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角蛙
两栖动物物种
南美角蛙(学名:Ceratophrys cranwelli)又名绿角蛙、翡翠角蛙,分布南美洲阿根廷、玻利维亚、巴拉圭及巴西的大厦谷地带。幼体通常呈浅绿色,成体则大部分为褐色(也有绿色或橘色但很稀少),是此种的最大特色,全身有较大的不规则斑块,脸部也呈斑块状。本种在干旱期会自己用茧包起埋在地下,到了雨季来临会爬出来繁殖。一次有12~35个卵块附著在水草上。全部约有2000~4000颗卵。体(肛吻)长约 8—13 cm(3.1—5.1英寸),体重则可至 0.5千克(1.1磅)。目前市面上的角蛙(包括白子)大部分为本种。
南美角蛙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两栖纲 Amphibia |
目: | 无尾目 Anura |
科: | 角花蟾科 Ceratophryidae |
属: | 角花蟾属 Ceratophrys |
种: | 南美角蛙 C. cranwelli
|
二名法 | |
Ceratophrys cranwelli (Barrio, 1980年)
|
南美角蛙背侧的颜色多为深绿及棕色,而白化症个体则为橘色与黄色。这样的颜色可以在南美角蛙捕食时提供伪装。它们为潜伏型掠食者,利用有黏性的舌头将猎物拉入口中,以昆虫或其他体型相近的动物为食,甚至是其他种类的青蛙。南美角蛙在吞咽猎物时有时会因为猎物体型过大而噎死[2]。
南美角蛙为夜行性,在休息时眼睑不会闭合。在环境变得恶劣时,南美角蛙会进入夏眠,全身会被一层皮肤形成的厚膜包覆以锁住体内的水分来维持正常呼吸。在夏眠结束时,南美角蛙会利用前后腿将膜撑破。
参考文献
编辑- ^ Reichle; et al. Ceratophrys cranwelli.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IUCN). 2004, 2004: e.T56338A11464257 [9 January 2018]. doi:10.2305/IUCN.UK.2004.RLTS.T56338A11464257.en.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02).
- ^ WAZA. Chacoan Horned Frog - Ceratophrys cranwelli : WAZA : World Association of Zoos and Aquariums. www.waza.org. [2018-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2)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