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话
思南话(本地发音:sɿ˥ nã˨˩ xuɒ˨˦),《贵州省志》中的“汉语方言志”中称为黔东北小片[1],在铜仁市内亦称西五县话[注 1],是中国贵州省东北部原思南府范围内的思南、务川、印江、沿河、德江五县境内的方言,属汉语西南官话西蜀片岷赤小片[2],是贵州话中极具特色的方言之一。(老)思南话保留入声,有5个声调,词汇方面也独具特色,很多典型的说法连遵义、铜仁人都无法完全听懂。由于思南境内也有大量西南官话黔北片的使用者,因此思南话仅指思南府范围内的岷赤小片方言。
老派的思南话韵母体系与老派遵义话类似,但遵义话六(lue)落(lo)不混,思南话则相混(nʊʔ),而且老派思南话入声喉塞韵尾较明显,遵义老派没有。
思南话 | |
---|---|
[sɿ˥ nã˨˩ xuɒ˨˦] | |
区域 | 中国 原思南府地区(今贵州省东北务川县、德江县、思南县、印江县、沿河县) |
母语使用人数 | 约200多万 (2012) |
语系 | |
官方地位 | |
作为官方语言 | 无 |
管理机构 | 无 |
语言代码 | |
ISO 639-1 | zh (汉语) |
ISO 639-2 | chi (汉语) (B) zho (汉语) (T) |
ISO 639-3 | cmn (官话) |
ISO 639-6 | mige |
过去的思南府方言的代表是思南县城话,但由于在1935年后思南不再作为地区级行政首府,现在各城区新派音都有入声舒化,入声韵类归入舒声韵等发音靠拢川黔片的趋势,思南县城的话反而比较不具有岷赤小片的特点。
音韵
编辑老派
编辑声调
编辑同其它的岷江话方言类似,思南话的调类总共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类,且保留有入声韵尾,但已全部弱化为喉塞音[-ʔ]。思南话的声调值依次为阴平55、阳平21、上声42、去声24、入声2。[3]入声在连读中常有23的变调。
声母
编辑思南话的声母与成都话相同,共有21个(包括零声母),思南话的声母如下表所示:
双唇 | 唇齿 | 齿后 | 齿龈 | 硬腭 | 软腭 | ||
---|---|---|---|---|---|---|---|
塞音 | 不送气 | p 贝 |
t 得 |
k 古 | |||
送气 | pʰ 配 |
tʰ 套 |
kʰ 可 | ||||
塞擦音 | 不送气 | ts 早 |
tɕ 价 |
||||
送气 | tsʰ 草 |
tɕʰ 巧 |
|||||
鼻音 | m 没 |
n 路 |
ȵ 耳 |
ŋ 硬 | |||
擦音 | 清 | f 发 |
s 漩 |
ɕ 小 |
x 好 | ||
浊 | v 五 |
z 认 |
|||||
零声母 | 0 衣 |
- 另外在思南府的一些地区,如沿河县的甘溪、毛田、夹石、大茶、五谷、蒲溪及德江县的下坪、稳坪、桶井、荆角、分水、杉树、长丰等乡镇,把很多中古流摄和个别深摄开口三等知组、庄组、章组字的声母读作ʨ,ɕ,韵母保留三等介音i[4],例如:
- 周=舟=州=洲=邹ʨiəu1
- 肘=纣=昼=宙=皱=咒ʨiəu4
- 抽ʨhiəu1
- 绸=愁=酬=筹=踌=仇ʨhiəu2
- 丑ʨiəu3
- 收=飕=馊ɕiəu1
- 手=首=守ɕiəu3
- 受=瘦=售=授=兽ɕiəu4
- 岑ʨhin2
