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府

中國古代行政區劃

重庆府南宋设置的一个

重庆府在四川省的位置(1820年)

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内禅宋光宗,宋光宗升恭州置,治所巴县(今重庆市渝中区巴南区等地),属夔州路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为重庆路,辖境扩大。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改为重庆府。民国二年(1913年),全国废府,故废。

辖境

编辑

重庆府辖境在不同时期,其曾所辖范围,大致如下:

宋代的重庆府[1]

编辑

领县三,羁縻州一(领县二),共领县五

元代的重庆路[2]

编辑

至元十六年(1279年)在重庆府设置四川南道宣慰司和重庆路,立重庆路总管府,除录事司领巴县、江津县、南川县三县,忠州、合州、涪州、泸州四州及石砫安抚司。

明代的重庆府[3]

编辑

清代的重庆府

编辑

顺治初,因明制,领州三、县十七:合州、忠州、涪州、巴县、江津县、长寿县、大足县、永川县、荣昌县、綦江县、南川县、黔江县、安居县、璧山县、铜梁县、定远县、酆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彭水县。

往后至清末领厅一、州二、县十一:江北厅合州涪州巴县江津县长寿县永川县荣昌县綦江县南川县铜梁县大足县璧山县定远县

民国的重庆府

编辑

民国元年仍辖十四属,十一县二州一厅,长官称重庆府知事[15],民国二年废。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重庆地方史资料丛刊《重庆简史和沿革》邓少琴等编著 重庆地方史资料组 1981年6月 第75页
  2. ^ 《大元一统志》卷五
  3. ^ 《明史》卷四十三 志第十九
  4. ^ 《明太祖实录》卷之七十七洪武五年十二月甲戌朔
  5. ^ “洪武六年九月己亥朔置重庆府涪州长寿县,改夔州府开州为开县”《明太祖实录》卷之八十五洪武六年九月己亥朔。《明史稿》作“洪武四年置此县,属涪州,六年改属”
  6. ^ “甲寅以四川之云阳荣山万三州为县,又开设州县九:井研、资阳隶成都府,荣州威远浦江丹棱隶嘉定府,荣昌、永川隶重庆府,芦山隶雅州九姓长官司隶永宁宣抚司,并罗江县入绵州,以筠连等县隶之”,《明太祖实录》卷之八十六洪武六年十一月戊戌朔
  7. ^ 《明太祖实录》卷九十六洪武八年正月初十日
  8. ^ “改夔州府之大宁州达州为县,革所属奉节县隶重庆府”,《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五洪武九年四月十一日
  9. ^ “重庆府:并武龙县入彭水县,隶涪州,新宁县入梁山县,隶忠州,酆都县入涪州,南川县入綦江县,夔州直隶布政司”,《明太祖实录》卷112
  10. ^ “庚戌,升四川夔州为府,绵县眉县俱为州,……复置四川保宁府剑州及……四川成都府新繁金堂双流井研崇宁五县,绵州彰明罗江二县,汉州德阳什邡二县,重庆府南川黔江二县,涪州武隆县,忠州酆都县,夔州府奉节大昌新宁三县”《明太祖实录》卷134
  11. ^ 《明太祖实录》卷137
  12. ^ 《明宪宗实录》卷219:“其地乃商贾聚集之处,去县远,数遭贼寇焚劫,因分铜梁县四里,遂宁县一里为安居县”
  13. ^ 《明宪宗实录》238:“复设四川璧山县。璧山故有县,后并入重庆府之巴县,里民诉称其地去巴县三百余里,在万山之中,乞仍设县。镇守等官,勘奏以为宜,从之。
  14. ^ 《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六雍正十一年癸丑冬十月己酉朔
  15. ^ “程芝轩谓府知事只辖重庆十四属,而不及于川东。”重庆镇抚府会议纪略(二),《国民公报》,民国元年5月28日

延伸阅读

编辑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重庆府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