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尔·布勒东
朱尔·阿道夫·艾梅·路易·布勒东(法语:Jules Adolphe Aimé Louis Breton,法语发音:[ʒyl adɔlf ɛme lwi bʁətɔ̃];1827年5月1日—1906年7月5日)是19世纪法国的自然主义画家。朱尔‧布勒东的画作深受法国乡村的影响,他的画法吸收了传统技法,这有助于其成为乡村生活之美及田园风光的主要宣传者。
朱尔·布勒东 | |
---|---|
出生 | 1827年5月1日 库里耶尔 |
逝世 | 1906年7月5日 (79岁) 巴黎 |
母校 | |
职业 | 画家、作家、诗人 |
早年生活与训练
编辑1827年5月1日布勒东出生在加莱海峡的小村落库里耶尔 。父亲马里-路易·布勒东(Marie-Louis Breton)的工作是替一名富有的地主管理土地。母亲在他4岁时去世,他由父亲抚养长大。同住的其他家庭成员有外祖母、弟弟埃米尔和叔叔博尼法斯·布勒东。布勒东对传统的尊重、对土地和对家乡的热爱一直是他毕生的艺术核心,是其众多沙龙作品中的场景。
布勒东最早是在靠近圣奥梅尔的圣贝尔廷学院(College St. Bertin)接受艺术训练。 1842年,他遇到了画家费利克斯·德维涅(Felix De Vigne),德维涅对他的青年才俊感到印象深刻,说服他的家人让他学习艺术。布勒东于1843年前往根特,继续在根特皇家美术学院与德维涅和画家亨利·范德哈特一起学习艺术。1846年,布勒东搬到安特卫普,跟随许斯塔夫·瓦珀斯(Egide Charles Gustave Wappers)上课,并花了一些时间临摹佛兰德大师的作品。1847年前往巴黎,希望在法国美术学院完善其艺术训练。
布勒东在巴黎的时候,是在米歇尔‧马丁‧德罗林(Michel Martin Drolling)的画室学习。他结识了几位现实主义画家并与之成为朋友,包括弗朗索瓦·邦万(François Bonvin)和古斯塔夫·布里翁(Gustave Brion),从他早期在巴黎沙龙的作品可反映出他们的影响。他的第一个成果属于历史主题:《圣皮亚特在高卢布道》(Saint Piat preaching in Gaul),接着受到1848年革命的影响而绘制了《苦难和绝望》(Misery and Despair)。布勒东的画作《苦难和绝望》和《饥饿》(Hunger)在1849年和1850-51年的沙龙展出。
这两幅画后来都遭到毁坏。《饥饿》在布鲁塞尔和根特成功展出后,布勒东搬到了比利时,在那遇到了未来的妻子埃洛迪。埃洛迪是他早年老师费利克斯·德维涅的女儿。1852年回到法国。布勒东发现自己并没画历史画的天赋,因此又回归到少年时代令他印象深刻的自然与乡土的记忆。1853 年,他展出了《收割者归来》(Return of the Reapers),在他众多受瑞士画家路易·利奥波德·罗贝尔(Louis Léopold Robert)影响的农村画中的第一幅作品。布勒东对农民意象的兴趣从那时起就根深蒂固,这也是他今天最为人所知的原因。1854年回到定居的库里耶尔村,开始创作《拾穗者》(The Gleaners),这是一部受季节性田间劳动和不幸者的困境启发的作品,他们只能在收获后收集留在田里的东西。《拾穗者》获得了三等奖章,这开启了布勒东的职业生涯。他接受了国家的委托,许多作品被法国艺术管理局购买并送至省级博物馆。他1857年的画作《阿图瓦,给小麦的祝福》(Blessing of the Wheat, Artois)同年在沙龙展出并获得二等奖。
布勒东于1858年与埃洛迪结婚。
生前名声在外
编辑他从1870年代到1880年代和1890年代继续举办展览,名声越来越大。他对落日余晖风景中的单一农女形象的诗意描绘,尤其在美国仍深受欢迎。由于作品受大众喜爱,布勒东经常制作某些画的复制品。他在他所处的时代非常受欢迎,在沙龙展览中展出了众多作品,这些作品作为版画广泛流通。布勒东是他的祖国法国、英国、美国在那时代最著名的画家之一。
1886年,唐纳德·史密斯(Donald Smith,第一代斯特拉斯科纳和皇家山男爵)在纽约的拍卖会上以45000美元拍得布勒东的作品《圣餐》(The Communicants,1884年)[1]。这个价格在当时是在世艺术家的画作中的第二高价[2]。这幅画在2016年再次转手,拍得127万美元。[3]这个数字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非常接近1886年的拍卖价格。同样是在1886年,布勒东在博德瑞去世后被选为法兰西学会的成员。
1887年,纽约艺术品经销商克内德勒画廊(M.Knoedler)向布勒东订购了两幅画,[4]委托夏尔·阿尔贝·瓦尔特纳(Charles Albert Waltner)蚀刻了宏伟的沙龙作品《拾穗者之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859),并于1888年举办作品特展。[5]
1889年,布勒东成为荣耀宫美术馆(Legion of Honor)的负责人,1899年成为伦敦皇家学院的外籍院士。他的弟弟埃米尔是一名建筑师,女儿维吉妮也是画家。
布勒东还写过几本书,是一位公认的作家,出版了一卷诗集(《珍妮》),还出版几本散文讲述他作为艺术家和他所认识的其他艺术家的生活;其中包括《香榭丽舍大街》(Les Champs et la mer,1876年)、《我们的世纪画家》(Nos peintres du siècle,1900年)、《德尔菲娜-伯纳德》(Delphine Bernard,1902年)和《绘画》(La Peinture,1904年)。布勒东于1906年7月5日在巴黎去世。
