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贯三
朱贯三(1902年4月6日—1979年6月2日),名儒,字贯三,以字行,甘肃省泾川县王村乡百泉村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1]
朱儒 | |
---|---|
个人资料 | |
字 | 字贯三 |
出生 | 光绪二十八年二月二十八日(1902-04-06) |
逝世 | 1979年6月2日 | (77岁)
配偶 | 高氏 |
伴侣 | 许国俊、刘燕翼 |
儿女 | 子克俭、文虎、文龙、文华、文林;女利亚、利娜 |
早年在平凉中学学习时,与同学秦怀玺等人来往兰州、西安,宣传三民主义,并经田昆山、张文蔚介绍参加中国国民党。考入北平中国大学后,受五四运动影响,参加反帝、反封建运动,并帮田昆山沟通了中国国民党与中国西北地区的关系,为田昆山在甘肃省建立中国国民党组织创造了条件。[1]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被中国国民党任命为中国国民党郑州市党部筹备委员兼指导委员。1928年,中国国民党郑州市党部成立,当选常务委员,主管郑州市党务。担任郑州市党部负责人时,兼任郑州市工人运动委员会常务委员、平汉铁路特别党部郑州段指导员、河南省总工会整理委员等职务。1930年春,转任陇海铁路特别党部整理委员。不久,由于阎锡山、冯玉祥联合反对蒋介石,冯玉祥的部队进攻河南省,被迫离开郑州赴北平。[1]
1931年4月,回到平凉,任中国国民党甘肃省党部陇东党务视察员,后来兼任第一区党务指导员。1932年,调任中国国民党甘肃省党部组训处主任。1935年至1947年,当选中国国民党甘肃省党部执行委员。在这15年中,起初替田昆山拉帮结派,发展该派势力,以把持甘肃省的中国国民党党务。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投身抗日救亡,其间先后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五、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参政会第三届参政员、驻会参政员。抗日战争胜利后,赴南京,参与国民政府制定宪法的工作,后来任训政时期立法院第四届立法委员。1947年,当选行宪后立法院第一届立法委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