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宏(1463年—1534年),字约之,先祖来自楚地,孝宗世宗时期宦官,先后历任“京通仓(京城通州二地之京仓)”督仓太监、陕西镇守太监等职位,后官至南京守备太监。其为人清名俭德、济贫扫弊、崇尚文教,为时人所称道。并且其人学识颇高,善于经学及工于书法[1]

晏宏
南京守备太监
国家
主君明孝宗明世宗
姓名晏宏
约之
出生1463年
逝世1534年
墓葬都城章华村
《资治通鉴纲目集说》

性格

编辑

晏宏个性恬约清廉,穿著朴素,如果没有客人来访则食不重味,一室萧然,除了图史以外没有其他的玩好,在其过世的时候,剩馀的钱财甚至差点不够替其安葬。

生平

编辑

晏宏的先祖乃是楚地之人,也就是南方人出身。他生于天顺七年(1463年),在幼年便进入内庭,作为宦官春宫服侍当时的太子朱祐樘,也就是后来的明孝宗。因此在明孝宗即位后的弘治初年便升任为明代的高级宦官“太监”,赏赐给他蟒衣玉带,并允许其于内府衙门中乘马。又因为晏宏很擅长书法,孝宗因此特别赏赐给他端砚,由此可见其在当时非常受宠。

京通仓督仓太监

编辑

所谓京通仓,即京师、通州两地区数十乃至上百座的京仓合称,正所谓“京仓为天子之内仓,通仓为天子之外仓”[2]。可知该处乃是明代皇帝的统治核心,漕运而来的粮食皆存储于此二地。

而作为明孝宗的心腹太监,晏宏便被派去当京通仓的督仓太监,到任后,他改革许多京通仓内积藏已久的各类弊端,又因为其政绩,人们称其为晏御史,这是因为明代约莫在宣宗宣德九年(1434年)前后[3]都察院内开始设立巡仓御史的职位,其职责即负责巡查各地的粮食仓储。但成化朝以后开始干涉外朝,督仓太监正是其中的一项宦官外放监督的职位。[4]

嘉靖初年,晏宏被命令前往陕西担任镇守太监,到任后他改革过去的弊端不遗馀力,还仿造古代设置义仓,用剩馀的粮食来救济那些贫困的人们。在当地他还特别重视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推崇的在当地设立文庙武庙等庙宇。还增补《资治通鉴纲目》等各种小学书籍,并将其印刷出版。政绩精美良好。因此明世宗特意下旨嘉奖,将其擢升为南京的守备太监(南京镇守太监)

到任后,在其任职期间,南京发展平和稳定。而后因为感受到自身年纪的老迈,因此数次以自身老疾,请求朝廷寻人代替他的职位。世宗不舍下诏慰留,并将其召入东厂,但此时的晏宏已然病重,不久后便离世,卒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享寿72岁。

离世

编辑

晏宏辞世后,嘉靖帝下令替其祭祀,并且在祭祀后,下诏有关官员以国库的名义替其运送棺材并举办丧礼安葬,将其葬于都城的章华村。

墓志铭

编辑

晏宏,字约之,生于天顺七年(1463),嘉靖十三年(1534)卒于位。其先楚人。幼入内庭,侍孝宗皇帝于春宫,弘治初升至太监,赐蟒衣玉带,内府乘马,雅善书法,孝宗特赐端砚以宠异之。敕督京通仓储,搜革积弊,人目为晏御史。嘉靖初命镇守陕西,至镇兴坠补弊,不遗馀力,仿古义仓意置馀廪以赡贫乏,尤重文教,崇饬先圣及武成之庙,增补《通鉴纲目》小学诸书刻梓以传。治绩超美,天子赐敕嘉奖,擢南京守备太监,一镇以静。数以老疾求代,温诏慰留旋召入典东厂,已疾笃。卒后世宗赐谕祭,诏有司给驿归公之丧,葬都城章华村。晏宏性恬约,被服儒素,非宾会食不重味,一室萧然,图史外无他玩好,殁之日,几不能殓衾。-明严嵩《铃山堂集》卷三十《南京守备晏公墓志铭》

评价

编辑
  • 林文俊:清名俭徳重当时,道路人传即口碑。全陕山川遗爱在,留官管钥旧臣宜。门无杂客迹如扫,案有残书手自披。几䟽乞骸恩未许,朴忠应结九重知。[5]
  • 郑晓《今言》:“近见叙名臣者多不及武臣……即内臣如王岳、徐智、范亨、怀恩、覃昌,镇守陕西晏宏、河南吕宪,皆忠良廉靖,缙绅所不及也。”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江苏地方志》. 明代南京的守备太监. 江苏地情网. [2021-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2. ^ 何乔远. 《名山藏卷之四十九》:「倉之為言藏也,京倉天子之內倉也,通倉天子之外倉也。」.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021-01-03]. 
  3. ^ 李东阳.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十》:「宣德九年、差御史一員、巡視在京倉。一員、巡視通州倉。」.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021-01-03]. 
  4. ^ 连启元. 明代的巡倉御史. 明史研究专刊. 2003年8月, (第十四期): 107页–142页. 
  5. ^ 明 林文俊. 《四庫全書本·方齋存稿卷十·题南京守偹太监晏公巻》. 维基文库.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