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

InternetArchiveBot在话题“外部链接已修改”中的最新留言:6年前
基础条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属于维基百科社会科学主题的基础条目第五级。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经济学专题 (获评丙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经济学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经济学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中国专题 (获评丙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中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中国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条目的结构建议
·概述

Untitled

编辑

1、发展史,自1949年开始
·概述
1-1,经济恢复重建时期,1949~大跃进以前;
1-2,大跃进时期,1957年~1961年;
1-3,人民公社化早期,1962~1966年;
1-4,文革期间,1966~1978年;

1-5,改革开放至今,分为几个阶段:
1-5-1,早期,重点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期间,时间标志为1984年农村人民公社制度消失;
1-5-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直至国有企业改制之前;
1-3-3,国有企业改制阶段(至今未完成);
1-3-4,其他各个时期的推出的影响深远的重要经济政策(其中财政、税收政策在后面详述)。

2、地区分布,根据现行大的地缘经济板块阐述
·概述
2-1,沿海地区(简述,参见主条目“中国沿海地区经济”)
2-2,中部地区(简述,参见主条目“中国中部经济”)
2-3,东北地区(简述,参见主条目“中国东北地区经济”)
2-4,西部地区(简述,参见主条目“中国西部经济”)
2-5,相关政策

3、产业分布,按照官方分类叙述
·概述
3-1,第一产业(简述,参见主条目“中国第一产业”或“中国农业”)
3-2,第二产业(简述,参见主条目“中国第二产业”或“中国工业”)
3-3,第三产业(简述,参见主条目“中国第三产业”或“中国服务业”)

4、对外贸易(台港澳贸易单列)
·概述
4-1,出口贸易(简述,参见主条目“中国出口贸易”)
4-2,进口贸易(简述,参见主条目“中国进口贸易”)
4-3,主要贸易伙伴(简述,参见主条目“中国主要贸易伙伴”)
4-4,有影响的出口企业(简述,参见主条目“中国主要出口企业列表”)
4-5,招商引资:外商投资情况、重要外商投资企业
4-6,贸易摩擦
4-7,与WTO的关系(简述,参见主条目“中国与世贸组织的关系”)

5、与台湾的经济贸易关系(简述,参见主条目“台湾海峡两岸贸易关系”)
5-1,台商投资情况
5-2,二岸进口、出口的贸易情况
5-3,贸易政策,包括相关法律等

6、与香港/澳门的经济贸易关系(简述,参见主条目“大陆与香港贸易关系”、“大陆与澳门贸易关系”)
6-1,港商投资情况
6-2,转口贸易情况
6-3,贸易政策,包括相关法律等

7、财政和税收(简述,参见主条目“大陆财政收入”、“中国税收”)
7-1,财政收入的构成情况
7-2,税收情况
7-3,财政、税收政策

8、金融与货币政策(简述,参见主条目“中国金融业”、“中国证券业”、“中国税收”)
8-1,货币与相关政策
8-2,证券投资简介、相关政策

9、就业与政策(简述,参见主条目“中国就业情况”)

10、对外经济援助(简述,参见主条目“中国对外援助情况”)

11、其他

上述设置仅为个人短暂思考结果,务必补充。Cncs|(对话) 18:10 2006年6月13日 (UTC+8)


不晓得是不是我的错觉,但内容有些部分像是政府宣导文章,也有大中国沙文主义的影子。HJC 13:12 2004年9月19日 (UTC)

本文主要部分翻译自CIA的年鉴--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1:09 2004年9月20日 (UTC)

依条目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是否要从建国时期开始编写?

