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谢贝格装甲师

明谢贝格装甲师(德语:Panzer-Division Müncheberg)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陆军在东部战线最后成立的装甲师。

明谢贝格装甲师
Panzer Division Müncheberg
1945年春开赴前线的明谢贝格装甲师
存在时期1945年3月8日-5月9日
国家或地区 纳粹德国
部门 纳粹德国陆军
种类装甲兵
功能装甲战争
规模
参与战役二战
指挥官
著名指挥官维尔纳·穆默特
标识
师徽章

历史

编辑

明谢贝格装甲旅

编辑

1945年2月初,战争已经来到德国边境,在柏林以东塞洛高地地区的明谢贝格成立了一个应急战斗群:明谢贝格装甲旅,由柏林地区的军事学校及后备部队所动员而成。编成之后先派赴奥得河战线充当应急部队,之后才在明谢贝格继续编成。1945年3月5日,该旅奉命改编为明谢贝格装甲师战斗群。

库默斯多夫战车营

编辑

1945年2月初,库默斯多夫兵器试验场,库默斯多夫战车教导及试验所(Panzerlehr und Versuchsgruppe Kummersdorf)及于特博格炮兵学校改编成库默斯多夫战车营奉命加入新成立的“于特博格装甲师”,总共组成两个战车教导连,在2月25日所呈报的战车数包括四辆虎王战车,一辆虎式战车和一辆猎虎战车,另有五辆虎式战车预计由整备单位移交。1945年3月14日,库默斯多夫战车营奉命加入新成立的明谢贝格装甲师战斗群。

第103装甲旅

编辑

1945年1月,科堡特殊用途战车团团部(Panzer-Regiment Stab z.b.V. Coburg)被编入第103装甲旅并在萨甘(Sagan)地区获得战车,重装备及步兵装甲车的补充,之后在1月26日转战奥得河战线。1945年3月,第29战车团第一营被编入第103装甲旅,在3月5日该旅撤出劳班战区到柏林以东的奥得河战线,在换防之前该旅移交所有战车给其他部队。1945年3月6日,该旅旅部改编为明谢贝格装甲师师部,第103旅就此解散。其旅长维尔纳·穆默特(Werner Mummert)备役上校也昇任明谢贝格装甲师师长。

编成

编辑

1945年3月6日,由原第103装甲旅旅部及所属直辖部队的加入而编成了明谢贝格装甲师战斗群,其编成一直持续到4月中。其中师部及所属直辖部队是由原第103装甲旅旅部及所属直辖部队所改编。1945年3月14日,科堡特殊用途战车团团部,第29战车团第一营和库默斯多夫战车营共同编成了明谢贝格战车营。总共编成营部和三个连:第一连为四号战车连,第二连为豹式战车连,库默斯多夫战车营第三连直接改编为第三连(虎式战车连)。明谢贝格装甲炮兵团则由原明谢贝格摩托化炮兵营(在二、三月间由第一炮兵学校所改编)为基础,在4月中另获得两个轻摩托化榴炮营,一个摩托化加农炮营及团部所扩编而成。其余如装甲通讯加强连,装甲猎兵加强连及装甲工兵加强连等都是在4月初由原第103装甲旅残部,柏林地区后备及教导部队等改编而成,而军官及士官则是由柏林地区的军医院及休养机构所招幕来的。其主战部队如下:

  • 师部:原第103装甲旅旅部
  • 明谢贝格战车营:三个连
  • 明谢贝格装甲掷弹兵团:三个营及团部直属连队,半摩托化
  • 明谢贝格装甲炮兵团:团部及四到五个轻榴炮连
  • 明谢贝格装甲侦搜加强连:摩托化,摩托化侦搜连加一个装甲侦搜排及一个装甲化装甲掷弹兵排
  • 明谢贝格装甲猎兵加强连:摩托化7.5公分战防炮排及十辆四号驱逐战车
  • 明谢贝格装甲工兵加强连:摩托化,五个摩托化工兵排及一个装甲化重装备排
  • 明谢贝格防炮加强连:自走化及摩托化混编防炮连

指挥官:维尔纳·穆默特备役上校[1]

