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心洽(1920年—1972年),字鹏云。前广西省省长张其锽之子。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企管硕士,曾任中华开发信托公司总经理,亦是美国艾森豪奖台湾首位得奖人,为1960年代台湾金融界重要人物。

张心洽
个人资料
性别
别名Felix Chang
出生1920年
逝世1972年(51—52岁)
籍贯广西桂林
国籍 中华民国
学历

生平

编辑

民国三十九年中国银行决定将总管理处迁往台湾,当时多数行员滞留大陆或海外,唯有极少数行员跟随总管理处迁台,张心洽因而展露头角。

民国四十年,张心洽出任台湾银行国外部经理,时年仅三十一岁,即肩负调度国家外汇之重责。

民国四十七年,奉派筹办开发金融机构并于中华开发信托正式营运后出任副总经理,民国五十二年升任中华开发信托总经理。民国六十一年遽逝。

张心洽毕生为人清廉,守正不阿,处理国家与金融机密要事则恪遵“守口如瓶”。据其次子张孝威撰文叙述,无论任职台湾银行国外部经理任内或是出掌中华开发的十馀年间,张心洽在政府及企业界均获好名声。

早年外汇是稀有资源,只有拿到进口签证的厂商才能申请外汇,只要申请到外汇就一定可以赚很多钱。虽然只是一般银行员,厂商都相当巴结。

1951年,张心洽奉调台湾银行国外部经理,当时中央银行尚未复业,国家外汇由台湾银行负责操作调度。当时正值政府迁台之初,国家外汇存底已经出现赤字。张心洽初任新职即面临因外汇短缺导致台湾银行的信用状遭外国银行拒绝的艰苦局面。所幸张心洽紧急会同主管机关研商对策,不到一年功夫就将局面稳住。之后政府严格控管外汇,台湾银行国外部是执行单位,无怪乎厂商争相申请进口签证,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张心洽还能得到厂商的赞誉,可见处事必然公正无私。除了外汇短缺,政府面临的另一个金融难题就是银行普遍缺乏中长期资金来源,企业界的资本支出面临资金需求却无处申请中长期贷款,遑论策略性投资。当时政府决定筹设开发性金融机构来引进世界银行的中长期资金。

为符合世界银行的要求,这家金融机构必须以民营型态设立但却承担了引进国外长期资金及扶植新兴产业的重责大任。张心洽被指派为筹设小组执行秘书并于中华开发信托公司正式营运后出任执行副总经理、总经理,中华开发在张心洽的领导下业务蒸蒸日上,数年内已被工商界视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几家银行之一。当时中华开发的名声不仅在国内如日中天,在国际上也被誉为开发金融机构的典范。世界银行主管开发金融机构业务的主管比尔戴蒙在获知张心洽骤然辞世时,写了一封非常感人的信,信中对张心洽极其推崇。

其继任者沈琰谈起张心洽在位时状况曾说,当时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动脑筋,怎么样可以多扶植几家工厂来取代进口,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当年美国援华公署在美援运用的决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援华公署白慎士署长更是当年张家常客,可以想见当年张心洽在政府与美方折冲中必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张心洽逝世二十周年时,子女们特地举办一个纪念会,当天前行政院长俞国华先生亲自全程出席。筹备小组邀请前财政部长钱纯先生担任主持人,钱先生是其生前熟识的好友,对张心洽生平事迹知之甚详。致词时特别提到先生对金融外交的贡献,当时国外金融人士提起台湾的银行家,心中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张心洽,当时的中央银行俞国华总裁更是对张十分倚重。

也正因为如此,当年中央银行对外汇的管理是采用“统收统支”的模式,各商业银行及民间厂商都不许持有外汇。当时俞国华总裁觉得台湾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可以逐步开放外汇持有的阶段,外汇管理制度应该有所变革。于是借重张心洽在国际金融界的人脉聘请了外国专家担任顾问,才跨出外汇开放的第一步。

张心洽纪念会的演讲人是当时的中央银行总裁谢森中先生,他以“开发银行”为演讲为主轴,提到先生是国内开发银行的拓荒者,是六十及七十年代经济发展重要的一环。当时开发银行与各政府部门搭配得宜,因此经济迅速成长,与其他亚洲国家相比,虽然多数亚洲国家皆有美援,也都有开发银行,但我们走在许多国家的前面。

在张心洽逝世三十周年时,子女们为先生写了一个小传,发表在《传记文学》月刊以为纪念,在撰写的过程中次子张孝威走访交通大学校长张俊彦校长,得知当年先生如何协助半导体产业的故事,虽然计画没有成功,但张俊彦表明心中仍十分感佩。

家庭

编辑

与妻子丁桐育有二子二女,依序为张爱伦、张孝威、张令达及张蓓蒂。其中,次子张孝威曾于1992年出任中华开发信托公司总经理,在台湾金融界一时传为佳话。

经历

编辑
年份 职务
1942-1951 中国银行会计处副处长
1951-1958 台湾银行国外部经理
1958-1963 中华开发信托公司副总经理
1963-1972
中华开发信托公司总经理
中国国际商业银行常驻监察人(兼任)
中国信托投资公司常驻监察人(兼任)
中央投资公司董事长

著作

编辑
时间 书名 作者 出版公司 ISBN
1972年8月 珠宝世界 张心洽 妇女杂志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