转录自“中国农业”的内容

编辑

以下内容曾被写进中国农业的条目,但因与农业无关,已被移除。被移除文字如下:

== 经济概况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4年发表的报告显示,

国内生产总值(GDP):人民币136515亿元(2004年数据)

国内生产毛额成长率:9.5%

国民生产毛额组成:

农业:20744亿元,增长6.3%

:粮食总产量:4695亿公斤

工业:7238亿元,增长11.1%

:工业增加值62815亿元,增长11.5%

服务业:43384亿元,增长8.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3.9%

国家外汇储备:6099亿美元,增加2067亿美元。增长51.6%

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1955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929亿元

新增就业人数:980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2%,

===渔业===

 渔业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渔业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副业===

即为二次加工业,将第一次加工剩余的资源进行再利用。现在已不多提及。

==工业==

工业是中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称“[[第二产业]]”。

按照产品的用途工业分为'''轻工业'''与'''重工业'''

中国四大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区]]:以重工业为主

*[[京津唐工业区]]:以轻工业为主

*[[沪宁杭工业区]]:轻、重工业并重

*[[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以加工业与对外贸易为主。

===重工业===

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即为重工业。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轻工业===

生产消费资料的工业即为轻工业。中国的轻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高新技术产业===

目前,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

--Hello World! 14:37 2005年6月14日 (UTC)

条目调整/清理/整合建议

编辑
  1. 目前包含在“中国经济”的内容似乎可以完全合并至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的“经济行业”一章中。
  2. 涵盖范围的清晰化
如果只是遵循简单多数原则,相信大部分人会认为中国经济应该涵盖或论及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甚至蒙古等地区的经济,因为他们认为“中国”一词涵盖了至少四个上述的政治与经济体;至少,这些地区的经济曾经都是中国经济的一部分,他们以前的经济状况应当包含在“中国经济”这个条目中。
所以,本条目不应该仅仅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内地的经济;但同时,鉴于错综复杂的历史及现实情况,本条目不可能也不应该详述上述所有地区的经济状况。
所以该条目是否应该简要总述中国经济的概况,然后指出现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并提供消歧义的功能。基本的理念表示如下:
中国经济
20世纪之前的中国经济详况;以及20世纪及20世纪之后的中国各独立经济区的经济总况概写。同时提供消歧义的链接,链往各个经济体的经济条目:
中国内地经济
19世纪之后的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祥况
香港经济(或香港的经济章节)
1842年后迄今的该地经济祥况
澳门经济(或澳门的经济章节)
1887年后迄今的该地经济祥况
台湾经济
历史上所有的该地经济祥况
蒙古经济(或蒙古的经济章节)
历史上所有的该地经济祥况。
中华民国的经济章节
1911年后,实际管辖区的经济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
1949年后,实际管辖区的经济体制及理论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变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经济体系的结构及变迁,以及其他有关该国家经济的重要说明及事件等。也应包括特别章节,以涵盖1997年及1999年后的港澳经济概况,来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效管辖区的变化。也可包括民国时期,共产党控制区的经济状况。具体的经济数据,是否可以放在中国内地经济条目?这样把中国的经济数据与历史较为集中的放在一起,比较有延续性,也方便人们查阅与编修。
这个表格或许可以帮助理解这个复杂的问题。
年份 香港 澳门 台湾 蒙古 其余地区
1842年之前 1842年前,写入中国经济 1887年前,写入中国经济 1895年前,可同时写入中国经济台湾经济 1946年前,可同时写入中国经济蒙古经济 1842年前,写入中国经济
1842年 1842年后,通常应写入香港经济,个别重点也可列入中国经济 1842年后,写入中国内地经济
1887年 1887年后,写入澳门经济
1895年 1895年后,写入台湾经济
1898年 1898年后,写入香港经济
1911年 1911年后,写入中国内地经济,个别重点也可列入中华民国的经济章节
1945年 1945年后,通常依旧写入台湾经济,个别重点也可列入中华民国的经济章节
1946年 1946年后,写入蒙古经济
1949年 1949年后,写入中国内地经济,也可同时摘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
1997年 1997年后,通常仍应写入香港经济,也可同时摘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的专门章节
1999年迄今 1999年后,通常仍应写入澳门经济,也可同时摘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的专门章节

