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搬运车
武器运载车(德语:Waffenträger)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由纳粹德国所开发的一种自走反战车炮,它本身俱有攻击能力,同时也可以为步兵运送武器。
阿德尔特武器搬运车 Waffenträger | |
---|---|
原产地 | 纳粹德国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阿德尔特、莱茵金属等 |
生产商 | 阿德尔特、莱茵金属等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11.2吨 |
长度 | 不详 |
宽度 | 不详 |
高度 | 不详 |
载员 | 4人(驾驶、炮手、装填手x2) |
装甲 | 10-20mm |
主武器 | 8.8 cm PaK 43反战车炮 炮弹立即可用弹6发,车内搭载24发 |
副武器 | 无 |
发动机 | 梅巴赫制 100匹马力 |
功率/重量 | 8.9匹/吨 |
悬挂 | 叶片弹簧 |
作战范围 | 不详 |
速度 | 25公里 |
虽然在二次大战中纳粹德国的武器运载车有很多种,由不同公司同时开发,但生产数量都很少,其中阿德尔特公司(Ardelt)所设计制造的阿德尔特武器运载车Geschützwagen 638/18 SF PAK.43 Ardelt Waffenträger数量最多。虽然德意志国防军下订了100辆左右,但是直至德国投降前仍无法全部完全交货,实际生产数量不明,但推测完成的大约只有10辆左右。
阿德尔特武器运载车
编辑开发过程
编辑在1942年时,兵器局第6课下达了开发能搭载10.5cm轻型野榴弹炮,并加以运载、射击的歩兵支援用兵器“武器运载车”的命令。根据此一命令开始了蝗虫10自走炮以及IV号b型自走榴弾炮的计画,但是因为规格要求的复杂化而使得开发陷入困境,蝗虫10自走炮最后终究未能进入量产。因此重新由兵器局第4课将要求集中于反战车战斗为取向来开发武器运载车。而之后由史泰尔公司与克鲁伯公司共同合作的试验车,与阿德尔特公司和莱茵金属公司共同合作的试验车就完成了。两者均采用开放式的炮塔上搭载8.8 cm PaK 43反战车炮的设计,但前者在测试中被指出有数个问题存在、而后者的完成度虽然较高,但是仍有成本与制造天数长两个问题存在。因此就再由阿德尔特公司和莱茵金属公司合作开发更简易的试作车,并赋予比史泰尔+克鲁伯案更高的开发优先度,而以“Geschutzwagen 638/18 SF PAK.43 Ardelt Waffenträger”之名来加以量产化。
蝗虫10自走炮等之前设计的武器搬运车,是被要求将炮下降到地上后才能够来使用,某种程度意义上并非属于“自走炮”而只是“火炮搬运车”。但是在本车则是变更了要求而以能在车上射撃为前提[1],将没有机动力的PaK 43加以简易自走炮化。武器运载车原本预计是使用来自38(t),修改过被称为38D[2]的新型底盘,但是因为此款底盘在1945年初,武器运载车被急迫要求开始生产之时都还不能取得,所以最后只部份沿用了来自追猎者式战车的大型转轮与叶片弹簧式悬吊组合,但是在转轮的外侧并没有使用橡胶包覆。
战绩
编辑担任本车开发的阿德尔特公司负责人Gunther Ardelt博士,后来被德意志国防军任命为中尉,在1945年2月率领已经完成的7辆武器运载车参加了在布兰登堡市附近与苏军的战斗,博士本人与公司职员几乎全部战死。
当时由苏联军队所掳获的一台武器运载车,现在则被展示于库宾卡军事博物馆。据说剩下的3辆则被纳入柏林的防卫部队来使用,而且似乎有留下类似的照片。
阿德尔特公司本身因为阿德尔特博士及主要的职员均战死而消灭了。其后公司活动据点的布兰登堡市也被划入东德,所以现存的资料非常少。因此,现有的资料几乎都是来自于库宾卡军事博物馆。
其他运载车
编辑流行文化
编辑参考
编辑注释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 Panzerne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波兰语)
- Achtung Panz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Waffentrager详细解说与照片(俄语)
- 模型厂商CGD对于武器搬运车的介绍网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