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提尼亚通用希腊语:Βιθυνία),《和合本圣经》译为庇推尼,是位于小亚细亚西北部的一个古老地区、王国以及罗马帝国行省,其毗邻普罗庞提斯海博斯普鲁斯海峡攸克辛海(黑海古称),西南方和密细亚接壤,东北部则与帕夫拉戈尼亚本都的海岸线相邻,东南方通往小亚细亚内陆地带的弗里吉亚

比提尼亚
安纳托利亚古代地区
位置安那托利亚
存在国家公元前297年-74年
主要民族比提尼人希利人色雷斯人
历史上的首都尼科米底亚尼西亚
罗马帝国行省比提尼亚
比提尼亚在小亚细亚/安那托利亚的位置

比提尼亚在公元前4世纪时是独立的王国。其首都设于尼科米底亚,该城是由尼科美德一世于公元前264年在阿斯塔科斯英语Astacus in Bithynia遗址上重新建立的城市。比提尼亚于公元前74年被末代国王尼科美德四世赠与罗马共和国,此后比提尼亚与本都地区合并为比提尼亚与本都行省,成为罗马治下的一个省分。7世纪时,拜占庭帝国将比提尼亚地区划归奥普西金军区管理。到了13世纪,比提尼亚又成为塞尔柱帝国边境地区的领土,并最终在1325年至1333年间被奥斯曼帝国征服。

概况

编辑

比提尼亚的主要城市大多座落于普罗庞提斯海(现称马摩拉海)旁的肥沃海岸上,其中包括:尼科米底亚迦克墩基厄斯阿帕米亚英语Apamea Myrlea。此外,因尼西亚信经而闻名的都市尼西亚(现称伊兹尼克)也位于此地。

根据学者斯特拉波所述,比提尼亚的东部是以珊伽里俄斯河(现称萨卡里亚河)为界线,不过更普遍的观点则把玛利安杜尼亚人英语Mariandyni所居住的区域也包含在内,通说认为比提尼亚的东面边境延伸至帕耳忒尼俄斯河为止,这条河将比提尼亚与帕夫拉戈尼亚区隔开来。比提尼亚的西面与西南部以林达库斯河英语Mustafakemalpaşa River为界和密细亚分隔,南方则与弗里吉亚以及加拉太相邻[1]

虽然比提尼亚到处都是高山及森林,但它的山谷及海岸区非常肥沃。当地最主要的山脉被称为密细亚奥林帕斯山(高度8,343英尺),其耸立于布尔萨的上方,即使远在113公里外的伊斯坦布尔仍清晰可见,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它的山峰都被白雪所覆盖[1]

山脉由萨卡里亚河向东延绵160公里远至帕夫拉戈尼亚,这些山岭属于安那托利亚高原台地的一部分,辽阔的高原向西延伸直达博斯普鲁斯海峡,虽然高原上充满许多丘陵且被茂密的森林所覆盖(土耳其语称之为Ağaç Denizi,意思是“树海”),但却没有被任何高耸的山峰所阻隔。西海岸因两个小湾而呈现锯齿型,最北面的伊兹密特湾(古称阿斯塔科斯湾)深入内陆约65-80公里直抵伊兹密特(古称尼科米底亚)一带,伊兹密特与黑海间仅隔着一道宽约40公里地峡。南面的盖姆利克湾则长约40公里,在它与山谷尽头的交会点坐落着小城盖姆利克,该城与伊兹尼克湖相连[1]

当地主要河流珊伽里俄斯河的流域从南至北将比提尼亚横断,林达库斯河使其与密细亚分隔,菲里优斯河英语Filyos River发源于距离海岸约80公里处的阿拉山(Aladağ),其流经古代遗址提乌姆英语Tium附近的博卢后,最终于卡拉代尼兹埃雷利东北约40公里处注入黑海,该河总长度超过160公里。较次要的帕耳忒尼俄斯河则为比提尼亚东面的边界[1]

面朝黑海的山谷内遍布各种果树,如橘子便是当地所盛产的果类。同时,珊伽里俄斯河谷以及布尔萨与尼西亚的平原亦相当肥沃并得到悉心耕种,广泛种植的桑树园为布尔萨的丝绸产业提供了源源不绝的供应原料,长年以来在布尔萨大规模生产的绸缎早已广负盛名[1]