--roc (talk) (正体字指正) 00:21 2005年3月21日 (UTC)

经济史 vs. 政治史

编辑

一个史学上的趋势,是"非政治史"(比如说经济史, 社会史, 文化史等)逐渐在学界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 然而, 面对这些所谓"非政治"领域在历史上的发展, 一个最基本的困难, 在于如果我们采用传统"国别史"之政治史书写方式的话, 可能会面临很多技术上的困难. 造成这种困难的基本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政治国"的疆域在历史上本来就是不停变动的, 另一方面, 其实这种"国别史"的书写方式也有极强烈"以今说古"的味道, 毕竟, 民族国家本来就是历史上的新生儿, 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而已.

以这种角度来审视这个表格, 其实可以看到极多问题. 为什么这些"地区"的经济应该被称之为"中国经济"呢? 以蒙古为例, 如果说"蒙古经济"在1946(?)年以前是"中国经济"的一部分, 那为什么不说整个"中国经济"都是"蒙古经济"的一部分呢? 毕竟, 蒙古曾经统治过整个中国达90年之久, 甚至其疆域还远达欧洲的某些部分.

再比如说, 那为什么"台湾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一部分呢? 毕竟, 台湾曾经是日本的殖民地, 中国东北也曾经由日本扶植过满洲国, 更不用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曾经占领东南亚的极多部分. 那么, 这些地方的经济又应不应该被视为是"日本经济"的一部分呢?

同理, 美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 那么, "美国经济"又应不应该被视为是"英国经济"的一部分呢?

我的建议是这样的. 这些"中国"不"中国"的问题, "英国"不"英国"的问题, 就留在政治史的讨论里面就好了(即使是这样, 争议和问题也都还极多). 至于非政治的领域, 将民族国家当作一个"分析单位", 只能说是一种"方便上(conventional)"的考虑, 在描述"现状"的时候, 就勉强用一用吧. 但是, 如果又涉及"历史"上之变迁的时候, 上面这个表格的处理方式实在不是太合适, 以我的观点看, 其实是充满了"我族中心主义", 会产生很多问题的. --wdshu|阿呆 02:37 2005年3月22日 (UTC)

谢谢wdshu|阿呆帮助解释这个避免泛政治化的理念,因为我相信这是维基的重要原则之一。

同时,我想强调:上面的建议以及表格并不是在讲述“中国经济”,只是为了帮助“清晰化”该条目所做的编辑思路建议,即何种资料应放入哪个具体条目,以使维基的内容有序,并不是“中国经济”要包括的条目内容

其实我也很希望像经济、文化等这些“非政治”的课题,可以抛开“国别”来研究或整理。政治的东西实在多变、主观、又无聊——多年以后,它们不过都是过眼烟云,只有人性以及人类创造的东西与价值才会流传;真的希望我们每个地球的生灵,都安乐相处、有精力就探知世界与内心,留下一些长久的东西,才不枉来此一生。

然而理想与现实似乎总有一些需要不断克服的差距。尽管我不想过问那些牵涉政治的东西,但我在计划并开始整理中国内地历年经济数据的时候,发现三个逻辑上的难题:

  1. 中国内地的经济统计数据是否适合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里?
    就像阿呆说的,采用“国别史”的研究方式会面临许多技术困难。“中国内地”并不总是等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前者可以相对稳定的人为界定,后者则是政治概念(而政治概念普便都历史错综变换、前途也无人能卜)。实际上,这些内地经济的年度统计数据不包括港澳地区,但是目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却涵盖这些地区。高质量的百科全书,应该避免张冠李戴,误导众生;而其结构也应相对稳定,不受制于政治变换。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是否定的。
  2. 1949年前的经济统计数据放在何处?
    显然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的范畴,那么放在“中华民国经济”里吗?我能够设想这样可能会导致的争议,因为“中华民国”的涵义和有效国民已经有了变迁。
  3. 那么中国内地的经济数据放在“中国经济”吗?
    我想这同样是张冠李戴,谁说中国内地是中国的全权代表?

