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方便禅经
《修行方便禅经》,又名《禅经修行方便》、《修行地不净观经》、《不净观经》、《庚伽遮罗浮迷》[1],后期经录误作《达摩多罗禅经》,由佛陀跋陀罗应庐山慧远之请于义熙七年(411)至八年(412)的期间译出,内容是罽宾禅师佛大先(梵语:Buddhasena)所传的禅法[2][3]。
与《坐禅三昧经》齐名,坐禅三昧经为“关中禅经”,修行方便禅经则为“庐山禅经”。
题名
编辑庐山禅经的梵语为“庾伽遮罗浮迷”,译言“修行道地”,就是“瑜伽行地”的旧译。禅经名称,或作“修行方便禅经”、“修行地不净观经”。修行地,是庾伽遮罗浮迷的义译[2]。
“修行方便”或作“修行方便道”[4],“方便”是“加行”的旧译,也是本经二道(方便道、胜道)之一。不净观是本经的二甘露门(不净观、持息念)之一。
现存宋藏等本称作“达摩多罗禅经”,为起自后来经录的误题。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修行方便禅经》的内容与序文所载的佛大先禅法要点相合,而与达摩多罗禅法不同[2][3]。据《出三藏记集》,与达摩多罗禅法有关的作品名为《庾伽三摩斯经》(译言修行略,一名《达磨多罗禅法》,或云《达磨多罗菩萨撰禅经要集》)。
历史
编辑佛陀跋陀罗于后秦弘始十年(408)入长安,后与鸠摩罗什门徒不和。义熙七年(411),与弟子慧观等40馀人赴庐山,受慧远欢迎。义熙八年(412)秋,他离开庐山西游至荆州,后来落脚建康(今日的南京)。在留居庐山期间,译出了《修行方便禅经》。
其内容是罽宾禅师佛大先(梵语:Buddhasena)所传禅法,从二甘露门──数息、不净观的方便、胜进二道,分别出退、住、升进、决定,进而观界,修四无量,观蕴、处,以至畅明缘起,达到禅定成就。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出三藏记集》:“禅经修行方便二卷(一名庚伽遮罗浮迷,译言修行道地。一名不净观经。凡有十七品)……庐山修行方便禅经序第十四……修行地不净观序第十六”
- ^ 2.0 2.1 2.2 印顺. 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第二項 禪經及其內容. [2022-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4).
- ^ 3.0 3.1 境野黄洋. 惠遠與覺賢. 南瀛佛教. 1932, 10 (2) [2022-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3).
- ^ 《翻梵语》:“舍那婆斯(译者曰舍那者树名婆斯者住处) 禅经修行方便道上卷”
- ^ 米歇尔.莫尔. 無量心法門:《達摩多羅禪經》的論述及其在日本佛教的發展. [2024-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