germany,.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1984: p. 263-266. [2022-04-27].
- ^ Christiansen,. The Northern Crusades. : 54.
- ^ Fletcher. . The Barbarian Conversion.. : p.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