布勒东基本上是一位描绘位乡村生活的画家,尤其是描绘在阿图瓦省的乡村生活,他只曾三度离开此处进行短暂的旅行:1864年到普罗旺斯,1865年和1873年到布列塔尼,从那里他得到了一些最快乐的宗教场景研究。他的众多主题一般可分为四类:劳动、休息、农村节日和宗教节日。在他比较重要的作品中,可列举出使他获得三等奖章的《妇女拾穗》和《圣塞巴斯蒂安节后的那一天》 (1855 年);获得二等奖章的《祝福田野》(1857年);现藏于里尔画廊的《悬挂受难者》(1859年);现藏于卢森堡的《拾穗者归来》(1859年);《傍晚和妇女除草》(1861年),一等奖章;《祖父的生日》(1862年);《一天的结束》(1865);《丰收》(1867); 《马铃薯采集者》(1868年);《除草的农妇》(1868年);《赦免,布列塔尼》(1869年);《喷泉》(1872年),荣誉奖章;《圣约翰的篝火》(1875年);《补网的妇女》(1876年),藏于杜埃博物馆;《拾荒者》(1877年),藏于卢森堡; 《晚上,菲尼斯泰尔》(1881);《云雀之歌》(1884);《最后的太阳光》(1885);《牧羊人的星星》(1887);《回家的呼唤》(1889);《最后的拾穗》(1895);《收集罂粟花》(1897);《警报声》(1899);《黄昏的荣耀》(1900)。
身后声誉
编辑可以说,布勒东的名声在1934年时,在1933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达到巅峰。 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公布《云雀之歌》赢得了《芝加哥每日新闻》“美国最受欢迎的艺术作品”的评选比赛,她还宣称这幅画是她个人最喜欢的画作。[6]《云雀之歌》此时已经成为美国流行艺术品味在全国范围内的代表。” [7]当然由于《云雀之歌》当时被送至芝加哥艺术学院[8] ,因此其他美国博物馆的布勒东作品更具优势。然而,布勒东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赞赏。1930 年代的美国艺术机构认为布勒东的作品是低俗艺术,芝加哥艺术学院院长本身也主张将其作品从展览中移除。[9]直到二十世纪下半叶,布勒东的社会现实主义才重新获得尊重。 [10]
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可以称,布勒东死后的名声深受生前成功之害。 他最细致的的作品不是直接进入博物馆,就是被亨利·克雷·弗里克、凯瑟琳·罗里拉德·沃尔夫、摩根家族、亨利·亨廷顿和菲尔德家族等人收藏。这些收藏家拥有巨大的财富,因此他们要么将自己的藏品捐赠给他们最喜欢的当地博物馆,要么建立自己的博物馆,例如亨廷顿图书馆。与此同时,19世纪版画制作呈指数级增长[11]。布勒东作品的廉价版画充斥着市场。2019年,数十种19世纪版画在eBay等网站上以低于10美元的起价出售。
布勒东的名声与他同时代的艺术家文森·梵高成鲜明对比。布勒东在有生之年是著名、收入丰厚的成功艺术家。有些作品他会花了数个月创作。反之,梵高在1880年十分贫穷,他曾步行85公里到库里耶尔拜访他非常钦佩的布勒东,但被布勒东的高墙挡住了去路,只能打道回府[12]。梵高生前没有大收藏家蜂拥而至购买其作品,没收到来自纽约市的绘画委托,生前没有出版物,最后死于贫困。然而,在2015年的拍卖会上,梵高的作品《流动天空下的风景》[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Paysage Sous un ciel Mouvement)拍得5400万美元[13],该作品创作于梵高每天创作一幅作品的时期。讽刺的是,梵高在给他弟弟西奥的一封信中提到他看过布勒东的画作《云雀之歌》并认为这幅画很“美好”。[14]
印刷品和复制品
编辑1898年,诺德勒画廊出版了该画廊的版画画册,并于布勒东之后列出8幅版画,包括查尔斯·沃尔特纳蚀刻的《夜晚》、莱昂内尔·阿里斯蒂德·勒库特蚀刻的4幅版画、查尔斯·路易斯·克拉特克的《云雀之歌》和保罗-阿道夫·拉琼的《最后的光线》。[15]诺德勒画廊并非布勒东版画的唯一出版商,其他出版商还包括伦敦的亚瑟·图斯父子画廊(Arthur Tooth & Sons Galleries)、底特律出版公司(Detroit Publishing Company)[16]和纽约的莫里斯和本迪恩画廊(Morris & Bendien)。其他蚀刻师包括科尔·克平(Charles Koepping)和WS Lathrop[17]以及利奥波德·弗拉芒(Leopold Joseph Flameng)。[18]大多数版画往往很小且未署名,但有一些同时带有布勒东和蚀刻师的签名的版画留存至今。布勒东的作品如今仍很受欢迎,被复制为有框和无框的艺术微型精细喷画(Giclée),还被翻印在购物袋、枕头、床罩[19]、T恤衫、咖啡杯等各种物品上。[20]
致敬
编辑1912年,巴黎十三区的朱尔‧布勒东街(Jules Breton St.)以他的名字命名。
薇拉·凯瑟1915年的小说《云雀之歌》书名得名自布勒东的画作。
2014年2月,演员比尔·莫瑞在电影《大寻宝家》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他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偶然遇见布勒东的画作《云雀之歌》,帮助他度过了早期职业生涯的低谷。[21]
参考文献
编辑- ^ The American Annual Cyclopedia and Register of Important Events ..., Volume 26. 1887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0).
- ^ Biography of Jules Breton.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1).
- ^ Sotheby's 2016 auction 19th Century European Art.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9).
