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楼
台北大稻埕一間已不存在的酒家
江山楼(英文:KANG SAN LAU、台罗:Kang-san-lâu),建于1917年,是日治时期台北市大稻埕著名的饭店,旧时此类包含酒肆与艺旦的饭店亦称“艺旦间”。大稻埕经常有政要、商贾、文人、名流往来汇聚,使得名声响亮的江山楼更显气派,也标志了台湾早期上流社会活动的浮华时代。“江山楼”、“东荟芳”、“春风楼”、“蓬莱阁”并称为四大酒楼,江山楼居首,有“江东春蓬”之称。[1][2][3]
江山楼 | |
表记 | |
---|---|
汉字 | 江山樓 |
白话字 | Kang-san-lâu |
台语罗马字 | Kang-san-lâu |
方音符号 | ㄍㄤㄙㄢㄌㄠˊ |
历史
编辑1860年,淡水开港,吸引洋行设址通商,当时以艋舺与大稻埕为实际装卸口岸。艋舺因日久淤沙,行船改停泊至大稻埕,自此一跃成为北台湾贸易要冲。酒家、食肆应运而生
“东荟芳”于1884年(光绪10年)创立是大稻埕最早设立的大型酒家,内有艺旦弹唱招待,并有乐师伴奏,蔚为风潮。东荟芳的大股东吴江山因与其他股东不合退股,一怒之下开设了江山楼与东荟芳“拼对场”,于1917年(大正6年)独资设立江山楼[4],专营台菜。
江山楼位于日新町二丁目一八六番(今台北市大同区重庆北路、保安街、归绥街与甘州街所围成的区块),为四层楼红砖建筑,设置有女侍服务与饮酒空间,以“台湾第一之支那料理”做广告,吸引政商名流、文人雅士流连。当时一句俗谚“登江山楼,吃台湾菜,听艺旦唱曲”,极言江山楼之美盛。直至台湾战后时期才歇业。[3]
特色
编辑日治时期无论民房或商行大多为平房或两至三层楼的建筑,吴江山的江山楼却高达四层,有地标性的立面与广阔的面积,媲美当时之台湾总督府(今总统府)与儿玉后藤纪念馆(今国立台湾博物馆)。
-
江山楼宴席
-
江山楼旧照
-
江山楼旧址
现况
编辑江山楼在设立32年后走入历史,建筑于1976年拆除,原址改建为住宅大楼。
相关条目
编辑- 影剧作品