流摄开口三等知组、庄组、章组字在上述乡镇的读音的不同,反映出了不同的历史层次。思南府方言开口三等知组、庄组、章组字原来就读ʨ,ɕ,只是其他受普通话影响演变快一些。这可以从姓氏“邹”思南府老派读ʨiəu,岑读ʨhin得到证明。
韵母
编辑同其他岷江话方言类似,大部分入声字有自己的紧元音韵母和舒声达到对立。
舒声开尾 | 舒声元音尾 | 舒声鼻音(化)尾 | 入声韵 | |||||||||||||
---|---|---|---|---|---|---|---|---|---|---|---|---|---|---|---|---|
开口呼 | ɿ 词 |
ɚ 儿 |
ɒ 挂 |
e 街 |
o 鹅 |
ɛi 蛇 |
eu 包 |
əu 走 |
ã 烦 |
en 樱 |
ɑŋ 帮 |
oŋ 贸 |
eʔ 直 |
æʔ 黑 |
ʊʔ 说 |
ɑʔ 夹 |
齐齿呼 | i 夜 |
iɒ 牙 |
ie 介 |
ieu 标 |
iəu 楼 |
iĩ 简 |
in 兵 |
iɑŋ 量 |
iɪʔ 踢 |
iæʔ 叶 |
iɑʔ 甲 | |||||
合口呼 | ɯ 矬 |
uɒ 瓜 |
ue 怪 |
uɛi 桂 |
uã 段 |
uen 春 |
uɑŋ 光 |
uəʔ 突 |
uæʔ 国 |
uɑʔ 刮 | ||||||
撮口呼 | y 鱼 |
yĩ 元 |
yn 运 |
yoŋ 蓉 |
yɪʔ 欲 |
yæʔ 月 |
yʊʔ 约 |
新派
编辑声调
编辑新派各地声调数目不一致,为4~5调不等。最新派的思南、沿河县城等地入声调已经并入阳平[6],无法区分;务川、印江等地阳平入声仍有区别[5],但已开始出现入声并入阳平的情况。
四声五调,如下表:
调类 | 调值 | 例字 |
---|---|---|
阴平 | 55 | 方天初昏胸 |
阳平 | 21 | 职蹄房秘田 |
上声 | 42 | 母碗反尾补 |
去声 | 13 | 寄难到似示 |
入声 | 22 | 脖袜入瞌发 |
入声字在今务川话中,大部分仍念入声,极少数字在今务川话中念阴平(如:拉[la55])、阳平(如:拔[pa21])、上声(如:洒 [sa42])、去声(如 :嚼[ʨiau13])。
声母
编辑声母基本同老派,但出现了在自身体系内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 主要变化有:
- 见系声母今读改变。见系二等字几乎皆模仿普通话发音颚化(如戒,老派[kai13],新派[ʨiai13]或[ʨi13]),而见系通摄三等字又模仿普通话读无介音的舌根音读法(如龚,老派[ʨioŋ55],新派[koŋ55])。
- 疑母无论洪细皆脱落(如疑,老派[ni21],新派[i21];岸,老派[ŋan13],新派[an13])。
韵母
编辑新派韵母的发音有两大特点:
- 入声韵普遍丢失喉塞音,没有独立的入声韵类。
- ien合并入in,yen合并入yn(这点在印江没有发生)。
舒声开尾 | 舒声元音尾 | 舒声鼻音尾 | |||||||||||
---|---|---|---|---|---|---|---|---|---|---|---|---|---|
开口呼 | ɿ 日 |
ɚ 儿 |
ɒ 八 |
æ 色 |
o 河 |
ai 盖 |
ɛi 蛇 |
au 包 |
əu 走 |
an 烦 |
ən 樱 |
ɑŋ 帮 |
oŋ 孔 |
齐齿呼 | i 夜 |
iɒ 牙 |
io 药 |
iai 介 |
iau 小 |
iəu 柳 |
in 便 |
iɑŋ 量 |
|||||
合口呼 | ɯ 出 |
uɒ 瓜 |
uæ 国 |
uai 歪 |
uɛi 内 |
uan 专 |
