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陵,是夏朝开国国君大禹的纪念陵墓,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东南8公里禹陵乡禹陵村,大禹墓在会稽山下,坐东朝西[1][2][3]

大禹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4-77
认定时间1996年
1930年代

历史

编辑

禹祠是各地大禹后裔追认、祭拜先祖的场所,其始建时间可追溯至夏朝[1]。大禹葬于会稽山后,其子(夏朝第二任君主)在此立禹祠,并于每年春秋两季派人前来祭禹[1]

禹庙在禹陵的东北面,坐北朝南,为宫殿式建筑群,始建于南朝梁初年[1][2]。享殿是禹陵的主体建筑之一,为后人供奉大禹神位、祭祀献飨之处,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到清朝末年已完全损毁,现存建筑于2007年11月开工重建,至2008年完工[1]

大禹陵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严重破坏,大禹的塑像、大禹庙被拆毁砸烂,大禹塑像头颅齐颈部截断,被放在平板车上游街示众[3][4][5][6][7][8]。禹庙在时任浙江省革委会副主任、鲁迅胞弟周建人的干预下免于毁灭,1976年起开始重修[3][5]。1976年至1981年,地方政府对大禹陵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三次大修,因大部分专案集中在1979年,故称“1979年第三次大修”[3]

改革开放后,1981年4月13日,大禹陵被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4月大禹陵文物保护所正式成立[3]

结构

编辑

前为禹池,面对亭山。墓建有碑亭,内立“大禹陵”三字石碑。附近有禹庙,分午门、祭厅、正殿三进。内立岣嵝碑,碑文77字,但由于碑上的字体奇特形如蝌蚪,完全有别于禹时代黄河文明所普遍采用的甲骨文钟鼎文,故而也有一些学者对此一结论提出质疑,认为此碑并非禹王之碑,真正的禹陵也应当地处于长江甚至淮河之北的黄河流域尤其是黄河中下游河段的某一处经常性泛滥的水域,而非远在长江文明地带的今浙江绍兴市内。禹庙东有窆石亭,内立圆锥状窆石一块,高2米,上有圆孔。[1][2]

图集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大禹陵景区. 绍兴文理学院. 2021-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0) (中文). 
  2. ^ 2.0 2.1 2.2 Yu Mausoleum. 中国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7) (英语). 
  3. ^ 3.0 3.1 3.2 3.3 3.4 冯建荣. 大禹的丰碑. 浙江大禹文化发展基金会.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0) (中文). 
  4. ^ 朱向农; 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浙江文史大典. 中华书局. 2004年: 第783页 [2024-05-20]. ISBN 978-7-101-04444-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0) (中文). 
  5. ^ 5.0 5.1 周建人与文化教育事业.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进会史资料选辑第五辑》. 2018-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0) (中文). 
  6. ^ 何立波. 周恩来与新中国文物保护:制止大规模发掘帝王陵【4】. 人民网. 《党史博览》. 2021-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5) (中文). 
  7. ^ 过客. “文革”中被破坏的珍贵文物清单. 《中外文摘》 (北京: 中国期刊协会). 2008年,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5) –通过凤凰网. 
  8. ^ 史海钩沉:文革中被破坏珍贵文物不完全清单. 中华网. 2005-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