最后的坦克决战

编辑

1945年3月17日至27日间,该师在第39装甲军辖下对屈斯特林守军展开救援作战。3月20日至21日该师奉命在屈斯特林-柏林公路上布防,明谢贝格战车营营长霍斯特·措贝尔(Horst Zobel)上尉提出计划,要部队集中,并布防在视野良好的地点。但是因为要鼓舞步兵的士气,该营二连的第一排突击炮被派去支援步兵。二连本身剩下大约一个排在戈尔加斯特(Gorgast)向南布防。第一连在旧图赫班德,三连和营部在戈尔措。营长措贝尔上尉亲自到后两个地点侦查,并要部队做好掩护,务必从正面和空中都要看不出来。

1945年3月22日一大早,红军屈斯特林桥头堡跃出,负责主攻的有两支部队:第8亲卫军第4亲卫步兵军团下辖的第47和第57亲卫步兵师。第47亲卫步兵师面对国道,第57亲卫步兵师面对旧图赫班德,红军开始90分钟的炮击,第三连和营部所在的村落弹如雨下,成员栖身的房屋多半被炸毁,所幸人员没有伤亡。战车也只有一辆轻微受损,但还可以战斗。乘员在弹幕过后奔向战车,部队到村落出口便发现数百米外有红军战车列队前进中,跟营长在一起的某少尉指挥的豹式战车立刻开火,击毁前两辆战车。其余的红军战车四窜,混乱中又被击毁数辆。红军的IS2战车停在远处,离德军战车一段距离但是双方都没有接近,留下燃烧的俄军战车在中间。不久右翼的德军步兵开始后撤,措贝尔上尉立刻组织部队前去一探,步兵叫道“敌军战车来了!”虽然他们手上配着铁拳战防火箭炮,但是还是有战车恐惧症。德军战车缓缓向红军战车接近,第三连连长开着虎式战车突然冲出去,打爆领头的T34战车,红军战车接着又开始四散奔逃,多数都被击毁。德军战车部队没多大伤亡,但是步兵受到红军的炮击而伤亡相当严重。措贝尔上尉本来想利战果向前进联络失联的二连,但是师部下令严守该地,因此只能作罢。

当天中午,红军第47亲卫步兵师和北边的第295步兵师就已经攻抵戈尔加斯特北方并会师,明谢贝格战车营第二连并没有守住戈尔加斯特。措贝尔上尉的部队在戈尔措东北方约一公里不到的一个果园设置半圆形的防御阵地,守住一百五十米外的一座桥梁,如果该桥梁失陷,全师就有被侧翼包围的危险。副营长指挥的豹式战车守住东边,营长和三连的五辆虎式战车守住北边,傍晚时分红军战车再度来袭,副营长的豹式战车击退8-10辆红军战车的攻击,事后营长才发现该战车炮塔已经卡住,还好情况没变得更糟。

当天晚上红军到达戈尔措和旧图赫班德东边两公里的地方,这时德军第25装甲掷弹兵师从预备队释出,成功夺回戈尔措火车站,预计继续向屈斯特林反击,但是不久便踏上红军雷区而动弹不得。深夜有大约200名步兵后退回来,被营补给车队拦下来,这200名步兵乃充任掩护战车的任务。当天该营宣称击毁59辆红军战车,包括IS2重战车在内,己方只有两员受伤,车量微损。

救援屈斯特林

编辑

1945年3月23日一大早,红军又开始猛烈的炮击。炮击之准确使得战车部队必须放弃该果园,但是还是在桥附近布防。虽然战车兵没有伤亡,但是前一晚那200名步兵伤亡得只剩一名少尉和六名士兵。到了下午,炮击稍歇,措贝尔上尉收到师部的命令要他颁发前一天作战的勋章,他立刻召来各连排指挥官颁发勋章,一来鼓舞士气,二来怕太晚,事后追赠根本没有意义。但是这一轻微举动也引来红军的反应,立刻炮击。在授勋的时候,红军的炮弹也开始落在附近,于是草草结束。傍晚又击退几次红军战车的攻击。

1945年3月24日,该营奉命撤出当地,由其他单位接手防务。措贝尔上尉回到师部,师部情报官告诉他截获两段红军无线电通讯,第一段是面对措贝尔上尉当面的红军指挥官被责难没拿下那座桥,第二段是该指挥官说他们发现果园里面有8辆掘藏的虎王战车,不可能攻克。其实果园里只有五辆虎式战车,而且没有掘藏。措贝尔上尉的部队在两天的战斗中,除去二连的第一排不算,只两人受伤。但是第一排后来听步兵说被屈斯特林的部队纳入指挥,随后被消灭。

