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被动语态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9年10月4日) |
描述
编辑印欧语系语言(和很多其他语言)典型的有两或三种语态:主动语态,中间语态,被动语态。中间被动语态被用来描述覆盖中间和被动语态二者的范畴。在不考虑历史演进的语法中,对中间被动语态经常简单的使用术语中间语态(典型于古希腊语语法)或被动语态(典型于现代丹麦语语法)。
在最古老的印欧语言中,区别主动/中间语态是最重要的,而在后来语言的发展中通常把这种古来的区别替代(或重新解释)为主动/被动语态区别(比如现代英语:to tease / to be teased)。原始印欧语自身典型的重构为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和中间被动语态,而在中间被动语态中的中间语态的成分是主导地位的。古希腊语还在现在时、未完成时、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中有中间被动语态,但是在不定过去时和将来时中中间被动语态被替代为两个语态,一个中间语态一个被动语态。现代希腊语在所有时态中只有中间被动语态。
在某些语言中中间或中间被动语态仍有体现,比如在印欧语言中两个分离分支中的例子中(在罗曼语言中的西班牙语中通过迂回形式,和在斯堪地纳维亚语中使用完全屈折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在西班牙语和斯堪地纳维亚语二者中的中间被动形式都是演变自设计动词和反身代词的迂回构造,所以这种发展看起来类似于从最初的(支配性的)中间语态到后来的被动语态的古代转移。
中间被动语态的用法
编辑中间被动语态有依赖于句子上下文的很多含义。
- 反身中间被动语态。在原始印欧语和从它衍生的语言中,也有主动形式的动词可以在反身意义上使用中间被动语态,比如“I wash (myself)”。这种反身意义还可以承载施惠于主语的意思,比如在句子“I sacrificed a goat (for my own benefit)”中。如果行动出于某种原因不是为主语的利益而进行的,这些构造就会使用“sacrificed”的主动形式。
- 相互中间被动语态。中间被动语态还可以用在相互意义上,比如“to fight”(使用主动语态)vs. to fight each other”(只用中间被动语态)。
- 自使役中间被动语态。描述主语驱使自身去改变状态的情况。
- 在静态动词中。某些语言总是对于没有主动形式的动词如站、坐、放置、担心、愧疚和高兴等中间被动语态。
- 加强语气中间被动语态。古希腊语还在加强语气意义上使用中间被动语态,比如“to be a citizen”(使用主动语态)vs.“to do the duties of being a citizen”(使用中间语态)。
- 在异相动词中。希腊语和梵语都有只用中间被动语态的动词“to follow”。拉丁语有同样用法的形式“sequitur”(“He follows”。-tur是来自PIE *-tor的中间被动语态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在所有这三种语言中,词“to follow”来自同一个原印欧语词根。
- 中间被动语态在古希腊语中与虚拟语气组合来形成动词“to be”的将来时。
- 中间被动语态还可用做被动形式,特别是在中间被动词尾与专门被动动词结合的时候。这在梵语中非常常见。
中间被动语气的例子
编辑在英语中有一些中间被动的构造的例子:“The book reads well”。“The trousers wash easily”。“Ripe oranges peel well”。这种形式在英语中几乎不使用主动语态或被动语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