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彖
袁彖(447年—494年),字伟才,小字史公,陈郡阳夏人。南朝宋吴郡太守袁洵孙,雍州刺史袁𫖮侄,父亲是武陵太守袁觊。南朝宋、齐官员,官至侍中。
生平
编辑袁彖年轻时就已经喜欢当时人流行的写作及老庄玄言,其父袁觊临终前就曾写信向袁𫖮称许袁彖的才华及学识足以兴盛袁家[1]。
袁彖曾获举为秀才,并获任命为诸王的参军,但他没有上任。在为父亲服丧期时正遇上泰始二年(466年)伯父袁𫖮因对抗宋明帝而被杀一事,当时袁𫖮的尸身被明帝下令丢到长江中,袁彖和袁𫖮旧奴仆二人偷偷打捞,找了四十多日才找到,并将之秘密埋在石头城后山中。袁彖亦一直带着袁𫖮的文集随身,终至泰豫元年(472年)明帝去世后,袁𫖮才得以改葬。这番行为令其获得堂叔袁粲及岳父蔡兴宗器重[2]。
后袁彖出任安成王刘准的征虏参军,后转主簿,再历任尚书殿中郎、庐陵内史、豫州治中、太傅相国萧道成的主簿。转任秘书丞后参与校议国史,其时檀超打算在国史中设《处士传》,袁彖表示反对,认为这些不肯出仕的处士是“排斥皇王,陵轹将相”,不能助长这种风气,认为将那些人物依其姓氏或事迹附在其他篇章中就可[3]。袁彖后一直辞让始兴王友的新任命,齐高帝命令吏部尚书何戢向他宣旨逼其接受任命。后转任中书郎,兼任太子中庶子,及后又改兼御史中丞,随后调任黄门郎仍兼御史中丞,然而到了永明元年(483年)齐武帝诛杀张敬儿后,丹阳尹李安民奏报敬儿姻亲征北咨议参军谢超宗意图策反他一事,令本已对谢超宗有心结的齐武帝命令袁彖弹劾谢超宗以将其治罪。然而袁彖上奏后武帝却不满其奏文写得态度模棱两可,又命尚书左丞王逡之弹劾袁彖,终被免官[4]。不久,又获出补庐陵王萧子卿的安西咨议参军、南平内史,后随府转长史、南郡内史,行荆州事。再调还朝中任太子中庶子、本州大中正,后外任冠军将军、监吴兴郡事[5]。
袁彖因性格刚直,早就试过说话得罪过齐武帝,而他又与王晏不和,故此有一次王晏看到齐武帝用一把金柄刀切瓜,就借故说外面有关金刀的各种流言,劝齐武帝不要用;并在齐武帝追问之下称是袁彖对他说的。齐武帝遂对袁彖有怨恨,至袁彖出监吴兴郡事时就借其预支俸禄一事将其免官并流放到东冶。后来,齐武帝记起袁彖,特别地巡幸东冶并借赐宴召袁彖对谈,翌日就将他放了。不久更以白衣行南徐州事,历任司徒咨议、卫军长史及侍中。隆昌元年(494年)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谥靖子[6]。
性格特征
编辑- 袁彖体形肥胖,史载其随同皇帝出猎时夸张得需要数人推扶才能够走路。
- 袁彖母亲在他很小时就死了,他由其伯母王氏养大,亦事伯母如亲母那样。袁彖家教下其家子女亦有孝义。[7]袁彖任安西咨议参军时,南郡江陵县人苟蒋之弟妇和一个曾口寺僧人有不当性关系,苟蒋之遂乘僧人夜入苟家时杀了他,遂因杀人遭检控。苟蒋之供称这种家门秽行去告状则感羞耻,但也不能默默忍受,故此自己才杀了僧人;可是其弟苟胡之也说一样的话,称僧人是由自己所杀,将罪责都推在自己身上。江陵令宗躬遂将案件上报州府,讨论时袁彖就认为其兄弟二人杀僧人并非纵暴之举,而且审理时都将罪行揽在己身,如此和昔日孔融和孔褒及孔母因收留张俭一事“一门争死”之事相提并论,认为不应该重责他们。最终兄弟二人都获免死[8]。后中书郎王融在齐武帝临终之际意欲制造形势推竟陵王萧子良继位但失败,最终被赐死,数月后萧子良也去世了,袁彖向陆慧晓表示齐室步向衰弱已多年了,开国元勋都死光了, 惋惜王融无法拥立萧子良这位长君安定国家、更认为苍生正陷入灾难之中[9]。