- ^ Schiller & Bodo European Paintings, New York.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9).
- ^ Concerning Delacroix and Jules Breton, apropos of a special exhibition of their work at the galleries of M. Knoedler and Company, successors to Goupil and Company.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9).
- ^ Facebook page of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Facebook.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5.
- ^ May, Cheryll. A Seamless Web: Transatlantic Art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edited by Cheryll May. 17 March 2014 [2023-06-19]. ISBN 978-1-4438-5747-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7).
- ^ The Song of the Lark: On view at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1884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2).
- ^ Eskilson, Stephen. Contesting the Canons: The Song of the Lark and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Collections. Fall 2019, 15 (2): 263–264.
- ^ Hoakley. Jules Breton's Eternal Harvest: 5 1890–1906. The Eclectic Light Company Macs, Painting, and More. 12 April 2017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9).
- ^ Ives, Cota. The Print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e Met.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9).
- ^ Martin Gayford, The Yellow House: Van Gogh, Gauguin, and Nine Turbulent Weeks in Arles, Fig Tree, Penguin, 2006. ISBN 0-670-91497-5. See page 177.
- ^ THE COLLECTION OF LOUIS & EVELYN FRANCK Vincent van Gogh PAYSAGE SOUS UN CIEL MOUVEMENTÉ. Sotheby's.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9).
- ^ 500 (503, 406): To Theo van Gogh. Nuenen, Monday, 4 and Tuesday, 5 May 1885. - Vincent van Gogh Letters. www.vangoghletters.org. [1 Januar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 ^ Knoedler and Company Exhibition Catalogs M. Knoedler & Co., New York Page 43.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9).
- ^ Library of Congress: The song of the lark. Library of Congress.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9).
- ^ Etchings after famous paintings by modern masters of the needle. 1920.
- ^ Graves, Algernon. 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 A Complete Dictionary of Contributors ..., Volume 3. 1905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0).
- ^ Fine Art America: Calling In The Gleaners.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9).
- ^ Tee-shirts with Song of the Lark. [202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5).
- ^ YouTube上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