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文·潘诺夫斯基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0年6月2日) |
欧文.潘诺夫斯基(德语:Erwin Panofsky;1892年3月30日—1968年3月14日)为德国犹太裔艺术史学者,以图像学三段分析理论奠基后世图像学研究基础,并明确界定出“图像志”(iconography)与“图像学”(iconology)以及其分析应用。潘诺夫斯基的艺术史研究范畴主要在中世纪与北方文艺复兴艺术,发表多项与杜勒相关的研究,在三段分析理论中便有以杜勒的版画《忧郁I》(Melencolia I)作为理论例证。[1]潘诺夫斯基因为其犹太裔身份使得他在纳粹时期(1933-1945)至美国发展,因此其主要学术研究和图像学著作是在美国时发表。
欧文·潘诺夫斯基 Erwin Panofsky | |
---|---|
出生 | 德意志帝国汉诺威省汉诺威 | 1892年3月30日
逝世 | 1968年3月14日 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 | (75岁)
潘诺夫斯基承袭瓦尔堡学派,引进包括尼采哲学在内的人文学科知识来讨论艺术品的意义问题,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方法便是将对艺术品的理解从沃夫林等艺术史家研究的视觉形式转向意义的重建,进一步分析图像涵盖的文化意涵及探讨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动向。[1]
学术经历
编辑成长与求学历程
编辑潘诺夫斯基生于1892年德国汉诺威的犹太家庭,其家族因经营西里西亚的矿业而致富。潘诺夫斯基在柏林成长,1910年通过德国高考(Abitur)后,在1910-1914年间修习法律、哲学、语言学与艺术史,并研究北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杜勒。
1926年潘诺夫斯基担任汉堡大学的第一位艺术史教授,与阿比·瓦尔堡往来密切,潘诺夫斯基的三段分析研究法,便是在瓦尔堡图像学概念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与当时为艺术史显学的风格史对抗。相较风格史重视艺术品形式并主张形式才能彰显艺术价值,[2]潘诺夫斯基图像学除了对艺术品本身之描述,更将研究要点放在解释作品内涵,因此强调艺术史家须具备丰富历史知识掌握文献、原典,才能探寻作品中的象征与文化意义。[2]
纳粹时期至美国发展
编辑纳粹当权后许多艺术史家避逃至英、美两国,潘诺夫斯基因犹太人身份也于1934年被解雇教职,移居至美国并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2]潘诺夫斯基有关图像学和艺术观点的理论大多是移居美国时期发表的,如1939年出版第一本图像学专论《图像学研究》(Studies in iconology)与1955年出版的《视觉艺术的意义》(Meaning in visual arts)都是奠基图像学理论基础的重要论著。[3]
理论
编辑根据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图像学研究有三个步骤:描述、分析与解释。首先“前图像描述”(Pre-iconographical description)指的是观察物件的外观,客观的叙述表象特质,包括色彩、光线、线条或构图等;第二步骤“图像志分析”(Iconography)是深入图像物件的主题,分析在史料记载出现的缘由与意涵,推测主题出现的可能通则,如理念、故事性质等,因此在分析阶段须具备丰富知识,掌握原典文献,以了解图像在不同历史情境的演变脉络;最后步骤“图像学研究”(Iconology)是以时代背景、文化特征、政治因素或社会概况等要素,解释图像物件所涉及的人、事、时、地,深入探讨未曾被解释的可能意义。[4][5]
解释的对象 | 解释的行为 | 解释的资质 | 解释的矫正原理 (传统的历史) |
---|---|---|---|
Ⅰ、第一性或自然主题
|
前图像志描述 | 实际经验(对象、事件的熟悉) | 风格史
(洞察对象和事件在不同历史条件下被形式所表现的方式) |
Ⅱ、第二性或程式主题
构成图像故事和寓意的世界 |
图像志分析 | 原典知识(特定主题和概念的熟稔) | 类型史
(洞察特定主题和概念在不同历史条件下被对象和事件表现的方式) |
Ⅲ、内在意义和内容
构成“象征”“价值”的世界 |
图像学解释 | 综合直觉(对人类心理基本倾向的熟悉)受到个人心理与“世界观”的限定 | 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征象或象征的历史
(洞察人类心灵的基本倾向在不同历史条件下被特定主题和概念所表现的方式) |
代表论著
编辑杜勒研究
编辑- 《杜勒的艺术理论》(1915)
- 《杜勒作品中古代人物的姿势》(1922)
- 《阿尔布雷希特·杜勒》(1954)
图像学研究论著
编辑- 《艺术史基本概念:近代艺术中的风格发展问题》(1915)
- 《图像艺术中的风格问题》(1915)
- 《图像学研究》(1939)
- 《视觉艺术的意义》(1955)
影响
编辑图像学奠定美术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互动基础,将取材范围拓展至政治、经济、哲学等史学研究。[2]当代许多创作品,如图画、雕像、剧场、摄影、广告等主题或领域都能使用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架构加以探讨及诠释。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陈怀恩. 帕諾夫斯基的藝術學基本概念. 掲谛. 2005, 7 (9): 77-78.
- ^ 2.0 2.1 2.2 2.3 陈平. 西洋美術史學史. 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8: 3.
- ^ 3.0 3.1 Erwin Panofsky,戚印平、范景中译. 圖像學研究: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題.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11: 13.
- ^ 谢斐纹. 圖像學論述華鐸的樂器畫作. 艺术研究学报. 2014, 2 (7): 3.
- ^ Chang, Sheng-Ching. 藝術史學科的創立-德國藝術史巨擘瓦堡(Aby Warburg)/The emergence of history of art as a discipline of science and the art historian Aby Warburg. 1997-06-01 [2020-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