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泾波
傅泾波(英文名:Philip Fugh[1],1900年—1988年10月27日),名永清,[2]满洲正红旗人,富察氏,生于北京,中国社会活动家。
生平
编辑傅泾波出生于清朝的贵族家庭,父亲傅瑞卿接受西方思想与及信仰基督教,与司徒雷登熟识。1917年,就读于北大的傅泾波在天津青年会听司徒雷登演讲。1920年,他转学至司徒雷登任校长的燕京大学,后不幸患肺病,疗养期间司徒雷登及其家人常来探视,此后傅家与司徒家极为亲近。1922年,傅泾波接受司徒雷登的洗礼,正式成为基督徒。1924年,傅自燕大政治系毕业。1925年,与基督徒刘倬汉女士(字洁云,1898年-1996年)结婚。傅泾波交际圈很广,他义务协助司徒雷登的工作,经傅的介绍,司徒雷登认识了不少政经界要人。
1930年梅兰芳访美,傅泾波为梅兰芳的宣传员。[3]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司徒雷登被日军监禁。1945年8月,日本宣布战败投降。1946年7月,司徒雷登被任命为美国驻华大使,傅泾波以“大使私人顾问”的名义,在大使馆协助司徒雷登的工作。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司徒雷登与傅泾波未撤离。8月2日,司徒雷登和傅泾波一家前往美国,三个月后司徒中风卧床,傅泾波夫妇照顾其饮食起居。1962年9月18日,司徒雷登去世,傅泾波将其骨灰捧回,希望将来可以将其合葬于燕京大学司徒夫人的墓地。
1973年,傅泾波受邀访问中国大陆,在临湖轩与故友会面,观看样板戏,并前往东北参观炼钢厂和大庆油田。十个月后,返回美国。1982年,傅泾波访问台湾。1984年,再次访问中国大陆。1988年10月27日,傅泾波在美国去世。
评价
编辑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一书中所言“傅泾波之于我,就像我的儿子、同伴、秘书和联络官。”傅斯年回代总统李宗仁和谈的信中说:“司徒大使实一糊涂人,傅泾波尤不可靠,彼等皆不足代表美国,今日希望以美国之助,与共产党取和乃绝不可能之事也。”[4]黄仁霖则指傅泾波是中共安插在司徒雷登身边的角色,使司徒雷登与马歇尔无意中帮助了中共。[5]
家庭
编辑- 父亲傅瑞卿
- 妹妹傅君哲(1910年-1966年7月):在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抗战爆发后,赴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由燕京大学校友黄华介绍入党。1940年傅君哲和张国栋结婚被派往川东开展地下工作,在丰都县石城中学任教。1942年川东特委被破获,张国栋被杀,傅君哲被捕后与重庆卫戍区涪陵稽查所所长胥光辅中校结婚。抗战胜利后,胥光辅调任平津区铁路局警务处副处长,升少将。二人生育三个儿子。1949年1月胥光辅调任云南绥靖公署保防处副处长、国防部保密局云南站副站长。1949年12月胥光辅被捕,1951年3月21日被镇压。傅君哲带3个儿子被下放到胥光辅的家乡南充县琉璃乡二村一社(现嘉陵区金宝镇十四村七组)管制。
夫人
编辑子女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贺宝善,《司徒雷登校长与傅泾波》,《温故》杂志第四期
- 陈远,《傅泾波:站在司徒雷登身边的人》,《温故》杂志第八期
- ^ 英文名是司徒雷登所赠
- ^ 傅幼时由父亲带去见慈禧,慈禧赐名永清[原创研究?]。
- ^ *《梅兰芳来本埠演剧问题》,旧金山《世界日报》,1930年2月24日,第四版。
- ^ 岳南. 南渡北归.北归(增订本).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5-08-01: 821 [2020-10-17]. ISBN 978-7-5404-72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6).
- ^ 黄仁霖英文原稿. 《馬歇爾將軍與我:「黃仁霖回憶錄」之九》 (PDF). 《传记文学》. Vol. 32 no. 3,总250. 张玉荪译述: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