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荣隆·撒可努

臺灣排灣族人物

亚荣隆‧撒可努排湾语Sakinu Yalonglong,1972年1月28日),台湾台东县太麻里乡香兰部落拉劳兰(Lalauran)排湾族人,台湾作家及森林警察。

亚荣隆·撒可努
出生 (1972-01-28) 1972年1月28日52岁)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东县太麻里乡香兰部落
职业作家、森林警察
国籍台湾
民族排湾族
教育程度
代表作《山猪·飞鼠·撒可努》
配偶杨智真

生平

编辑

以作品《山猪.飞鼠.撒可努》一书为大众所知,亚荣隆‧撒可努因该书获颁“2000年巫永福文学奖首奖”、“文建会2000年十大文学人”等奖项。该书曾获教育部指定为国中必读课外优良读物,并曾为哈佛大学应用中文系指定必读作品之一。其中〈飞鼠大学〉一文于2002年编入南一版国中一年级国文教材。此外,他的作品《走风的人》亦获得2000年第一届中华汽车原住民文学奖散文首奖 。从他的文学作品当中,能感受到他深受父亲的影响,其最大的心愿便是传承父亲的“猎人哲学”,因此开办了一所“猎人学校”,以发扬排湾族的猎人文化与精神为使命。

除了文学创作以外,他也具绘画、雕刻等才华。[1]

创作风格与题材

编辑

亚荣隆‧撒可努作品风格清新生动,除了呈现他自己在部落中的成长经验,也反映了原住民对都市的向往及迷茫,其作品中展现了强烈的族群文化认同。[1]

代表作品

编辑

山猪‧飞鼠‧撒可努

编辑

散文集。2000年10月初版。

此书分为四大主题:“山与卡玛”、“VuVu们”、“亚荣隆撒可努”、“猎人在都市”共16篇散文。全书读来笔调虽轻松生动,却背负了排湾族传统文化延续的重任。[2]

1. 山与卡玛

排湾族语“卡玛”意即父亲。此一主题的文章主轴为亚荣隆撒可努跟随父亲到山上打猎的过程中所建立的“猎人哲学”。[2]

2. VuVu们

排湾语“VuVu”意即祖父母。此主题叙述家乡拉劳兰部落VuVu们的生活智慧以及作者与VuVu们在山林间共度的童年生活。6篇文章内容不仅生动呈现了VuVu们的生活样貌,也在回忆中透露了对排湾族传统文化失传的担忧。[2]

3. 亚荣隆‧撒可努

4篇文章主轴为寻根溯源,除了感慨愈来愈多的部落年轻人失去族群文化认同以外,〈我的妻子是平埔族人〉一文也描述了他协助妻子追溯其平埔族血统的过程。[2]

4. 猎人在都市

包含两篇文章〈台北记事〉与〈寻父亲记〉,描绘了族人离开部落到都市谋生的矛盾与徬徨。[2]

走风的人——我的猎人父亲

编辑

散文集。2002年12月初版。

从楔子〈走风的人〉揭开“走风”的序幕,以作者的父亲为叙述主轴,呈现其生命经验。书名副标题“我的猎人父亲”可见他为父作传的心意。[3]

以排湾族人的说法,“走风的人”意指:“让吹来的风流动、灌进,我们叫替风开路的人;凡经过的地方,让风跟进追流,我们叫走风的人……”[4],而亚荣隆.撒可努的父亲便是族人口中之“走风的人”。

亚荣隆.撒可努以写实的笔触将父子对话贯串在此书中,父亲带领亚荣隆.撒可努学习猎人面对千变万化的山林应有之应对与尊重。此书以其父子个人生命经验反照出整个族群的文化特色,并在书写过程中重新正视自身文化,为排湾族传统文化的延续及“猎人哲学”留下足迹。[3]

重要作品列表

编辑
  • 《山猪·飞鼠·撒可努》(1998)(后被翻拍作同名电影)
  • 《走风的人——我的猎人父亲》(2002)
  • 《外公的海》(2012)
  • 《巴里的红眼睛》(2016)
  • 《台湾原住民的神话与传说》(2021)
  • 《和漂流木私奔》(电影)

奖项

编辑
  • 巫永福文学奖首奖(2000)
  • 文建会“2000年十大文学人”(2000 )
  • 第一届中华汽车原住民文学奖散文首奖(2000)

主持节目

编辑

参考来源

编辑
  1. ^ 1.0 1.1 陈秋萍. 亞榮隆.撒可努(1972.1.28~ ). 台湾文学馆线上资料平台.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0). 
  2. ^ 2.0 2.1 2.2 2.3 2.4 陈秋萍. 山豬、飛鼠、撒可努. 台湾文学馆线上资料平台.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3. ^ 3.0 3.1 陈秋萍. 走風的人. 台湾文学馆线上资料平台. [2023-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4. ^ 亚荣隆‧撒可努. 走風的人-我的獵人父親. 耶鲁. 200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