历史

编辑

铁器时代

编辑
 
比提尼亚地区(黄色部分)

根据古希腊学者希罗多德的记述,比提尼人是来自色雷斯人中的一支部族,他们与希利人生活在一起,这两支同为色雷斯语系的民族大约在青铜时期晩期崩溃中的某个时间点,或者在铁器时代早期,从巴尔干半岛迁移到小亚细亚定居。比提尼人与希利人这两个同根同源的部族在小亚细亚的新家园似乎互相相邻,他们协力驱逐了原本居住于当地的密细亚人英语Mysians考寇涅斯人英语Caucones和其他一些小部族,仅有居住于东北方的玛利安杜尼亚人英语Mariandyni仍保有自己的地盘,希罗多德提到希利人以及比提尼人是肩并肩共存的[1]。虽然现今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几乎没有留存下来,不过根据希罗多德的描述,我们仍可以得知比提尼人与希利人讲述的语言属于色雷斯语的语支,和弗里吉亚人以及亚美尼亚人使用的语言一样皆属古巴尔干语族的一员。

日后的希腊人沿着海岸建有数座殖民地,其中包括:基厄斯、位处博斯普鲁斯海峡东端的迦克墩(现称卡德柯伊)与西面的拜占庭,以及距离博斯普鲁斯海峡以东190公里位于黑海旁的赫拉克利亚英语Heraclea Pontica等城市[2]

比提尼亚之后被并入吕底亚王国的领土,当吕底亚的末代君主克罗伊斯在公元前546年被居鲁士二世击败后,比提尼亚又再度被划为波斯帝国辖下弗里吉亚行省的一部分,并由波斯总督负责管领,其辖区涵括从赫勒斯滂(现称达达尼尔海峡)直至博斯普鲁斯海峡间的所有土地[1]

比提尼亚王国

编辑

早在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前,比提尼人在比提尼亚的巴斯英语Bas of Bithynia芝普特斯一世两名领主的带领下,已具有颇为独立的地位,芝普特斯一世在公元前297年时取得国王(巴西琉斯)的称号。

他的儿子兼继承者尼科美德一世建造了尼科米底亚,这座城市很快便变得繁荣兴盛,在尼科美德一世的长期统治期间以及继任者普鲁西阿斯一世普鲁西阿斯二世尼科美德二世任内,比提尼亚王国在安那托利亚众多小国君主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及地位。但最后一任国王尼科美德四世却无法对抗本都王国米特里达梯六世的侵略而失去王位,在罗马元老院帮助他复位之后,尼科美德四世决定在他的遗嘱中把王国赠予罗马共和国(公元前74年)[2]

比提尼亚的历任国王皆会将他们的肖像铸造于钱币上,这些头像大多展现出极其成熟的希腊雕刻风格[3]

罗马帝国

编辑
 
绘于15世纪的小亚细亚地图,比提尼亚位于图中的左上角

作为罗马帝国行省,比提尼亚的边界常有变动,出于行政统治上的需要它经常与本都行省合并在一起。在图拉真时期,年轻的小普林尼被委任为这个联合行省的总督时便已是如此划分,这为历史学家们提供了研究当时罗马省分的宝贵历史资料。

拜占庭帝国

编辑

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下,比提尼亚再次沿着珊伽里俄斯河被划分为两个不同的行省,只剩下河西岸的地区保仍有比提尼亚的名字[2]

比提尼亚因其境内的公路以及该地连接了帝国北方多瑙河边界与东南部幼发拉底河的重要战略位置而备受重视,公元562年左右,查士丁尼一世决定在珊伽里俄斯河上兴建横跨河岸巨大的珊伽里俄斯桥英语Sangarius Bridge,以确保帝国与东方大区间的联系顺畅,当时拜占庭的军队经常在尼科米底亚过冬。

这段期间内,比提尼亚地区最主要的两座城市,分别是尼西亚以及由尼科美德一世所建立的尼科米底亚,两者为了争夺比提尼亚首府的地位,而进行长年的相互竞争。

出生名人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Chisholm 1911,第12页.
  2. ^ 2.0 2.1 2.2 Chisholm 1911,第13页.
  3. ^ Asia Minor Coins - regal Bithynian coins. [2019-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1). 

参考来源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40°30′N 31°00′E / 40.5°N 31.0°E / 40.5;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