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的奴隶
《叛逆的奴隶》(意大利语:Schiavo ribelle,法语:L'Esclave rebelle,英语:Rebellious Slave)又名《被缚的奴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期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的一件大理石雕塑,高2.15米,创作于1513年,现藏于巴黎卢浮宫。
《叛逆的奴隶》 | |
---|---|
艺术家 | 米开朗基罗 |
年份 | 1513年 |
类型 | 雕塑 |
媒介 | 大理石 |
尺寸 | 215 cm(85英寸) |
收藏地 | 巴黎卢浮宫 |
历史
编辑卢浮宫的两件《奴隶》雕塑可以追溯到儒略二世墓的第二个版本,由教宗儒略二世的继承人,德拉罗维雷家族成员,在1513年5月订制。虽然最初建造一座大型陵墓的计划被搁置一旁,但作品仍然很壮观,有一条装饰着许多雕塑的走廊,米开朗基罗立即投入工作。最早完成的作品包括两个囚犯(Prigioni,在19世纪改名为奴隶),放置在陵墓的下部, 立柱旁边。他们的姿势是由这个建筑环境的需要决定的,所以从前面看效果很好,但如果侧视的话效果就差得多。
米开朗基罗写给马切洛·迪·科维的信件,确认了这两座雕像的日期,在信中他提到卢卡·西诺莱利在罗马的住所里看到,他创作的“大理石雕像,高达四肘,双手背在后面”。
在1542年完成的陵墓最终版本中,并不包括米开朗基罗工作室创作的所有“囚犯”。1546年,米开朗基罗将现藏于卢浮宫的这两件作品送给罗伯托·斯特罗齐,因为在1544年7月到1546年6月米开朗基罗生病期间,斯特罗齐在罗马的住所盛情款待了米开朗基罗。1550年4月,斯特罗齐因反对科西莫一世·德·美第奇,而被流放到里昂,他把这两尊雕像带到那里。1578年4月,两尊雕像来到巴黎附近埃库昂蒙莫朗西贵族城堡的院子里。
1749年,黎塞留公爵把它们带到巴黎,安放在汉诺威亭(Pavillon de Hanovre)。1793年,它们被隐藏了起来,但是当最后一位黎塞留元帅的遗孀试图将它们出售时,它们成了政府的财产,现在是卢浮宫的收藏品。
描述与风格
编辑《叛逆的奴隶》描绘的对象试图从束缚中挣扎出来,他的双手被捆在背后,躯干扭曲,头部扭动,给人的印象是,他正在抬起肩膀和膝盖,朝观众走来。
这两个人物可能与罗马艺术中的俘虏有关。乔治·瓦萨里认为象征被儒略二世控制的省份。然而,对于阿斯卡尼奥·康迪维来说,它们象征着在这位教宗死后,艺术成了囚犯。特别是《叛逆的奴隶》,可能代表雕塑或建筑。对于其他的象征意义和哲学性质,也有所讨论。还有人认为与米开朗基罗的个人生活和他的虐恋倾向有关。
从样式上看,它们植根于古希腊雕塑,特别是希腊化时期的雕塑,如1506年发现的雕塑《拉奥孔与儿子们》,当时颇受米开朗基罗追捧;此外的影响,还有罗马众多凯旋门的雕塑风格,以及被缚的圣巴斯弟盎形象。
参考
编辑- Umberto Baldini. Michelangelo scultore. Rizzoli, Milano 1973.
- Marta Alvarez Gonzáles. Michelangelo. Mondadori Arte, Milano 2007. ISBN 978-88-370-64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