uən 孙 |
uɑŋ 光 |
|||||
撮口呼 | y 鱼 |
ya 月 |
yn 元 |
yoŋ 穷 |
儿化韵
编辑旧思南府地区方言儿化韵丰富,甚至人名末字也可以儿化以表示小称含义,这是其区别于东部四县话的一大特征。 以沿河话为例[7]:
- ər类
- ɿ、ei、ən→ər,如:绷绷儿[pən pər];
- i、in→iər,如:皮皮儿[pʰi pʰiər];
- uei、un→uər,如:鸡腿儿[ʨi tʰuər ];
- y、yn→yər,如:洋芋儿[iɑŋ yər]
- or类
- u、o、əu、oŋ→or,如:梯步儿[tʰi por]
- io、iəu→ior,如:雀儿[ʨʰior]
- ar类
- ɒ、au、ɑŋ→ar,如:猫儿[mar]
- iɒ、iau、iɑŋ→iar,如:电影儿[ti(I)n iar]
- uɒ、uɑŋ→uar,如:耍儿[suar]
- ær类
- æ、ai、an→ær,如:枉得儿[uɑŋ tær]
- iæ、ien→iær,如:毽儿[ʨiær]
- uæ、uai、uan→uær,如:茶馆儿[tsʰɒ kuær]
- yæ、yen→yær,如:服务员儿[fɯ vɯ yær]
白读层次
编辑由于思南府是贵州汉人居住历史最久的地方(境内汉复县设于东汉。汉墓规模为贵州境内最大[8],自秦汉开始便属于华夏族为主体地区),土著汉人势力比较强大,因此思南府在移民大运动的冲击下仍能保持一定的白读层次。
下面是一些例子:
- 咸山摄三分:思南府方言表面上仅是两分,不分寒山与桓欢,实际上在双唇音声母后仍保持著大量区别,如:满瞒漫mən,拌pən,盘(茶盘)pən;蛮mã。
- 歌豪同韵:包白读pɯ,瞟白读pɯ,瞄白读mɯ,锉白读ʦɯ,萝白读lɯ。
- 日母白读:日母止摄三等字在官话中变为儿化音ɚ,而思南府北部沿河等地仍有鼻音声母ȵiɑ的白读,如折耳根[ʦæʔ ȵiɑ kən]。
- 梗摄白读:
更,白读kã,如“半夜三更”
荣,白读iɑŋ ,如俗语“不蒸馒头蒸洋芋(荣誉)”
嘤,白读ŋɑŋ,如“嘤嘤”(响物)。
形,白读hɑŋ,如“形庞”(东西大)[hɑŋ phã]。
影,白读iɑŋ,仅保留在儿化韵中,如电影[tĩ iar]。
镜,白读ʨiɑŋ,仅保留在儿化韵中,如俗语“瞎子戴眼镜[ʨiar],出门打漩漩[ɕyar]”。
- 轻唇保留重唇:官话常见的未读mei,甫读phu不提。思南府也还有少许轻唇音仍读重唇,如:
费:白读pɛɪ。如:“电脑好pɛɪ电”。
房,白读piɑŋ。转义为大物体的量词。如“岩头有弄大一piɑŋ”。
- 全浊清化送气的特例:
①平声不送气:
扛,白读kɑŋ。
乔,白读ʨiau,形容人聪明(略有贬义)。
房,白读piɑŋ,转义为量词。
?,读ʨiəu,意为抓住。
②仄声送气(字数较多,只举一些):
地:thi
泽,择:tshæʔ
造:tshau
技:ʨhi
骤:tshəu
族:ʨhyeʔ
截:ʨhieʔ
拔:phɑʔ
别:phieʔ
谈:thã(谈读去声)
- 支微入鱼(三等字保留介音):
围:白读y。见于地名“围干朝”
喂:白读y。如“喂猪”。
虽:白读ɕy。
荽:白读ɕy。
柜:白读ʨy,如“柜子”。
规:白读ʨy,如“规矩喱”[ʨy ʨy li]
- 舌根音的通摄三等保留介音:
供: ʨiuŋ。
弓:白读ʨiuŋ,如“弓起块背背”
龚: ʨiuŋ。
- 舌根音拼齐齿呼不颚化的特例:
锯: 白读ki,如“把自块肉ki适我”
去:白读khi(沿河北部乡镇)。
嗝:白读ki(读上声)。
吃:白读khi
疙:白读kieʔ。