所以才考虑采用“非国别”研究方式(另外回答对“地区”一词提出的疑问,总不能叫“中国内地国”或者“中国大陆卅一个省级行政区经济联合体”这样的名字吧),才考虑创设“中国内地经济”收归该地的历年统计数据(或者谁能帮忙想个更好的新名字?),才考虑重新清理相关的内容,并提出有关条目的“清晰化建议”。这样,各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的统计数据,可以各自分别集中起来,依年份对照研究,而不用一会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一会又是“中华民国经济”,一会又成了“中国经济”。这就好像,如果台湾历年的经济数据,分散在“荷据”、“郑据”、“清据”、“日据”、“中华民国(台湾)”不同条目,岂不很可怕。

除了“非国别”的研究方式,“中国经济”的“中国”是不是也能用去政治化的角度看待?其实,“中国”本来也是一个地理概念的,表示四面被环绕、却又好像被众星拱月样的国度,日本也有专门的“中国地方”呢,表示距离都城不远不近正好居中的地方。只是近代,从中华民国开始“中国”才用作一个国家简称的。就好比“美洲”(America)跟“美国”(USA),根本是两个概念(一个地理一个政治、一大一小),虽然一些人以简化为由将两者混用。但是,“美洲经济”不能包括“墨西哥经济”、不能包括“巴西经济”吗?而且,现在居住在墨西哥的人的祖先,或许还曾经统治过现在称为“美国”的大部分地方呢,超过90年都很可能耶。

非要讨论历史或设想“国别”研究,真是复杂而且头疼的问题。

另外,上面的表格,只是“清晰化”建议的一部分,在于帮助人们界定,应将经济数据放在哪里。我的确想避谈历史,但是不列出具体年份又有什么明了、易用的办法帮助人们(请注意这世界上很多潜在的维基读者和编者在新来乍到时可能都有偏见的,未来的维基并不是仅有我们在编撰的)界定呢?另外,请注意,例如,关于台湾的数据,表格中建议说:1895年前“可同时”三字,1895年后则“写入台湾经济”,而且,表格上方的正式文本已经清楚的说明了:历史上所有台湾的经济详况,放在台湾经济。1895年前的资料,在中国经济中放入拷贝,有不妥吗?若非要我谈历史,马关条约是哪两国签的?至于1895-1945年间的经济情况,在“日本经济”中放入拷贝也无不妥,不过应当确保:1) 这部分也应写入“台湾经济”;2) 其他时期的无关内容则避免写入“日本经济”,否则我相信全世界很多人会帮助修正的。

希望大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批评,这样方利于帮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维基人理清思路,因而可以对维基在一个随时完善有序框架上长期稳步的发展有所助益:同时这也是基于希望我们中文维基有更多高质量的条目,以帮助中文读者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roc (talk) (中文用字指正) 07:25 2005年3月22日 (UTC)

一点建议

编辑

个人认为现在的条目应该以描述现状为主,否则就不应该叫xx经济而应该叫xx经济历史,以这一逻辑台湾蒙古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作为一个单纯介绍某地经济的条目根本无需过多的回溯历史。要回溯历史就放到历史的条目里去好了。要知道唐朝中国的经济结构对现在的人来说只有历史学上的意义而没有经济学的意义了呀。同理无论日据时的台湾经济还是满洲经济其实都应该划入历史条目范畴,而不是经济条目的范畴。--3dball 15:19 2006年4月22日 (UTC)

嗯,有道理。 ^_* ——Nutcracker胡桃夹子^.^留言 15:25 2006年4月22日 (UTC)

哼可笑中政和布政等伪民体系!有种它们现快去改变它!阴谋内幕听得多!仅仅就是粉饰背后墙壁!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中的26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9月8日 (五) 06:31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中的2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8年6月29日 (五) 12:03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中的2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8年8月28日 (二) 17:04 (UTC)回复

返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