延伸阅读
编辑[编]
参考资料
编辑- ^ 《南齐书·袁彖传》:彖少有风气,好属文及玄言。……觊临终与兄𫖮书曰:“史公才识可嘉,足懋先基矣。”史公,彖之小字也。
- ^ 《南齐书·袁彖传》:举秀才,历诸王府参军,不就。……服未阕,𫖮在雍州起事见诛,宋明帝投𫖮尸江中,不听敛葬。彖与旧奴一人,微服潜行求尸,四十余日乃得,密瘗石头后岗,身自负土。怀其文集,未尝离身。明帝崩后,乃改葬𫖮。从叔司徒粲、外舅征西将军蔡兴宗并器之。
- ^ 《南齐书·袁彖传》:除安成王征虏参军,主簿,尚书殿中郎,出为庐陵内史,豫州治中,太祖太傅相国主簿,秘书丞。议駮国史,檀超以《天文志》纪纬序位度,《五行志》载当时祥沴,二篇所记,事用相悬,日蚀为灾,宜居《五行》。超欲立处士传。彖曰:“夫事关业用,方得列其名行。今栖遁之士,排斥皇王,陵轹将相,此偏介之行,不可长风移俗,故迁书未传,班史莫编。一介之善,无缘顿略,宜列其姓业,附出他篇。”
- ^ 《南齐书·谢超宗传》:世祖即位,使掌国史,除竟陵王征北咨议参军,领记室。愈不得志。超宗娶张敬儿女为子妇,上甚疑之。永明元年,敬儿诛,超宗谓丹阳尹李安民曰:“往年杀韩信,今年杀彭越,尹欲何计?”安民具启之。上积怀超宗轻慢,使兼中丞袁彖奏……世祖虽可其奏,以彖言辞依违,大怒,使左丞王逡之奏曰:……彖才识疏浅,质干无闻,凭戚昇荣,因慈荷任。不能克己厉情,少酬恩奖,挠法容非,用申私惠。何以纠正邦违,式明王度?臣等参议,请以见事免彖所居官,解兼御史中丞,辄摄曹依旧下禁止视事如故。”
- ^ 《南齐书·袁彖传》:迁始兴王友,固辞。太祖使吏部尚书何戢宣旨令就。迁中书郎,兼太子中庶子。又以中书兼御史中丞。转黄门郎,兼中丞如故。坐弹谢超宗简奏依违,免官。寻补安西咨议、南平内史。除黄门,未拜,仍转长史、南郡内史,行荆州事。还为太子中庶子,本州大中正。出为冠军将军、监吴兴郡事。
- ^ 《南齐书·袁彖传》:彖性刚,尝以微言忤世祖,又与王晏不协。世祖在便殿,用金柄刀子治瓜,晏在侧曰:“外间有金刀之言,恐不宜用此物。”世祖愕然,穷问所以。晏曰:“袁彖为臣说之。”上衔怒良久,彖到郡,坐逆用禄钱,免官付东冶。世祖游陵,望东冶,曰:“中有一好贵囚。”数日,车驾与朝臣幸冶,履行库藏,因宴饮,赐囚徒酒肉,敕见彖与语,明日释之。寻白衣行南徐州事,司徒咨议,卫军长史,迁侍中。隆昌元年,卒。年四十八。谥靖子。
- ^ 《南齐书·袁彖传》: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甚有孝义。
- ^ 《南史·卷26》:后拜庐陵王咨议。时南郡江陵县人苟蒋之弟胡之妇为曾口寺沙门所淫,夜入苟家,蒋之杀沙门,为官司所检,蒋之列家门秽行,欲告则耻,欲忍则不可,实己所杀,胡之列又如此,兄弟争死。江陵令宗躬启州,荆州刺史庐陵王求博议。彖曰:“夫迅寒急节,乃见松筠之操,危机迥构,方识贞孤之风。窃以蒋之、胡之杀人,原心非暴,辩谳之日,友于让生,事怜左右,义哀行路。昔文举引谤,获漏疏网,蒋之心迹,同符古人,若陷以深刑,实伤为善。”由是蒋之兄弟免死。
- ^ 《南史·卷44》:子良既亡,故人皆来奔赴,陆惠晓于邸门逢袁彖,问之曰:“近者云云,定复何谓?王融见杀,而魏准破胆。道路籍籍,又云竟陵不永天年,有之乎?”答曰:“齐氏微弱,已数年矣,爪牙柱石之臣都尽,命之所余,政风流名士耳。若不立长君,无以镇安四海。王融虽为身计,实安社稷,恨其不能断事,以至于此。道路之谈,自为虚说耳,苍生方涂炭矣,政当沥耳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