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庙石窟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4年6月2日) |
一个庙石窟位于甘肃省肃北蒙古自治县县城北方约十二公里处,党河东岸的吊吊水沟北面断崖之上。共由两窟组成,两窟方位上呈现东西排列,且原先有通道相连。目前仅有西面窟室存在遗迹,该窟由前室、甬道及主室组成。前室为人字披顶,纵深约1.85公尺,宽约4.7公尺;甬道为盝形顶,深约1.49公尺,宽约1.6公尺,有明显的后世修改痕迹;主室为覆斗顶,通高约2.2公尺,后侧设有须弥座。[1]
石窟壁画
编辑该窟主室壁画及塑像早已漶漫,目前仅可见民国时期游人的题记和绘画。前室壁画尚有留存,且有上下两层叠压,表层所绘的团花纹及莲花,风格与曹氏归义军时期的敦煌莫高窟相似。剥除表层绘画后,在东、北和西壁面的底层壁画上可见得男性供养人画像和题记,从供养人的衣著判断,将其与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后大寺西面天王阁,于晚唐、五代所绘的供养人画像进行对比,可发现两者风格近似,应属于同一时代的产物。[1]
题记
编辑一个庙石窟目前可辨识且语句连顺的题记共有三则,内容如下:
- 前室甬道门西侧,第一身供养人题名结衔,白底墨画,共计二行:“王存年□廿三僧,三人巡礼记”
- 在前一供养人之后,其题名结衔为粉底,墨书墨框,共计一行:“社子散兵马使知本镇都游奕使王佐罗单一心供养”,一个庙石窟当时属紫亭镇的管辖范围,王佐罗单应为紫亭镇的都游奕使,负责侦查敌情。[2]
- 门东第二身供养人题名结衔,粉底,墨书墨框,共计一行:“社子李化宾一心供养”
石窟年代
编辑藉前室石窟形制与壁画所呈现的时代风格,推测一个庙石窟始凿年代上限应为北朝时期,下限不晚于隋末唐初。前室表层壁画的内容、风格及甬道形制,说明该窟可能在曹氏归义军时期尚在被使用及改建。前室底层壁画上晚唐五代的供养人,也说明该窟可能在当时亦历经一次大规模的整改。
石窟功能
编辑孙修身推测,一个庙石窟的两窟各有不同用途:东面石窟可能是作为当时僧人起居所用的僧房,西面石窟则为进行诸如礼拜观想、诵经说法等宗教活动所用的礼拜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