- 其他的一些例外字:
祛,白读ʨhio(见于德江)
阳:白读uɑŋ(德江扶阳故地呼扶阳为浮王)
邛:白读ʨhy(沿河思邛故地近代记音为思渠)
词汇
编辑古代巴蜀方言词
编辑思南府地区春秋属于巴国南鄙,战国一度入楚,此后一直到南朝齐思南府地区大多数时间与武陵山区同属一行政区,但从南朝梁到隋则多和巴东地区同属一行政区,至唐朝时和渝东南一起构成黔中道的主体部份,两宋时皆和今重庆市同属夔州道,反映出历史上思南府地区处于荆楚文化圈和巴蜀文化圈的交接重合之处;但因为思南府地区乌江纵贯南北,与巴东地区交通便利,而东西向与荆楚之间的交流则被高大的武陵山脉阻隔,所以方言里面并没有多于其他川黔派方言的荆楚特点,相对保留了更多的古代巴蜀方言词。以下是一些例子:
古巴蜀语词 | 含义 | 思南地区方言发音 | 出处 |
波 | 祖母(老妇) | pɒ˥˧ | 《吴船录》 |
偏涷雨 | 夏日暴雨 | pʰiĩ˥ tuŋ˥ y˥˦ | 《思玄赋》李善注 |
百丈 | 牵船竹索 | pæʔ˨ ʦɑŋ˧˥ | 《演繁露》 |
胡豆 | 蚕豆 | fɯ˨˩ təu˧˥ | 《太平预览》 |
䑋 | 肉肥 | niɑŋ˧˥ | 《方言》 |
曲鲙 | 蚯蚓 | ʨʰyʊʔ˨ ʨʰy˥ | 《方言》 |
语法
编辑复数尾“些”
编辑这是思南地区方言在汉语方言里的一个独特特征,即独特的复数尾“些”([ɕi])打破了以往语言学界对于汉语复数尾的诸多论断,因为其不仅可以像“们”一样加在人的后面,还可以加在甚至无生命物体的后面表示复数[9]。
- 首先本方言的“些”和北京话的“些”用法相同,可以用作表示不定量的量词,如“有些东西”。
- 另外还可用作名词复数尾:
- “些”用在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复数,相当于北京话的“们”。如:鬼崽崽些读书点儿都不得行。
- “些”用在其他名词(包括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后面表示复数,北京话无对应词汇。如:阳台上晾起哩衣服些啷嘅还不收哦?
- “些”用在人称代词后面表示复数,相当于北京话的“们”。如:你由得他些不嘛?他些要买月亮。
- “些”甚至还可以用在一些非名词的俗语后面表示其名词化之后的复数。如:砍脑壳些不听话,要着报应。
- 当名词前有具体数量词修饰时,不能再后缀“些”字。如“三本书些”的说法是错误的。
参考资料
编辑- ^ 《贵州省志》,贵州省地方志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
- ^ 参见《中国语言地图集》B6“官话之六——西南地区”
- ^ 《方言》1986年第4期263页
- ^ 《铜仁地区汉语方言内部差异及其成因》,萧黎明,铜仁学院院报,2007年7月,68页
- ^ 5.0 5.1 《贵州务川方言音系特点》,魏金光,遵义师范学院报,2012年10月
- ^ 《思南方言程度表达法研究》,何赟,2010年4月,第7页
- ^ 《铜仁地区汉语方言内部差异及其成因》,萧黎明,铜仁学院院报,2007年7月,66、67页
- ^ 存档副本. [2013-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6).
- ^ 《贵州沿河话的“些”字》,肖黎明,《方言》,1990年第3期,2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