1945年3月27日,希特勒训令第9军向奥得河西岸之红军桥头堡展开反击以解救屈斯特林之守军,第9军以明谢贝格装甲师为主力,以第20装甲掷弹兵师第25装甲掷弹兵师元首掷弹兵师一同投入救援作战。该师以突击炮支援明谢贝格装甲掷弹兵团第2营由国道向屈斯特林方向前进,在进击3公里后遇到红军第八亲卫军的顽强抵抗,损失11辆步兵装甲车,三辆豹式战车及五辆突击炮,救援作战以失败收场。

柏林之战

编辑
 
战斗后的柏林动物园

1945年4月16日,施劳弗高地,红军发动对柏林的大攻势。4月16日至4月17日间该师在塞洛高地进行防御战,之后退至明谢贝格周边,固守哈登贝格防线,在经过惨重损失后经由特雷普托附近的米格尔湖退入柏林东南郊区,在4月24日及25日间到达滕珀尔霍夫机场。柏林本身的防务划为十个防区,分别是A到H防区及第九防区,每一个防区都有专属的部队及民兵协防。4月26日夜间该师残存的战斗群被红军击退进入市区东边的AB防区,在动物园至帝国运动场防线进行市街战直到4月30日。1945年5月1日残存的战斗群进入地下铁建立指挥所,同时在柏林动物园碉堡区防空炮塔,帝国运动场及动物园进行最后的防御战。该师最后一辆虎式战车在勃兰登堡门前数百米被红军击毁,乘员逃生继续作战。5月1日,红军的旗帜插上了国会大厦。5月2日,包括战车营营长措贝尔上尉在内的少数人在施潘道以西的施塔肯(Staaken)突围度过哈弗尔河桥,到达波茨坦南边,加入在贝利茨地区由温克将军所指挥的第12集团军,这些突围的部队在唐格明德向美军投降。5月8日德国投降,该师残余部队在柏林为红军所俘。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944-45年德国组成许多的警戒战斗群(Alarm-Kampfgruppe),多半是为了因应紧急战况而临时由后备部队所编成,可以翻译成警戒战斗群,动员战斗群或是应急战斗群。这些战斗群有些被其它正规部队所吸收,不过在1945年有一些这样的战斗群则是直接被改编为正规部队,明谢贝格装甲师是一个例子,另外如库尔马克装甲掷弹兵师也是一个例子(其实两者的编装差不多,不过库尔马克是承袭大德意志的传统以装甲掷弹兵师命名)。这个师是依照1945年装甲师战斗群基本编装表所编成,大致上是一个混编的战车团,一个装甲掷弹兵团及一个装甲炮兵团,其余战斗支援部队都缩减成加强连。

延伸阅读

编辑
  • Peter Gosztony (Hrsg.): Der Kampf um Berlin in Augenzeugenberichten, Deutscher Taschenbuch Verlag, München 1985. Erstausgabe: Karl Rauch Verlag, Düsseldorf 1970. ISBN 3-423-02718-5.
  • Hans-Joachim Eilhardt: Frühjahr 1945: Kampf um Berlin und Flucht in den Westen. Helios Verlag, Aachen 2003, ISBN 3-933608-76-7.
  • Jürgen Thorwald: Das Ende an der Elbe. Bertelsmann Lesering, Gütersloh 1959. Darin: Tagebuchaufzeichnungen Walter Kroemer-Pecoroni, Zweibrücken.
  • Tony LeTessier: Der Kampf um Berlin 1945. Von den Seelower Höhen zur Reichskanzlei. Ullstein, Berlin / Frankfurt am Main 1991, ISBN 3-550-07801-3.
  • Tony LeTessier: Durchbruch an der Oder. Der Vormarsch der Roten Armee 1945. Berlin / Frankfurt am Main 1995, ISBN 3-550-07072-1.
  • Hein Johannsen: Werner Mummert. Das Leben eines sächsischen Offiziers. Libergraphix, Gröditz 2012, ISBN 978-3-95429-001-7.
  • Bernd Krömer: "Vor 60 Jahren – Berlin fällt", Tagebuch Walter Kroemer, Ordonnanzoffizier in der Pz.Div. Müncheberg, Monatszeitschrift "Kameraden", April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